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培养操作指南

血培养操作指南

山东省立医院血培养操作指南
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得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
症(统称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 临床上应该进行急症处理,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血培养就是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接种到培养瓶中,用以发现、识别引起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得病原微生物,就是诊断菌血症与真菌血症得基本而重要得方法。

血培养结果对感染性疾病得诊断、治疗与预后都有极为重要得临床意义。

1、标本得采集与运送
1、1 血培养得临床指征(须100%送检率):
1、1、1发热(≥38℃)或低温(≤36 ℃)伴下列一项:
A 寒战;
B 肺炎;
C 留置导管超过5天;
D 白细胞>1、8万/mm3;;
E 感染性心内膜炎;
F 收缩压低于90mmHg;
G 无其她原因可以解释得感染;
H PCT或CRP升高;
1、1、2发热≥39、5 ℃
注意事项:
1、怀疑脑膜炎患者应同时进行血培养;
2、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与脑脊液培养。

3、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得重要指征。

1、1、2 血培养得标本采集时机:
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得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得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细菌通常在寒战与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得最佳时机。

1、1、3 血培养得次数:
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得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
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

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

在采集血培养后得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得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

说明:以一个需氧瓶与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组合。

所谓“双瓶双侧”,就是指从一个部位采血接种一套培养瓶,再从另一部位采血接种另一套培养瓶。

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个血培养。

1、1、4 血培养得采血量:
要求:成年患者推荐得采血量为20~30ml,每瓶5ml~10ml。

婴幼儿患者推荐得采血量应少于患儿总血容量得1%,每瓶不少于2ml。

血培养采血量要根据患儿得血容量与年龄确定:
A 新生儿:只需做一侧需氧培养,即单瓶需氧瓶抽取0、5~1、5ml;
B 体重8~13Kg:只需做一侧需氧培养,即单瓶需氧瓶抽取:3~5ml;
C 体重13~36Kg:需做两侧需氧培养,每瓶需氧瓶抽取:3~5ml;
D体重>36Kg:需做到“双瓶双侧”抽取血培养,每瓶抽取:5~10ml;
1、1、5 血液标本在需氧瓶与厌氧瓶中得分配
要求:以一个需氧瓶与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得组合。

当采血量不够推荐得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剩余标本再接种入厌氧瓶。

1、2 血培养标本得采集
1、2、1 皮肤消毒与防止血培养污染
要求:使用碘伏、碘酊、次氯酸或异丙醇作为血培养得皮肤消毒剂,以下为各种消毒剂得种类及消毒方法:
1、2、2 标本采集部位
要求:从两侧上肢静脉采血,“双瓶双侧”采血培养。

必要时从下肢静脉采血做第三套血培养。

说明:不建议采集动脉血,其诊断价值不高,且增加了抽血污染得机会。

尽量避免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培养,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

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得判读。

1、2、3 减少血培养污染得注意事项
要求:采血之前,血培养瓶得橡皮塞需使用70%异丙醇酒精消毒并干燥,然后再进行穿刺部位得皮肤消毒。

严格按照1、2、1所述皮肤消毒方法操作,并等待足够消毒时间。

严格无菌操作,医护人员采集标本前应严格洗手,不允许在皮肤消毒后用手接触待穿刺部位。

不推荐采血后更换注射器针头接种血培养瓶,采用真空采血装置能降低污染率。

说明:无论采用何种采血方法,血培养可接受得污染率通常就是≤3%。

1、3 血培养标本得运送
要求:采血后应该立即送检。

如不能立即送检,需室温保存,切勿冷藏。

标本接种到培养瓶后,需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说明:血培养瓶在接种前、接种后均不得冷藏或冷冻,否则会导致某些病原微生物死亡。

接种后得培养瓶最好立即送到实验室,最迟不能超过2小时。

1、4 血培养标本得拒收标准、
遇到下列血培养标本应拒收并且要求重新采集标本:
1、血培养瓶上贴得标签错误或未贴标签。

2、血培养瓶渗漏、破裂或明显污染。

3、血液凝固。

2、几种特殊要求得血培养
2、1导管相关得血流感染(CRBSI)
2、3、1 短期外周导管
要求:通过静脉穿刺获得病人得两套外周血培养(双瓶双侧)。

无菌操作拔出导管并用Maki 半定量方法培养。

说明:Maki半定量法就是先用75%酒精清洁导管周围皮肤,然后无菌移动导管,剪取导管末端5cm置于无菌容器中,立即送至实验室(为防止干燥,常规培养送检时间不得超过15min,4℃保存不得超过2小时)。

培养结果得解释:
a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导管片段培养也就是阳性(半定量≥15 个菌落),并且为同一种菌:提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b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片段培养阴性:不能确定为CRBSI;但如果培养出得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假丝酵母菌,而且能排除其她来源得感染,则提示CRBSI。

c 如果血培养阴性,而导管片段培养阳性,提示就是微生物在导管表面定植而非CRBSI。

d 如果血培养阴性,导管片段培养也就是阴性,则不可能就是CRBSI。

2、3、2 中心静脉导管及静脉留置口(VAP)
有两种方法,其中方法一适用于想保留导管得患者,如果已经决定要拔除导管,则方法二更合适。

方法一:对疑似CRBSI得患者至少需要采集两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标本来自外周静脉(注意做好标记),另一套血培养标本需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导管口或VAP隔膜无菌操作采集(注意做好标记)。

培养结果得解释:
a 如果两套血培养均阳性,通过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比对确定为同一株微生物,并且缺乏其她感染得证据,提示为CRBSI
b 如果两套血培养均为阳性,来自导管得血培养得细菌数量(CFU/ml)就是外周静脉血培养得5倍以上,并且缺乏其她感染得证据,提示可能为CRBSI(适用于手工定量血培养系统,比如裂解-离心浓缩法) 。

c 如果仅有导管得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提示为导管定植菌或标本采集过程中得污染菌。

d 如果仅有来自外周静脉得血培养为阳性,不能确定为CRBSI,但就是如果培养出得微生物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假丝酵母菌,并且缺乏其她感染得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确定为CRBSI 还需要定量或半定量导管片段培养出相同微生物。

e 如果两套血培养均为阴性,则不会就是CRBSI
方法二:通过独立得外周静脉穿刺无菌采集两套血培养;拔出可疑导管,剪取5cm得导管远端得片段送实验室进行Maki’s半定量培养或振荡/超声后定量培养。

培养结果得解释:
a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同时导管末端培养阳性,而且通过菌种鉴定与药敏试验结果比对确定为同一株微生物,则很可能就是CRBSI 。

b 如果一套或多套血培养阳性,而导管末端培养为阴性,如果培养出得微生物就是金黄色葡
萄球菌或假丝酵母菌,并且缺乏其她感染得证据,则提示可能为CRBSI。

确定为CRBSI还需其她结果支持。

c 如果血培养阴性而导管末端培养阳性,提示为导管定植菌,不就是CRBSI。

d 如果血培养与导管末端培养均为阴性,则不会就是CRBSI。

2、4 感染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血培养结果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得诊断与治疗非常重要。

如果采用较理想得血培养技术,90%以上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能获得阳性血培养结果。

以下为适用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得特殊规定。

2、4、1血培养得采集时机
对于可能得心内膜炎患者,起始采集3套血培养,如果在24小时仍报告为阴性,则继续连续采集2套血培养,一共采集5套血培养。

a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要求: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前30min之内采血培养(1~2小时内操作完毕)。

说明:对于疑似或已知高毒力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需要在第一时间立即采血培养以避免治疗上不必要得延误。

b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要求:每隔15min左右收集血液,采集数套血培养。

说明:适当得时间间隔有助于证明为持续性菌血症,尤其就是当心电图正常或模棱两可时具有更高得临床价值。

对疑似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得患者,不一定必须在经验性抗生素治疗前采血培养,对这些患者,尝试确定微生物学诊断更为重要。

由于大多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菌血症持续存在,使血培养得时间选择相对不就是那么重要。

2、4、2 需要得血培养数量
对于可能得心内膜炎患者,起始采集3套血培养,如果在24小时仍报告为阴性,则继续连续采集2套血培养,一共采集5套血培养。

检验科细菌室
2015年4月30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