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列词语均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是

下列词语均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是

下列词语均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是
下列成语均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有关的是()。

A.蟾宫折桂、桂冠、连中三元
B.问鼎中原、独占鳌头、蟾宫折桂
C.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孙山
D.金榜题名、桂冠、独占鳌头
正确答案:C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

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自己报名参加,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
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

在中国,部分历史学家考证证明科举制开始于唐朝,部分历史学家认为科举制开始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

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为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民间关于科举考试名次的词汇有很多,如:
1、独占鳌头: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

科举时代指点状元。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2、开科取士:科:科举考试。

指旧举行科举考试以选取优异的士人。

3、风檐寸晷:风檐:不能蔽风雨的场屋;晷:日影,时间。

在不蔽风雨的破檐下争取一寸的时光。

形容旧时科举考试的紧张状态。

4、大魁天下:大魁:指旧时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即状元。

指中了状元。

5、得意门生: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

后泛指学生。

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6、小题大作:小题:明清科举考试,以“四书”文句命题。

拿小题
目做大文章。

比喻把小事情当做大事情来处理。

7、攀蟾折桂:攀登蟾宫,折取月桂。

喻科举登第。

8、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昆山:昆冈,古代产玉的地方。

桂花林中的一枝花,昆山中的一块玉。

比喻科举考试中的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9、十年窗下: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

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

10、名落孙山:名字落在榜末孙山的后面。

指考试或选拔没有录取。

11、郤诜高第:比喻指科举高中,荣登榜首。

12、年谊世好:年谊:科举时代称同年登科的关系;世好:两家世代友好。

科举时代两家因同年登科而为世交的人。

13、暴腮龙门: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

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14、连中三元: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

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15、一举成名: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

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