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四节气及其有关地理知识汇总

二十四节气及其有关地理知识汇总

24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天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立春:2月4日-5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雨水:2月18日一20日,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

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

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立夏:5月5日或6日。

“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

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

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炎热季节。

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

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

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白露:9月8日前后,由于太阳直射点明显南移,各地气温下降很快,天气凉爽,晚上贴近地面的水气在草木上结成白色露珠,由此得名“白露”。

秋分:9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点又回到赤道,形成昼夜等长。

寒露:10月8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气温继续下降,天气更冷,露水有森森寒意,故名为“寒露风”。

霜降:10月23日前后为“霜降”,黄河流域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与“霜降”节令相吻合,霜对生长中的农作物危害很大。

立冬:每年11月7日前后。

小雪:11月22日前后为“小雪”节气。

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降水出现雪花,但此时为初雪阶段,雪量小,次数不多,黄河流域多在“小雪”节气后降雪。

大雪:12月7日前后。

此时太阳直射点快接近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

冬至:12月22日前后,此时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则形成了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成为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

冬至以后北半球白昼渐长,气温持续下降,并进入年气温最低的“三九”。

小寒:1月5日前后,此时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1月20日前后,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

地球运动的规律近日点在1月初,远日点在7月初;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北半球夏半年白昼长于夜,冬半年白 昼短于夜;从窗户射入房间的阳光,夏季少,冬季多 (因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 小);日影朝向。

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含)日出时影朝西南,日落时日影朝东南。

不同的季节,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不同,极昼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也不一样, 由 此可以确定出北半球二分二至日节气,或大致确定出南北半球的季节。

北半球夏 至日(或夏季)晨昏线与极圈相切(与经线圈相交),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南 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 冬至日(或冬季)相反。

二分日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全球昼夜等长。

北半球某地若太 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则北半球白昼短于黑夜,为冬半年,南半球为夏半年; 北半球某地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北半球白昼长于黑夜,为夏半年, 南半球为冬半年;北半球某地日出时间早于 6点,日落时间晚于18点时,则白昼长于12小时,为夏半年;日出时间晚于 6点,日落时间早于18点时, 则白昼短于12小时,为冬半年。

知识点: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 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 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 90°,在晨 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2)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 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他・5?9旷 丈阳比 6『知 43" 08^啊戈― ** -、 勒悅、 /□月22日阳高度一年中同一纬度地区的」E午太阳离度隣时间变化(北半球)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3、四季更替。

(1)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以24节气中的立春(2 月4日或5日)、立夏(5月5日或6日)、立秋(8月7日或8日)、立冬(11月7日或8日)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 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 “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冬至日前后 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地球公转f 赤道平面\彩蹴 黄赤 决定.f 地球上末阳宜射点 地球自其-黄道平面 > 交第 V 纬度的周年变化春孝一夏季f 志阳最高- 址十冬垂,和漏低〔过濃〕R 白昼最长 (过渡) 克白昼最短(2) 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月)、夏(6 7、8月)、秋(9、10、 11 月)、冬(12、1、2 月)。

(3) 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

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

4、 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地球公转与直射点移动、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关系5、 重点详解一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k 傅舉映} 影响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计算:H = 90°—W —S |。

其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数,©为当地地理纬度,永远取正值,3为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在实际的解题中,许多时候并不需要运用此公式。

由于在某地点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太阳高度差值等于它们的纬度差,所以利用下面公式计算更为方便;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H = 90°—3,其中S为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我们能够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3)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4)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5)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更好地保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适当距离。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距较大。

以我国为例,见下图, 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则最小楼间距L = h • cotH(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地面的夹角同正午太阳高度互余。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之间成直角。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a+ h = 90° (如图所示)。

注: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①正午太阳高度一定是指当地正午12点整的太阳高度,但是太阳不一定直射当地所在的纬度。

②太阳直射点必须是在纬度23.5°之间来回移动,纬度大于23.5。

的地方太阳不能直射,但有正午太阳高度,只是其正午太阳高度一定小于90°。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其应用都与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有关,二者缺一不可。

④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及其之间来回移动,故直射点大约每个月移动纬度为8°,每移动1°大约需要4天。

⑤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太阳直射点密切相关,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太阳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6重点详解一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总会有自己的影子(除太阳直射的情况),影子的朝向与太阳方位相关。

同一时间在不同纬度地区,太阳方位是不同的;同一纬度地区在不同时间,太阳方位也是不一样的。

因而影子的朝向存在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1)同一地区在不同节气日影的朝向(以北半球为例)1)赤道地区“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地区,一年四季太阳都是垂直升起而又垂直落下,且太阳升落方位的纬度就是太阳直射的纬度。

311fr 21齐道牝区二當二翼日盒阳扃日讲迄埶圈2)北回归线上“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赤道至出现极昼极夜的纬度地区,纬度越高,太阳升落的方位偏移正东的角度越大。

业回归皱上二分二至白虫阳厨日越憩銷屈在开始出现极昼的地区,太阳升落方位为正北,即东偏北90w北區厨上二聊二至日点阳園口越迄劫團4)北极点“二分二至”日日影的朝向在极昼期间,北极点上,由于太阳周日视平圈始终平行于地平圈,在一天中太阳高度没有变化,始终等于该日直射点的纬度,太阳只有方位变化而无升落,因而不存在升落方位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