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庄子寓言

庄子寓言

庄子寓言1.腾猿处势【原文】庄子衣大布而补之①,正緳系履而过魏王②。

魏王曰:“何先生之惫邪?③”庄子曰:“贫也,非惫也。

士有道德不能行,惫也;衣弊履穿,贫也,非惫也,此所谓非遭时也④。

王独不见夫腾猿乎⑤?其得柟梓豫章也,揽蔓其枝而王长其间⑥,虽羿、蓬蒙不能眄睨也⑦。

及其得柘棘枳枸之间也,危行侧视,振动悼栗,此筋骨非有加急而不柔也,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⑧。

今处昏上乱相之间而欲无惫,奚可得邪?此比干之见剖心,征也夫!⑨”(节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①衣大布:衣,《唐韵》服之也。

穿着。

大布:古指麻制粗布。

②正緳:正,通“整”(zhěng)。

端正,工整。

緳(xiã):麻绳,带子。

过:前往拜访,探望。

③惫(bâi):困病潦倒。

《集韵》困病也。

④士:旧时指读书人。

衣弊履穿:衣服破旧,鞋子穿孔。

遭时:遇到好时势。

⑤独:难道,岂。

腾猿:腾跃的猿猴。

柟梓豫章:柟(nán):楠木。

梓(zǐ):梓树。

豫章为传说中异木名。

高千丈,围百尺。

斫之可占九州吉凶。

⑤揽蔓:攀缘。

把握,抓捉。

王长(zhǎng):称王为首。

⑦眄睨(miǎn nì):轻视。

⑧得:看到,到达。

柘棘枳枸:柘(zhâ)枳枸(zhǐ gǒu)又称拐枣。

危行:小心翼翼地行动。

振动悼栗:惊恐战栗。

处势:所处的环境或地位。

不便:不利,不适宜。

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

征:证明。

也夫:语气助词。

表感叹。

故事解读;庄子以此来喻自己,感叹自己时运不济,每样东西都有其长处,短处,在某些场合是适应的某些是不适应的,军事上说过要扬长避短。

庄子就是这样一个人,能适应时势会正确选择自己的方向,他能够不受政治上的影响而独立于世外。

2弃璧负子【原文】孔子问子桑雽曰①:“吾再逐于鲁,伐树于宋,削迹于卫②,穷于商周,围于陈蔡之间。

吾犯此数患③,亲交益疏,徒友益散,何与?④”子桑雽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⑤。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之布寡矣⑥;为其累与?赤子之累多矣。

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

⑦’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相收也⑧。

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⑨;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孔子曰:“敬闻命矣!”徐行翔佯而归,绝学捐书,弟子无挹于前⑩,其爱益加进。

(节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①子桑雽(hù):人名。

子桑为复姓。

②伐树:孔子去宋,与弟子在大树下学习礼仪。

宋国司马桓魋(tuí)欲杀孔子,孔子先行离去,司马桓魋拔其树。

“拔树”后皆作“伐树”。

削迹:铲除车迹。

③犯:遭遇。

④益:渐渐。

何与:与,通歟(yú),表反诘、疑问语气。

⑤假人:至人,贤人。

趋:快步向前奔跑。

⑥或曰:有人说。

这是设问。

或,不定代词。

布:古代钱币。

⑦天属:父子、兄弟、姊妹等有血缘关系之亲属为“天属”。

⑧收:聚拢。

容纳。

⑨醴(lǐ):甜酒。

⑩敬闻命:敬,毕恭毕敬。

闻命:接受教导。

翔佯:安闲自得貌。

挹(yì):引,收取。

故事解读;这里有两句话很有名,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君子与小人不同,君子爱道义,小人爱利。

作为夫子是应以道义为主而不是自己名利为主。

这是做学问的常识。

只有这样才会有真学问。

3螳螂捕蝉【原文】庄周游于雕陵之樊,睹一异鹊自南方来者⑪。

翼广七尺,目大运寸⑫,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⑬。

庄周曰:“此何鸟哉!翼殷不逝,目大不睹⑭。

”蹇裳躩步,执弹而留之⑮。

睹一蝉方得美荫而忘其身。

螳螂执翳而搏之,见得而忘形。

异鹊从而利之,见利而忘其真⑥。

庄周怵然曰⑰:“噫!物固相累,二类相召也。

⑱”捐弹而反走,虞人逐而谇之⑲。

庄周反入,三日不庭。

蔺且从而问之,“ 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⑳?”庄周曰:“吾守形而忘身⑴,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

且吾闻诸夫子曰⑵:‘入其国,从其俗。

’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异鹊感吾颡,游于栗林而忘真,栗林虞人以吾为戮⑶,吾所以不庭也。

” (节选自《庄子·山木》【注释】⑪雕陵:雕,大型猛禽。

陵:山陵。

樊:范围,边际,旁边。

“夏则休乎山樊。

”—《庄子·则阳》。

者:指示代词,“这”,这边。

⑫广:展开的宽度,横向尺寸。

运:纵,竖。

与“横”相反。

广运(东西距离为广,南北距离为运)。

⑬感:感触,碰倒。

颡(sǎng):额头。

集,群鸟在木上也。

―《说文》。

引申为停留。

⑭殷,大也。

—《广雅》。

逝:去,往。

⑮蹇(qiān):通"褰"。

提起。

躩(juã)步:快速行走。

留之:留,通“镏”。

镏,杀也。

—《说文》。

⑥方得:占有。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

—《诗·召南·鹊巢》。

美荫:浓荫。

执翳(yì):执,相当于“用”、“凭”。

翳:《揚子·方言》翳,掩也。

《广雅》翳,障也。

《广韵》隐也,蔽也。

《类篇》荫也。

真:身,身形。

⑰怵(chù)然:感到内心恐惧。

⑱固:通“胡”(hú)。

何,何故。

累:伤害。

二类:异类。

召:招来。

如宋陈淳《失言戒》:正苟发不中,忤物立召祸。

捐:丢弃。

反走:回头跑去。

反,同“返”。

⑨虞人: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牧猎的官吏。

谇(s uì):责骂。

⑩顷间:近来,顷刻间。

不庭:不出门庭。

甚:通作耽,停留。

⑴守形:守,靠近,等待,守候。

形,指外物。

忘身:不顾个人安危。

⑵闻诸夫子:闻,听到。

诸兼词,是“之于”的合音,也是两个字的意思。

夫子:饱学之士。

亦称读古书思想陈腐的人(含讥讽之意)。

⑶真:本性。

戮(lù):羞辱,侮辱,惩罚。

故事解读;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庄子举出几个列子,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很多人在看到事物好的一面时就会忘记其危险一面。

只知居安而不思危,只知利而不知害,这些人无自知之明,利令智昏,所以到最后会失败的,如苻坚南征,不听军师之劝为东晋所败。

4.庄周贷粟【原文】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①。

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③,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④。

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⑤。

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⑥’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

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⑦’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⑧,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⑨,我无所处。

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⑩”(节选自《庄子·外物》)【注释】①庄周:庄子,名周,字子休。

粟(sù):泛指谷类(“五谷”)。

于:介词,向。

监河侯:“监河”或“监河侯”泛指出贷钱物的人。

②邑金:封地的赋税。

③金:古代货币单位。

④中道:半路上。

⑤鲋鱼:学名为黑鲷,又称之为海鲋,形状如同淡水中个大鲫鱼,所以,有人又叫“海末鲫”或“海鲫子”。

⑥来:语气词。

用于句尾,相当于“咧”、“哩”。

⑦波臣:指水族。

古人设想江海的水族也有君臣,其被统治的臣隶称为“波臣”。

后亦称被水淹死者为“波臣”。

岂有:也许有。

⑧且:这;今。

激:《说文》碍衺(xiã,衺犹分也)疾波也。

一曰半遮也。

《前汉·沟洫志》为石堤激使东注。

激者,聚石於堤旁冲要之处,所以激去其水也。

又冲也。

西江:珠江干流,古称鬱水。

⑨常与:常相与共之物。

⑩然:就。

曾:简直,还。

肆:店铺。

索:寻找。

故事解读;涸辙之鲋形容一个人到了非常之困境,只要一点水就能活,可一些人不去救济,反而用好听的话来搪塞其责,这些人是表面上好,实际上自私,现代社会中这些人很多。

庄子他是看穿了人性的虚伪,对人是不能轻易相信,否则会上当,很多人在困难时需要帮助而当他好时却忘了一切,如司机救人,人家还要冤枉他。

5庖丁解牛【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顶,砉然响然,奏刀()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谷,导大,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车瓜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讠桀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庄子《庄子·养生主》故事解读;庖丁解牛形容此人的技艺高超,能够随心所欲,游刃有余。

而他能获得这样高超技艺也是通过很多不间断的学习和实践,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

而常人见其有此等技艺,感叹不如而人家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很高的。

每个成功的人其所付出的努力必然是大于其所获成就。

王羲之练字弄黑了一池水,才成为一代书圣。

6井底之蛙【原文】井之蛙……谓东海之鳖曰:“吾乐与!出跳梁乎井干之上,入休乎缺之崖;赴水则接腋持颐,蹶泥则没足灭跗;还虾、蟹与科斗,莫吾能若也。

且夫擅一壑之水,而跨井之乐,此亦至矣。

夫子奚不时来入观乎!”东海之鳖左脚未入,而右膝已絷矣。

于是逡巡而却,告之海曰:“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

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七旱,而崖不为加损。

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于是井之蛙闻之,适适然惊,规规然自失也。

庄子《庄子·秋水》故事解读;井底之蛙不仅是见微知少,还像河伯那样自以为是。

这种人是很可笑的,见识浅却不去虚心学习了解,没有去了解外面世界只在井底这狭小空间生活,还沾沾自喜。

现代社会中很多人不就如此,在一间房子里过自己生活还很满足。

人没有一个上进心,只是得过且过,这样的人是没出息。

7东施效颦【原文】西施病心而膑,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膑美,而不知膑之所以美。

故事解读;东施是个可笑的人,他只知到去模仿而不知道怎样做适合自己。

这些人脑子简单,没有创造,所以被人家笑。

人想有成就不是容易的,要有自己东西,不能随意模仿,按葫芦画瓢。

好曲子不唱两三遍,老是去模仿就没人要看。

譬如一本电视剧很好看,再弄个续集或重拍一部,看的人就少了。

就像那还珠格格,第二部看的人就远少于第一部。

8大瓠大樗何所用【原文】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

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