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内容深度规定(试行)(送审稿)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目录1、总则 (3)2、内容深度的差不多要求 (3)3、工程选所报告部分 (3)3.1 前言 (3)3.2电力系统部分 (4)4.1工程概述 (8)4.2 电力系统一次 (9)4.3 电力系统二次 (11)4.4 变电所所址选择及工程设想 (11)5、送电线路路径选择及工程设想 (13)6、投资估算 (14)7、图纸 (15)1、总则1.1 为了规范220kV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以下简称可行性研究)的内容和深度,加强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的治理,满足项目立项审批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特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220kV变电所新建、扩建工程(含对侧间隔)及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
1.3 可行性研究是工程项目前期工作时期的一个要紧设计文件,是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书的依据,并为工程的初步设计和推行限额设计提供前提条件。
变电所可行性研究工作分两个部分:工程选所报告和变电所可研报告部分,待工程选所报告审定后再开展变电所可研报告工作。
1.4 可行性研究工作须以电网规划为基础。
必须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和规定,推进技术进步,操纵工程造价。
1.5 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样包括电力系统(一、二次)、变电所选所、线路选线、要紧设计原则及工程设想、投资估算等要紧内容,并可依照工程项目具体情形做相应增减。
1.6 本规定只对220kV输变电项目可研工作的内容和深度作出要求,不作为设计单位内部专业分工和卷册划分的标准。
2、内容深度的差不多要求2.1 设计文件应包括说明书,各专业相关图纸。
2.2 对设计方案应有分析比较。
2.3 设计文件齐全,文字说明清晰,图纸清晰、正确。
2.4 当有外委项目时应说明外委项目内容、费用估算。
3、工程选所报告部分3.1 前言3.1.1 设计依据1)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托付方的设计咨询托付。
3.1.2 工程概况简述工程项目概况。
3.2电力系统部分3.2.1 电力系统概况论述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系统概况。
3.2.2 负荷推测及电力平稳1) 负荷推测依照电力系统进展规划,参照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应水平年的负荷推测资料,在充分的电力市场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负荷推测意见,列出本区域电力、电量增长表,并简述负荷增长因素及其进展趋势。
对本工程项目近期负荷推测应作详细的叙述。
2) 装机安排概述本区域设计水平年和展望年内与本工程项目相关的可能投产的水、火电厂规模和投运时刻。
3) 电力平稳进行本区域设计水平年和展望年相应的电力平稳。
3.2.3 本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依照电力系统进展规划和电力平稳,说明本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合理的供电范畴。
3.2.4 所址系统意见依照各比选所址地理位置等情形,提出各比选所址相应的接入系统方案。
并对各比选所址接入系统方案进行分析,提出系统专业的所址举荐意见。
3.2.5 本工程建设规模说明本工程建设规模,包括变压器容量、台数(本期及最终规模),各侧电压出线回路数和方向(本期及最终规模)、分期建设情形,无功补偿配置及电气原则主接线等。
并说明相关110kV部分的规模。
3.3 所址选择所址选择应重点解决所址的可行性问题,幸免显现颠覆性因素。
3.3.1 差不多规定1)所址选择过程概述。
2)每个工程应提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可比的所址方案。
3)以每个所址方案为单元,进行有关方面的论述。
3.3.2 所址区域概况1)所址所在位置的省、市、县、乡镇、村落名称。
2)所址地理状况描述:所址的自然地势、地貌、海拔高度、自然高差、植被、农作物种类及分布情形。
3)所址土地使用状况:说明目前土地使用权,地区人均耕地情形。
4)交通情形:说明所址邻近公路、铁路、水路的现状和与所址位置关系,进所道路引接公路的名称、路况及等级。
5)与城镇规划的关系及可利用的公共服务设施。
6)矿产资源:所址区域矿产资源及开采情形,对所址安全稳固的阻碍。
7)历史文物:文化遗址、地下文物、古墓等的描述。
8)邻近设施:所址邻近军事设施、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风景旅行区等与变电所的相互阻碍。
3.3.3 所址的拆迁赔偿情形应说明所址范畴内己有建构筑物等设施(如输电线路、通信线路、水渠、池塘、机井、房屋、厂房、坟墓、道路等)的拆迁和经济作物的赔偿情形。
3.3.4 总平面布置设想按本工程最终规模进行总平面布置设想。
3.3.5 出线条件按本工程最终规模出线回路数说明出线走廊情形及排列次序。
3.3.6 所址水文气象条件1)水位:说明频率1%时的年最高洪水位;说明频率1%时的年最高内涝水位或历史最高内涝水位,对洪水埋住或内涝进行分析论述。
2)气象资料:列出气温等气象条件。
3)防洪涝及排水情形:应说明所区防洪涝及排水情形。
3.3.7 水文地质及水源条件1)说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位情形等。
2)说明水源情形。
3.3.8 所址工程地质1)说明所址区域地质、区域构造和地震活动情形,确定地震差不多烈度,本时期勘测应对所址方案的稳固性作出评判。
2)说明所址的地势、地貌特点,地层岩性、岩土结构、成因类型及分布,提出地基类型。
3)了解所址及邻近地区的不良地质现象,并对其危害程度和进展趋势作出判定,提出防治措施的建议。
4)建议地基处理方案及说明工程量情形。
5)举荐两个或两个以上场地相对稳固,工程地质较好的所址方案。
3.3.9 土石方情形说明土质结构比,说明土石方工程量情形,说明取土上源、弃土地点等情形。
3.3.10 进所道路和交通运输1)说明进所道路需新建道路的长度和改造道路等的工程量。
2)说明大件运输的条件。
3.3.11 所址环境说明所址所在区域环境情形,作出环境初步分析并提出所址区域污秽等级。
3.3.12 通信干扰说明对所址邻近通信设施干扰情形。
3.3.13 施工条件说明所址的施工条件。
3.3.14 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3.3.15 所址方案技术经济比较应包括以下方面内容:1)地理位置;2)系统条件;3)出线条件;4)本期和远期的高压、中压出线工程量(不同部分),分期建设情形;5)防洪涝及排水;6)地势地貌(土地征用情形);7)土石方工程量;8)工程地质;9)水源条件;10)进所道路、交通运输;11)地基处理难易程度;12)拆迁赔偿情形;13)对通信设施阻碍;14)运行治理及职工生活条件;15)环境情形;16)施工条件。
3.3.16 结论提出举荐方案,并对举荐理由作简要论述。
3.3.17 收集资料情形1)说明与有关单位收集资料和协商的情形:规划、土地、水利(水电)、电信、环保、地质矿产、文物治理、文化、公路治理、军事、铁路、供电等部门。
2)当取得举荐所址有关方面协议或所址审批意见时,应作为附件列入可研报告。
4、变电所可研报告部分4.1工程概述4.1.1 设计依据1)经批准或上报的前期工作审查文件或指导性文件。
2)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其他重要文件。
3)托付方的设计咨询托付。
4.1.2 工程概况简述工程项目概况。
对扩、改建工程项目,应简述先期工程情形。
4.1.3 设计水平年依照电力进展规划合理选定工程项目设计水平年及远景水平年。
远景水平年用于校核分析,应取设计水平年后5~10年的某一年。
4.1.4 要紧设计原则1)依照电力进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工程项目建设条件等提出本工程项目的设计特点和相应的措施。
2)简述各专业的要紧设计原则和设计指导思想。
3)采纳新技术及标准化情形。
4.1.5 设计范畴及配合分工1)说明本设计应包括的内容和范畴。
2)说明与外部协作项目,以及设计的分工界限。
3)对改、扩建工程项目,说明原有工程情形及其与本期工程项目的衔接和配合。
4.2 电力系统一次电力系统论证是输变电项目可行性研究的核心,其重点是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对建设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举荐方案;确定合理的工程规模和建设年限;进行必要的电气运算,对有关的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
4.2.1 电力系统概况与本工程项目有关的系统概况。
4.2.2 负荷推测及电力平稳1)负荷推测依照电力系统进展规划,参照有关主管部门提供的相应水平年的负荷推测资料,在充分的电力市场分析研究基础上,提出负荷推测意见,列出本区域电力、电量增长表,并简述负荷增长因素及其进展趋势。
对本工程项目近期负荷推测应作详细的叙述。
2)装机安排概述本区域设计水平年和展望年内与本工程项目相关的可能投产的水、火电厂规模和投运时刻。
3)电力平稳进行本区域设计水平年和展望年相应的电力平稳。
4.2.3 本工程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建设时机依照电力系统进展规划和电力平稳,说明本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合理的供电范畴。
论述本工程的合理建设时机,提出本工程何时开工、何时建成投产的建议。
4.2.4 接入系统方案依照原有网络特点和负荷分布等情形,提出本工程项目相应的接入系统方案,必要时应提出多方案比较。
4.2.5 接入系统方案分析对接入系统方案进行必要的电气运算和分析,并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举荐方案。
4.2.6 电气运算关于举荐方案,为满足断路器等设备的选择及校核,应按远景水平年进行必要的短路电流等电气运算。
当短路电流水平过大而需要大量更换现有断路器时,则应运算过渡年短路电流,并提出限制短路电流的措施。
4.2.7 无功补偿对设计水平年举荐方案确定无功补偿设备的型式、容量及安装地点。
并确定远景变电所无功配置型式和规模。
4.2.8 对变电所主接线及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1)出线电压、出线回路数、出线方向和分期建设情形。
2)电气主接线从电力系统角度提出对电气主接线的要求。
3)主变压器参数选择依照电力负荷进展、潮流变化,确定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容量、台数、阻抗、调压方式(有载或无励磁、调压范畴、分接头)等。
4)系统短路容量。
5)母线通流容量。
6)无功补偿容量提供无功补偿装置总容量及分期容量,型式、连接方式等。
7)变压器中性点接地点式当变压器中性点经电抗接地时,提出电抗参数。
8)导线截面选择依照正常运行方式和事故运行方式下的最大输送容量,考虑到电网进展,确定导线截面。
4.2.9 本工程建设规模说明本工程建设规模,包括变压器容量、台数(本期及最终规模),各侧电压出线回路数和方向(本期及最终规模)、分期建设情形,无功补偿配置。
并说明相关110kV部分的规模。
4.3 电力系统二次4.3.1 系统继电爱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简述系统继电爱护及安全自动装置配置方案。
4.3.2 调度自动化依照调度管辖原则,提出远动信息传输方式和远动设备配置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