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业银行高管持股探究城市商业银行高管持股探究 ————以宁波银行为例以宁波银行为例以宁波银行为例2016年11月16日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特殊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银行业的特殊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以前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是在以前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组建成立,,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由中国人民银行管理,,适用于适用于《《商业银行法商业银行法》。
》。
》。
经人民银行批准经人民银行批准经人民银行批准,,城市商业银行立足于城市,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为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持,,主要从事存贷款主要从事存贷款、、结算结算、、汇兑汇兑、、中间业务等金融业务中间业务等金融业务。
近几年来近几年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是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日趋加重。
2007年,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城市商业银行上市,三家银行均存在高管持股现象。
对城市商业银行而言,由于高管在上市公司中担负着日常管理和决策的作用,其行为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高管人员作为公司内部知情人士,其增、减持股票行为又往往成为二级市场中小投资者的风向标。
而对高管人员自身而言,减持股权又是其管理个人财务的行为。
高管人员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减持股权行为的多重影响。
一、宁波银行高管持股现状分析宁波银行高管持股现状分析 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7年,于2007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上市,是我国首批上市的城市商业银行之一。
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宁波银行一直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
到2007年为止,宁波银行已经实现跨区域经营,成立了上海分行。
宁波银行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的挑战;加大风险排查力度,主动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统筹调配公司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以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更好的服务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差异化的核心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
至2015年12月末,宁波银行总资产达到6714亿元人民币。
过去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的特点是国有股份一股独大,尤其是地方政府牢牢掌控着城市商业银行控股权。
民营资本和外资资本在城商行资本中所占比例很小。
但是从近几年的发展趋势来看,虽然地方政府还是保持着城商行最大股东的地位,但其所持股份的比例明显在下降,如宁波银行,其国有股份占比从2005年末的72.73%下降到2012年末的12.13%。
国有股份中宁波市财政局持股比例在近5年来明显降低,从2006年的31.83%下降为2012年的12.08%,这可以有力地说明现在政府的控制力大大减小。
而大量民间资本及部分外资资本的进入,使得城商行股权结构呈现出多元分散化发展的趋势。
高管持股属于公司股份结构中的限售股,近年来,城商行高管持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城商行的高管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稳健性等存在着密切联系。
北京银行、南京银行、宁波银行三家上市银行从2007年上市以来,高管持股比例均发生了明显下降。
而宁波银行的高管持股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家上市城商行,大约是他们的十倍。
宁波银行高管,是指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等。
与其他公司一样,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对于高管持股与减持行为也有具体的规定。
高管每年转让的股份不能超过股份总数的25%,股票上市1年之内不得转让等。
然而从2008年3月开始,宁波银行高管及其亲属持续减持所持股权,并于2012年创下该行单日高管减持的最高纪录,且高管减持行为仍在继续。
如表1所示,从2007年宁波银行上市以来,高管的持股占比在日益下降。
2008年的高管持股比例为1.26%,而到2015年12月31日为止,高管持股比例已经下降为0.26%。
如图1所示,此图记录了从2007年宁波银行上市以来高管减持的具体波动状况,期间发生过几次小数目的增持,在本文中忽略不计。
宁波银行高管减持动机分析二、宁波银行高管减持动机分析(一)资本利得套利动机2008年以来,我国股市市场一直“熊霸全球”,绝大多数高管对股市情形持看空态度,因此,高管们急求实现资本利得而尽可能快地实现套利。
通过研究宁波银行高管减持的规律,不难看出,高管持股比例从2008年解禁以来一直呈下降态势,套现特征明显。
另外,宁波银行的股权激励制度并不完善,高管持股引发了极高的套利动机,高管辞职甚至带走管理团队,对公司本身带来了很多不利。
从宁波银行频繁的高管辞职次数不难看出,高管们的资本利得动机明显。
上市公司由于政策法规限制,不能立马实现资本利得套现,所以造成很多高管不惜辞职以实现股票套现。
(二)道德风险逐利动机企业高管是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人,对企业更加了解,有比普通投资者更多的内部信息优势。
研究发现,大多数高管的减持行为是在公司公布利好消息之后发生的,而大多数增持行为是在公司公布利空消息之后发生的。
公司的盈利能力往往也是投资者关注的重要因素。
盈利能力的好坏将直接关系股东未来收益情况。
而一个具有持续高盈利能力的公司则会受到投资者长期的青睐,从而激励其对公司股权持有的行为。
本文选取宁波银行ROE值与高管减持数据进行分析,由图2可见,高管持股与ROE值无明显相关性。
可见宁波银行高管减持并不与公司的财务绩效相一致,财务绩效对于普通股东的影响比较大,而高管更善于利用内部优势,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实现自身的逐利行为。
(三)股价趋势激励动机由于股价在股票市场交易中有着激励作用,往往会成为买卖的直接动因,对于高管人员也不例外。
有理论认为,价格的极度偏高会促使高管人员的套利行为。
而同时又有理论认为,价格高低决定于个人对市场的判断,不构成其减持动机,同时由于高管人员持股成本极低,几乎在任意价格的减持都能获得极大的利润。
根据宁波银行高管减持数据,可以得出高管减持与股价关系如图2所示。
在宁波银行股价的几个高峰期,恰好是高管抛售的高峰期。
股市整体下跌,但是偶尔也出现增长强势,但是在高管看来,这可能只是抛出股票的好时机,于是经常出现高管逢高就抛的套现策略。
从2008年7月到2010年7月,宁波银行股价处于向上攀升阶段,高管减持数量也随之逐渐增加,两者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2009年12月份,宁波银行股价达到2007年底以来第一高峰,同时也达到了宁波银行高管减持最高峰。
从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股价处于单边下跌阶段,高管减持数量也随之减少,下跌的市场行情对高管减持具有负激励作用。
从2012年12月到2013年6月底,出现又一次股价小上升,高管再一次大幅减持。
另外,通过仔细观察高管减持具体时间,可以发现,宁波银行高管减持的时间节点略滞后于股价的拐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证明了市场趋势对高管减持行为的激励和引导作用。
(四)股票解禁激励动机限售股只有解禁之后才能发生减持行为。
但是解禁并不等于减持,减持需要发生在解禁之后。
如表2所示,宁波银行第一次解禁高峰发生在2009年12月份,第二次发生在2010年12月份,第三次发生在2012年12月份。
高管减持尤其集中地发生在公司解禁之后,高管持股属于限售股,限售股解禁后,意味着公司高管可以有机会套现。
2013年10月25日,宁波银行实现所有股本上市流通,高管持股比例达到历史新低:只有0.5%。
宁波银行高管持股出路探究三、宁波银行高管持股出路探究截至到2015年12月31日,宁波银行高管持股比例为0.26%,持股数为1032.42万股。
对于以后宁波银行高管持股出路问题,存在很多的争议。
有的研究认为,应该增加国内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例以增加高管对公司绩效的负责态度,加强企业管理,真正为股东谋利益。
但也有的研究认为,控制权与经营权应该分离,特别是金融业这样高杠杆高风险的行业,应该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监督性质,对高管形成有利的监管;高管应致力于公司管理运行,避免道德风险和盈余操纵问题。
笔者认为,宁波银行高管可以参照北京银行、南京银行高管稳定的持股行为,促进公司稳定性,减少对公司带来的负面影响。
同时宁波银行应该加强自身关于股权激励设施的建设,通过更完善的机制健全高管股权激励制度,增强宁波银行管理机制,使宁波银行有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一)宁波银行发展分析宁波银行是专注于中小企业领域的区域性商业银行。
宁波银行在发展过程中,善于运用地理优势,制定了符合公司自身发展的经营战略。
宁波银行定位为城市商业银行,与大型国有股份制银行相区别,将核心客户定位为中小企业,积极进行业务创新,使公司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处于所有上市银行前列。
浙江地区块状经济区位特点赋予宁波银行规模扩张的较高效率;华侨银行作为公司第一大股东,在中小企业业务的经验、特点与风险定价技术与宁波银行相互契合,而且其在风险定价上具有经验和技术优势,贷款议价能力位于上市银行较高水平。
公司在存贷比和资本金方面压力显著低于其他上市银行,为其未来规模扩张的延续性提供了较好的基础。
在城市商业银行中,宁波银行具有显著优势,且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善于运用地区优势并且合理开拓创新。
几年来,宁波银行一直走在城市商业银行前列。
同时,宁波银行股票价格走势也比较稳定。
宁波银行高管可以适当稳定股票持有比例,并且可以合法合理地通过股权激励增加持股比例,减少道德风险和盈余操纵,真正做到为公司谋发展,为股东谋利益。
(二)完善高管持股制度——对控制权和经营权的有效管理1.完善股权激励约束制度。
目前我国股权激励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探索更适合于我国国情的股权激励制度,规范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政策,尤其是完善股权激励发生后的监管和约束制度。
对于股权激励要实行严格的审批规范程序,对于股权的变动数量、变动比例和变动时间,以及如何加强股权激励与业绩的联系,都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特别是对于宁波银行这类的金融类上市公司,更应该严格进行股权约束,减少经营风险。
如果宁波银行可以在股权激励制度方面完善约束机制,严格做好内部控制,未来宁波银行可以适当增加高管持股比例,建立长期激励机制,并且将高管薪酬更多比例地体现在股权收益上面,将高额的薪酬与高责任、高义务的经营能力相对应。
2.法律监督。
目前我国虽然有针对高管人员持股的限制性法律规定,但是高管辞职减持现象很严重,在对于高管离职方面缺乏有效的制约。
同时,在规定的限制年限之后,高管的抛售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盈余操纵的风险,公司亟须加强这方面的立法和监督约束。
法律约束是对高管持股行为最有效的监管形式,宁波银行的股权激励措施需要有关法律制度的保障。
3.加强高管行为约束。
宁波银行的股权激励制度缺乏严格的管理监督机制,对公司带来了很多不利影响,同时高管套利现象严重。
上市公司高管所承担的不仅仅是企业经营的责任与义务,更承担着公司上市后股东的利益。
公司上市后,市场影响力增大,必须要严格约束高管行为,尤其对高管减持行为以及盈余操纵问题,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进行有效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