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篇三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篇三

《景泰蓝的制作》教学设计
景泰蓝的制作
叶圣陶
教学目的
1、能抓住文中关键词语理清说明顺序,说出所说
明事物的特点。

2、学会综合运用下定义、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教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景泰蓝
景泰蓝,学名「掐丝珐琅」,是将各种颜色的珐琅附在铜胎上,烧制而成的瑰丽多彩的工艺美术品。

明朝景
泰年间,这种珐琅的制造盛极一时,制品多,也最精美,当时的成品常以一种特有的蓝色为基调,景泰蓝因而得名。

珐琅是用铅丹、硼酸盐、玻璃粉等原料化合熔制而
成的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光泽物质,它加上不同的氧化金属,就变成不同颜色的珐琅,也就是珐琅彩。

熔制成的
珐琅冷却後,变成固体,在填用之前,再磨成细粉,掺
水调和。

二、展示图片
三、浏览课文,说出景泰蓝的制作有多少道工序。

1、制胎
2、掐丝
3、点蓝
4、烧蓝
5、打磨
6、镀金
四、分析课文
景泰蓝是一种高级工艺品,它制作精巧,工艺水平
要求高,生产过程比较复杂。

本文抓住每道工序的特点,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详有略,语言准确朴素、通俗易懂,完整地交代了这种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

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一道工序:
1、制胎。

作者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的?
先说明制作铜胎的原料是红铜,接着举圆盘、花瓶、方盒子三个例子说明景泰蓝铜胎的打制方法。

第3段将
景泰蓝的制胎与铜器作坊的工作相比较,说明它们的相
同点与不同点,引出下文。

介绍制作景泰蓝的第二道工序:掐丝。

1、作者在介绍这道工序时抓住了哪一个特点?(精细)
2、掐丝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作者对它介绍得十分详细。

有哪些小步骤?
粘胎、烧焊和酸煮、清洗工序。

3、作者是运用什么说明方法说明的?
第4段先作解释,简要解释什么是掐丝,然后以粘
一棵柳树为例,具体说明掐丝的操作方法。

再与刺绣做
比较,说明都是细致的工作。

第5段介绍景泰蓝是掐丝工人和负责图样设计的美
术家合作的成果。

第6段说明景泰蓝制品上的图案“全是线条画,而
且一般是繁笔”的科学道理。

第7段用列数字的方法着重说明景泰蓝掐丝细密费
工的特点。

4、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可以互相补充和配合,完整具体而翔实的说明事物。

介绍制作景泰蓝第三道工序:点蓝。

点蓝也是景泰蓝制作的关键工序,是作者继“掐丝”之后又进行详写的内容。

第10段介绍“点蓝”和“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第11段说明色料的原料。

第12段说明色料的研制方法。

第13段介绍点蓝的操作方法与具体过程。

分别介绍了烧蓝、打磨和镀金三道工序。

(第1 7段):概括整个制作过程,强调景泰蓝制作“全部工作是手工”的特点,照应了开头,结束全文。

《景泰蓝的制作》作为一篇说明文,它的最大特点是能抓住事物的特征和内在联系,有序地加以说明。

比如
文中交代的景泰蓝的工艺程序就十分明晰,制胎一掐丝
一点蓝一烧蓝一打磨一镀金,文章严格按照景泰蓝的六
大生产工序依次逐项介绍。

而就每个工序来说,也是按
制作程序来说明的。

例如说明“掐丝’’这一工序时,
依次写“粘铜丝一烧焊一硫酸煮一清水洗”;说明“点蓝”这一工序时,依次写“研磨色料一筛选色料一填上
色料一三填三烧”。

作者很注意各道工序介绍内容之间
的衔接,注意使用起过渡作用的词语,将各道工序交代
明白,衔接紧密。

根据说明对象的特征安排说明的详略,是本文的另
一大特点。

本文对景泰蓝制作过程和技术的介绍有详有略,“掐丝”“点蓝”两道工序介绍得很详细,其他几
道工序则介绍得较简略。

这是因为,这两道工序最复杂、最精细,是决定景泰蓝风格、珍贵之处的主要工序,也
是决定景泰蓝制品质量的关键工序,不详细介绍就难以
突出景泰蓝的制品的特征和它特有的工艺过程;而其他
工序则不是景泰蓝制作所特有的,而且比较简单,所以
写得比较简略。

在说明这两道工序时不仅对繁复的工艺
过程不厌其烦地介绍,还对这些工艺的原理作深入浅出
的讲解。

以“掐丝,,为例,文章不仅介绍了粘丝、烧焊、清洗等各个步骤,而且介绍了掐丝的构图特点和所
费工时。

又如“点蓝”,简明地介绍景泰蓝名称的由来
后,又以三个段落,分别说明色料的原料、研制和如何
填色。

对填色,介绍得尤为详尽。

从盛色料的工具,舀
色料的家伙的形状.色料填在什么地方,直到每个小格
子里色料填多少,什么时候拿去烧,烧后又如何填,一
共要填几回等等,无不介绍得清清楚楚。

这篇说明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一是分类别,按
景泰蓝的制作过程中的工序类别一一介绍。

二是下定义,例如,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横断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
胎表面上”.这样能使读者了解掐丝这道工序的操作特点。

三是举例子,例如讲到用铜做胎的原因是“红铜富
于延展性,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接着列举
了三类制品:圆盘子,比较大的花瓶的胎,方形或长方
形器物。

这样就把道理说得具体明白了。

四是打比方,
例如作者在介绍掐丝工序举出粘柳树为例时,写道:
“柳树的每个枝子上长着好些叶子,每片叶子两笔,像
一个左括号和一个右括号.……,,用比喻说明事物,
使读者容易理解。

五是作比较,例如,作者在详细介绍
了掐丝工序之后,把掐丝和刺绣、缂丝、象牙雕刻作了
类比,说“掐丝跟这些工作比起来.可以说不相上下,
半斤八两”,从而突出了这道工序的功夫之深。

在语言上,这篇文章遣词准确、造句严谨。

例如,
在“小块面积小,无论热胀冷缩都比较细微.又比较禁
得起外力,因而就不至于破裂、剥落”句中,“小”与“细微”不能互换.“破裂,,与“剥落’’不能对调,这是准确的使用动词或形容词;第11段介绍色料的有关特征时,十分贴切地运用了“色料…‘原料”“釉
料”“质料”四个词,这是准确地运用意义相关的词。

文中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工艺术语,如“掐丝”、“点蓝”、“烧焊”、“打磨”、“镀金’’等,这些术语
的运用,能使说明的语言更加准确、精练,也使读者容
易把握某道工序的内容和特点。

文中还使用了一些科学
术语,如“延展性”、“膨胀率”、“机械力”等。


者通过上下文,一般能理解术语的含义。

如提到“延展性,,后,紧接着提出“容易把它打成预先设计的形式,要接合的地方又容易接合”,读者即使对“延展性’,
了解不多,也能大体明白它的含义。

文中还多处使用一
些平实的口语,连接了上下文,使介绍显得通俗朴实,
好似作者在用白话式的语言解说,使读者有亲切感。


第l段两句话明白、平易,用“现在把……说一说”引
出后文。

第2段“至于方形或长方形的东西,像果盒、
烟卷盒之类,盒子和盖子都用一张红铜片折成.只要把
该接合的转角接合一下就是,也不用细说了”,则用朴
实的话,结束了制胎工艺的介绍。

第3段“这只是个开头,还有好多繁复的工作在后头呢”,以及后
面各段中都能见到的平实语句,反映了作者对语言驾驭的纯熟自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