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滨水区的更新与改造(巴尔的摩内港、巴黎塞纳河)

滨水区的更新与改造(巴尔的摩内港、巴黎塞纳河)


的 开
破坏,生态恶化,造成水体污染,居住地和城市公共 活动开始远离河道,滨水地区衰弱。 七十年代中期:人们重新认识到传统城市空间的文
发 历
化和审美价值,认识到滨水地区对城市环境和城市风 貌特色形成的重大意义。滨水区的再开发的意图是重 新利用滨水区的良好区位,把港口、仓储、工业区改
程 及
造成以旅游、休闲、文化、居住、景观灯生活设施为 主的高品位综合功能区,并以此带动旧城经济的复苏。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5 改造方式
离市中心较远的水边是高层公寓,业主收入较高, 对生活多元化的要求也高,近水的高层公寓能提供私 人游艇码头、水上运动俱乐部等别处无法提供的设施, 因而吸引了他们前来居住。借助于专业人士的良好社 会声誉,这里的住宅区已成为中产阶级认可的“高尚 住宅区”

治;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滨水活动 的日益频繁,水系空间的景观功能、亲水功能日益

加强。因此,水系建设呈现环境化、生态化、自然

化等多元化趋势。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1巴尔的摩港发展简介
巴尔的摩港位于巴尔的摩市,是美国主要的工业港口之一, 港口贸易非常繁荣,并且紧邻巴尔的摩的核心查尔士中心,用 地12.8公顷,巴尔的摩市中心布局正是沿着其主要港口周围展 开的。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1巴尔的摩港发展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 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20世纪50年代中期,巴尔的摩城市规划委员会开始策划启 动城市更新的开发项目,着手组织编制市中心的总体规划。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 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 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2.1 概述

城 市
理想的城市空间环境具有清晰的空间结构、生 态优良的景观环境、方便迅速的交通系统、完善的 公共设施。城市设计的目标是构建理想的城市空间
设 计
环境、维护创造城市空间的特色和品质。纵观城市 空间,可达性高的地区常表现为公共开敞空间,这 也是城市设计的重中之重。

滨水区是公共开敞空间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社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4改造过程
20世纪50年代中期,巴尔的摩城市规划委员会开始策划 启动城市更新的开发项目,着手组织编制市中心的总体规 划。 1959年,查尔斯中心城市更新计划成为内港区第一个确 定的开发项目。 1964年,华莱士规划设计公司完成巴尔的摩发展概念性 规划。这一城市复兴计划规划范围为内港区沿海岸线范围, 内港定位为:文化、休闲与观光,规划年限为30年,总投 资为2.6亿美元。


2.2滨水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原则

城 市
生态型原则:充 分利用好诸如河流、
江或者山脉丘陵等
设 计
自然景观要素。根 据实际情况和山水 特色布局将这些自
与 滨
然要素与水体进行 因地制宜的衔接。 多样性原则:一
水 区
方面,城市空间应 充分向水体开放; 另一方面,在距水
的 相
体较远的区域保持 视觉上的可达性, 扩大滨水区的心理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4改造过程
70年代随着巴尔的摩城市中心更新的展开,内港毗邻市 中心地段依托良好的滨水区位,建设了凯悦、23层查尔士 中心南楼、联邦大厦、11层内港中心、地铁站以及十余幢 其它办公楼。 滨水地区改建的展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巴尔的摩, 从而带动了巴尔的摩的旅游业,成为城市娱乐的先祖。市 政府逐渐从一系列改建项目中获得了回报,并将这些资金 投进新的改建项目中。
滨水区的更新与改造
组员:唐 燕 20102335 王卓琳 20102336 魏 谦 20102337 徐逸然 20102338
指导老师:涂明
目 录
一、滨水区相关概念
1.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及界定范围 1.2滨水区的分类 1.3城市滨水区的空间特征&景观特征 1.4城市滨水区与城市的关系
二、城市设计与滨水区的相关性
发 历
政治因素:通过滨水地区的建设开发,使之成为 本城的新的城市形象,最易吸引市民注意;最易获
得广大百姓和商业、房地产业及建筑业等各方面的

支持;最易显示政绩。



3.3滨水区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人们生态、环保意识的提高,

滨水地区的景观规划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一方面,为了安全,人们不停地在进行水洗的整

会、经济、生态、景观等层面与城市设计息息相关。 滨水区的规划需要有效合理的城市设计手段,

通过利用水体特征、突出滨水空间特色得到高品质

的滨水区空间形态,让滨水区中独特的自然资源得 以充分的利用。

成功的滨水区规划,在滨水城市的空间整合、
相 关
景观塑造、提高城市整体质量等方面具有深刻的意 义,并以此带动城市发展。

3.1滨水区的开发历程

、 滨
国外滨水地区大都经历了兴旺繁荣、停滞、衰落、 再开发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自然形态的发

展、工业化形态的发展、现代滨水区开发。









3.1滨水区的开发历程

、 滨
发展——衰弱——复兴
水 区
城市发展初期:滨水区处于良性的发展阶段。 十九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欧洲兴起发展,植被遭

界限。


2.2滨水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原则

城 市
完整性原则:强 化滨水地区与城市
地区腹地的关系,
设 计
可以通过道路、绿 带、视线走廊等将 水面与腹地开敞空

间连接起来;建立
滨 水
通向水面的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特殊性原则:构 建面向水面的视觉

通廊,并且确保眺 望水面的视线的连

续,此外,还应创
相 关
造和引导向水面眺 望的视线。


3.2滨水区的开发动因



经济因素:对滨水地区的开发是重新利用滨水区
水 区
的良好区位,把单一的港区改为多功能的综合区, 以此作为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城市建设因素:城市在发展中一直在寻求新的可
的 开
以利用的土地。对滨水区的改造和再开发,是为了 满足新的开发需求、城市居民对更高生活质量的追 求。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5.1港湾市场
港湾市场位于巴尔的摩市内港湾的中心地带,坐落 在内港海滨散步道旁,于1980年落成使用。其两翼是造 型独特的帐篷式的购物中心、餐厅、酒店和游戏场地, 是混合使用功能的区域。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2拥有的资源
悠久的人文历史资源:海港Fort McHenry地区的堡垒 及的许多历史性的祠堂现已成为国家的保护区并得到 修复。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2拥有的资源
优越的自然资源:港口处于Chesapeake Bay 和 Patapsco河口 相交处,是景色优美的滨水区。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1.2拥有的资源
区位优势:世界性港口之一,而且巴尔的摩的市中心与港 区相临。另外巴尔的摩是处于北方和南方之间的边界城市,距 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38英里,国际机场(BWI)座落在巴尔的摩 和华盛顿之间。
北大西洋
四 、 案 例 分 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一 、 滨 水 区 相 关 概 念
1.4城市滨水区与城市的关系
1.4.1水与城市的发展
从城市的发展来看,首先,都市聚落的形成往往与河 流、海洋、湖泊有密切关系。中国古代的建城理论中就有 “依山者甚多,亦须有水可通舟楫,而后可建。”,“凡 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之说。
亚历山大在《模式语言》中对于城市水体的描述“保 持天然水池和河流,并让河流流经全市,两岸修筑小路, 供游人散步,并修筑人行桥横跨河流,让河流成为市内的 天然屏障,车辆只能在少量的桥梁上通过。”。
2.1 概述 2.2滨水区规划中的城市设计原则
三、滨水区的开发历程及趋势
3.1滨水区的开发历程 3.2滨水区的开发动因 3.3滨水区的发展趋势
目 录
四、案例分析
4.1巴尔的摩内港区的改建开发 4.2巴黎塞纳河沿岸地段
五、小结
一 、 滨 水 区 相 关 概 念
1.1城市滨水区的概念及界定范围
滨水地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 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亦即城镇邻近 水体的部分。”
4.1.3改造背景
宏观经济变迁:美国东海岸马里兰州最大城 市的巴尔的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钢铁 和石油化工是主导产业,而之后,重工业衰退, 巴尔的摩面临着经济结构转型。 内港的功能:重工业的衰退使港口的重要性 降低,随着港口的集装箱化和深水化,这一港 区逐渐被弃置,内港区走向衰退。 城市发展上:衰落的港区占据着城市最有力 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对城市进一步拓展发 展空间,寻找城市发展的动力提供了条件。 建筑形态上:废弃的仓库和建筑不仅没有利 用价值,而且影响城市形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