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7至2008学年信息资源建设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A
《信息资源建设》考试试卷(A)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末
《信息资源建设》考试试卷(A)
年级2007专业图书馆学姓名学号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特种文献资料包括科技报告、政府出版物、学位论文、会议文献、___、___、产品资料等。
2、国内中文文献的书目采集工具,按其性质与用途,主要分为_____、_____、_____和网上可供书目等几大类。
3、书目数据库是指存储有关主题领域各类文献资料的书目信息,以二次文献的形式报道文献的数据库,包括___、___、引文数据库、期刊目次数据库以及图书馆馆藏目录数据库等类型。
4、1957年,国务院颁布了《 ___ 》,标志着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5、开放存取资源一般可划分为三种类型:开放存取期刊、___ 和___。
二、解释以下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文献半衰期
信息资源布局
“藏书稳定状态理论”
学科导航库
法明顿计划
三、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要确立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
2、高校图书馆对文献采访有何要求?
3.为什么要进行数字信息资源整合?
4.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四、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产生的影响。
2.结合国情,谈谈对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模式的看法。
参考答案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末
《信息资源建设》试题参考答案(A)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专利文献、标准文献
2. 征订目录、通报性书目和积累性书目、参考性书目
3. 题录数据库,文摘数据库
4.《全国图书协调方案》
5.学科OA仓储/学科知识库、机构OA仓储/机构知识库
二. 解释以下概念:(每小题4分,共20分)
1.文献半衰期:各学科被利用的文献总量中,一半文献失去利用效率所经历的时间。
2.信息资源布局:信息资源布局,就是在调查与掌握我国信息资源分布现状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分散、庞杂的信息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逐步使全国各图书馆及其他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形成一个整体,使全国的信息资源对于整个社会的信息需求达到一个满意的保障程度。
3.“藏书稳定状态理论”:“藏书稳定状态理论”是1975年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公布的阿金森报告(The Atkinson Report)提出的理论,其要点是,图书馆在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水平时,不应无限制地继续发展其藏书的数量,而应该控制藏书增长的速度,使藏书整体在一定时限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因此,稳定状态理论又被称为“零增长理论”。
4.学科导航库:它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选定信息资源的学科领域,对有关的网站网页进行搜索和收集,加以鉴定核实,并对核实后的网址进行合理组织,使之能够提供检索、浏览和链接的信息集合。
5.法明顿计划:美国图书馆合作藏书计划。
1942年实施,由美国60多家研究图书馆负责人在康涅狄格州的法明顿市召开会议,联合采购图书世界各国出版的有价值的文献,以保证国外有用出版物的全面收集入藏,并将所收集来的文献编入国会图书馆的联合目录,提供互借与复制,从而达到资源共享。
三.、回答以下问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为什么要确立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
从信息资源系统各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以及信息资源系统与外部环境相联系的角度来分析,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原则,主要是由以下客观因素决定的:
①科学知识的系统性
②信息资源自身的连续性
③读者需求的系统性
④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
2、高校图书馆对文献采访有何要求?
①重点系统入藏专业及与有关专业教学科学研究用书
②多层次按比例入藏学生教学参考用书
③全面广泛选择入藏课外阅读用书
3.为什么要进行数字信息资源整合?
①从数字资源本身来看,其内容交叉重复,存在着大量的冗余信息,而且知识关联程度较低,影响到用户的利用与获取。
②从技术角度来看,不同的数字资源系统之间数据结构不同、发布方式不同、检索方式也不同,用户需要在不同系统间来回切换,还需要掌握不同检索方法。
③从用户角度来看,图书馆购置的大量数字资源如果都是以“孤岛”的形式存在,用户就必须分别进入到各个系统中查找资源,这些形式各异的资源在给用户提供丰富信息的同时,也带来检索上的不便。
用户希望通过统一的检索界面和统一的检索语言,方便快捷地检索到图书馆的所有分布式资源(书目、图像、音视频、档案资源、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和会议录等),同时检索本地和异地各种资源系统,希望图书馆提供一站式服务。
因而,如果不对数字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整合,则会影响着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
4.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
①适合国情原则
②便于获取原则
③渐进发展与适度超前原则
④讲求效益原则
四、论述(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新的信息环境对信息资源建设产生的影响。
(1)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结构的影响。
(2)对馆藏信息资源获取方式的影响
(3)对图书馆信息资源质量评价的影响
(4)对信息资源保障方式的影响
(5)对馆藏文献购置经费的影响
(要求对以上5个方面展开论述)
2.结合国情,谈谈对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模式的看法。
如果把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进程划分为若干历史时期的话,大致可以用几个阶段来概括:起步时期;停滞时期和恢复时期;发展时期;繁荣时期。
近10多年来,我国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的障碍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思想观念问题、管理体制问题、法律法规问题、经费投入问题、支撑条件问题。
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的建设,有赖于建立强有力的保障机制。
包括组织保障机制、法律和政策保障机制、多渠道资金投入机制、利益平衡机制、技术和基础设施保障机制、人才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