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课标全国卷Ⅲ)14.B 本题考查核反应方程。
在核反应过程中,质量数和电荷数分别守恒,则X 的原子序数为2+13=15,X 的质量数为4+27-1=30,选项B 正确。
15.C 本题考查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公式、周期公式。
卫星P 、Q 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GMm R2=m 4π2T 2R,则T=√4π2R 3GM,T PT Q=√R P 3R Q 3=81,选项C 正确。
16.D 本题考查交变电流的有效值及焦耳定律。
根据交变电流有效值的定义及焦耳定律可得,Q 方=u 02R·T 2+u 02R·T 2=u 02RT,Q 正=(u 0/√2)2RT=12·u 02RT,故Q 方Q 正=21,选项D 正确。
17.A 本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的应用。
小球做平抛运动,其运动轨迹如图所示。
设斜面的倾角为θ。
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x=v 0t,h=12gt 2,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tan θ=ℎx ,解得:t=2v 0 tanθg;从抛出到落到斜面上,由动能定理可得:mgh=12mv'2-12m v 02,可得:v'=√v 02+2gh =√1+4tan 2θ·v 0,则v 甲'v 乙'=v0甲v 0乙=v v 2=21,选项A 正确。
18.CD 本题考查x-t图像的应用。
在x-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t1时刻,两图线的斜率关系为k乙>k甲,两车速度不相等;在t1到t2时间内,存在某一时刻甲图线的切线与乙图线平行,如图所示,该时刻两车速度相等,选项A错误、D正确。
从0到t1时间内,乙车走过的路程为x1,甲车走过的路程小于x1,选项B错误。
从t1到t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都为x2-x1,选项C正确。
19.AC 本题考查v-t图像的应用。
在v-t图像中,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而两次提升过程变速阶段加速度的大小都相同,即在v-t图像中,它们变速阶段对应的图线要么重合,要么平行,由图中几何关系可得:第②次所用时间t=52t0,即矿车上升所用时间之比为4∶5,选项A正确;对矿车受力分析可知,当矿车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电机的牵引力最大,即F-mg=ma,得F=mg+ma,即最大牵引力之比为1∶1,选项B错误;在第①次提升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P1=(mg+ma)v0,在第②次提升过程中,电机输出的最大功率P2=(mg+ma)·12v0,即P1P2=21,选项C正确;对①②两次提升过程,由动能定理可知W-mgh=0,即W1W2=11,选项D错误。
20.AC 本题考查楞次定律的应用及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由i-t图像可知,在t=T4时,ΔiΔt=0,此时穿过导线框R的磁通量的变化率ΔΦΔt=0,由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可知,此时导线框R中的感应电动势为0,选项A正确;同理在t=T2和t=T时,ΔiΔt为最大值,ΔΦΔt为最大值,导线框R中的感应电动势为最大值,不改变方向,选项B 错误;根据楞次定律,t=T2时,导线框R 中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顺时针方向,而t=T 时,导线框R 中的感应电动势的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
21.BD 本题考查电容器和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由题设条件可知,微粒a 向下运动,微粒b 向上运动,且在相等时间内,位移x a >x b ,由运动学公式及牛顿第二定律可得:x=12·qEm t 2,则m a <m b ,选项A 错误;由动能定理可得:qEx=E k ,则E ka >E kb ,选项B 正确;由动量定理可得:qEt=p,则p a 与p b 大小相等,选项D 正确;在t 时刻,a 、b 在同一水平面上,电势φ相等,而两微粒的电性不同,由E p =q φ,可知a 和b 的电势能不相等,选项C 错误。
22.答案 (2)√2(L -L 1)g(3)0.20 (4)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初始时乙的手指尽可能接近尺子解析 本题考查自由落体运动的应用。
(2)(3)木尺做自由落体运动,由位移公式可得L-L 1=12gt 2,解得t=√2(L -L 1)g=√2×(0.300-0.104)9.80s=0.20 s23.答案 (1)图见解析 (4)(U2U1-1)R 0 (6)48.2解析 本题考查测量电阻的实验。
(1)实物连线如图所示:(4)将开关S 2掷于1端,可测得流经R 0的电流为U1R 0;将开关S 2掷于2端,可测得流经R 0和R x 的电流为U 2R0+R x。
由于可视为理想电压表,对电路没有影响,则两种情况下,电流相等,即U 1R 0=U 2R 0+R x,解得:R x =(U 2U 1-1)R 0。
(6)根据所给数据,计算U2U 1的平均值为3.41,则R x =(3.41-1)×20.0 Ω=48.2 Ω。
审题指导 本题属于计算型实验题,结合题设条件,利用欧姆定律列方程求解;本题中还有一点也应注意,可视为理想电压表,其对电路无影响。
24.答案 (1)4Ulv 1(2)1∶4解析 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1)设甲种离子所带电荷量为q 1、质量为m 1,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1,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由动能定理有q 1U=12m 1v 12①由洛伦兹力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有 q 1v 1B=m 1v 12R 1②由几何关系知 2R 1=l ③ 由①②③式得 B=4Ulv 1④(2)设乙种离子所带电荷量为q 2、质量为m 2,射入磁场的速度为v 2,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2。
同理有q 2U=12m 2v 22⑤q 2v 2B=m 2v 22R 2⑥由题给条件有 2R 2=l2⑦由①②③⑤⑥⑦式得,甲、乙两种离子的比荷之比为q 1m 1∶q2m 2=1∶4⑧25.答案 (1)34mg√5gR 2(2)m √23gR2(3)35√5Rg解析 本题考查圆周运动、抛体运动、动能定理、动量。
(1)设水平恒力的大小为F 0,小球到达C 点时所受合力的大小为F 。
由力的合成法则有F 0mg=tan α①F 2=(mg)2+F 02②设小球到达C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 v 2R ③由①②③式和题给数据得 F 0=34mg ④v=√5gR 2⑤(2)设小球到达A 点的速度大小为v 1,作CD ⊥PA,交PA 于D 点,由几何关系得 DA=R sin α⑥ CD=R(1+cos α)⑦由动能定理有-mg ·CD-F 0·DA=12mv 2-12m v 12⑧由④⑤⑥⑦⑧式和题给数据得,小球在A 点的动量大小为 p=mv 1=m √23gR2⑨(3)小球离开C 点后在竖直方向上做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g 。
设小球在竖直方向的初速度为v ⊥,从C 点落至水平轨道上所用时间为t 。
由运动学公式有v ⊥t+12gt 2=CDv ⊥=v sin α由⑤⑦⑩式和题给数据得 t=35√5Rg33.答案 (1)BCD (2)见解析解析 (1)本题考查热力学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有pVT =恒量。
从a 到b,p 逐渐增大,V 逐渐增大,所以p 与V 的乘积pV 增大,可知T 增大,则气体的内能一直增加,故A 错误、B 正确。
由于V 逐渐增大,可知气体一直对外做功,故C 正确。
由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因ΔU>0,W<0,可知Q>0,即气体一直从外界吸热,且吸收的热量大于对外做的功,故D 正确、E 错误。
知识归纳 热力学常见用语的含义(2)本题考查气体实验定律。
设U形管两端竖直朝上时,左、右两边气体的压强分别为p1和p2。
U形管水平放置时,两边气体压强相等,设为p,此时原左、右两边气柱长度分别变为l1'和l2'。
由力的平衡条件有p1=p2+ρg(l1-l2)①式中ρ为水银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大小。
由玻意耳定律有p1l1=pl1'②p2l2=pl2'③两边气柱长度的变化量大小相等l1'-l1=l2-l2'④由①②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l1'=22.5 cm⑤l2'=7.5 cm⑥34.答案 (1)ACE (2)√3解析 (1)本题考查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综合应用。
由图像可知,该波的波长λ=16 cm=0.16 m,选项B 错误;Δt=nT+12T(n=0,1,2,…),可得T=Δtn+12>0.20 s,即0.20s n+12>0.20 s,解得n=0,T=0.40 s,波速v=λT =0.160.40m/s=0.40 m/s,选项A 正确;Δt 1=0.70 s=T+ 34T,即从t=0时刻开始到t=0.70 s 时刻,x=0.08 m 的质点振动了T+ 34T,则可知 t=0.70 s 时,该质点位于波谷,选项C 正确;Δt 2=0.12 s=310T<12T,则x=0.08 m 的质点在t=0.12 s 时位于平衡位置和波峰之间的某一位置,选项D 错误;机械波传入另一介质中,其周期不变,则波长λ'=v'T=0.32 m,选项E 正确。
(2)本题考查折射定律。
过D 点作AB 边的法线NN',连接OD,则∠ODN=α为O 点发出的光线在D 点的入射角;设该光线在D 点的折射角为β,如图所示。
根据折射定律有 n sin α=sin β① 式中n 为三棱镜的折射率。
由几何关系可知 β=60°② ∠EOF=30°③ △OEF 中有 EF=OE sin ∠EOF ④ 由③④式和题给条件得OE=2 cm⑤根据题给条件可知,△OED为等腰三角形,有α=30°由①②⑥式得⑥n=√3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