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三个层次:国家的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 目标。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人 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③人们的教育理 想;④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 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一)社会本位论 1.代表人物: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经验能力的提高。
(2)教育就是社会生活本身,教育过程就是 它自己的目的。
(3)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个体经验继续不断 生长的能力。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 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 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 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概念)
2.基本观点
(1)重视人的价值、个性的发展及其需要, 把人的个性发展及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 价值所在。
(2)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的本性、 本能得到自然发展,使其需要得到满足。
(3)主张应按照人的本性和发展的需要来确 定教育目的。
(三)“教育无目的论”
1.代表人物:杜威 2.基本观点 (1)人是一个经验系统。人的发展即是个体
——教育学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框架图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内涵 教育目的意义与作用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 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 我国的教育目的 创新教育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内涵 建立学制的依据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结构及类型 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①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②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 好;
③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 ”就是不帮助者和服务者;
⑤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 课;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 2.坚持全面发展。 3.培养独立个性。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
教育目的
? 教育目的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是根据一 定社会发展和受教育者自身发展需要及规律, 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总的要求,规定了把受教育 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是培养人的质量规格标 准,同时也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努力方向和社会 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人才的总 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意义
目的的根本途径。 5.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我国现在的中小学的全面发展教育主要包 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 育。
? 教育创新的内容包括:①教育观念的创新、②教育内容的 创新、③教育方法与手段的创新、④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和 方法的创新、⑤教师素质和要求的创新、⑥教育教学管理 体制的创新。
1.(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体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
9.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10.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
A.智育 B.德育 C.体育 D.教书育人
11.下列选项中,关于素质教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多选)
A.素质教育强调的“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作业
B.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C.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D.素质教育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
E.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同步发展,不要“尖子生”
1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特点。(简答)
教育制度
1.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 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 称。
4.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_______相结合。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强调把促
进全体学生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体现的工作 方针是( ) A.优先发展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促进公平 6.下列属于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组成部分的有( )(多选)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7.下列属于社会本位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裴斯泰洛奇 8.马克思关于( )是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A.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B.社会制度的不断完善 C.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D.社会环境的逐渐稳定
素质教育的内涵 ①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②素质教育是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 教育;④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 教育,这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能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 质教育的本质区别。
?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避免出现以下误 区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2.教育目的要回答的根本问题是( ) A.教育是为谁服务 B.谁掌握教育的领导权 C.什么人应接受教育 D.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3.“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
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实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 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纳托普等。 2.基本观点 (1)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都要受到
社会的制约。所以教育目的的立足点应是 社会。 (2)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不具有任 何价值,个人只有存在于社会之中并为社 会贡献力量才能有价值。 (3)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二)个人本位论
1.代表人物: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 等。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 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同时它也是 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 高理想。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 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 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的评价教育效果的 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①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 ②教育目的对贯彻教育方针具有激励作用 ;③教育目的是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的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