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初中地理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初中地理知识点: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读图,甲地的海拔高度是
A.500米B.600米
C.1100米D.1500米
2.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为8848米,世界陆地最低处死海低于海平面约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9048米B.8448米C.8852米D.9248米3.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海拔低于240米B.乙处为盆地
C.丙处是山脊D.Q坡较P坡平缓
读如下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4~5题。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①处的地形类型为
A.高原B.平原C.山地D.丘陵
5.①②两处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A.450m B.550m C.850m D.1250m 6.世界最高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米,最低地方的死海湖面海拔在海平面以下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
A.400米B.8844米C.9244米
7.小明在山脚下测得气温为16℃,当他到山顶后再次测量时,气温刚好为10℃,则小明所在的这座山的高度可能为
A.1000米B.6000米C.10米D.以上答案都不对读某地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完成8~10题。

8.图中A地所在位置的地形名称是
A.陡崖B.盆地
C.鞍部D.山顶
9.C地的海拔高度接近
A.200米B.300米
C.400米D.500米
10.E点相对C点的相对高度约为
A.200米B.300米
C.400米D.500米
11.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A.800米B.1 300米C.300米D.500米
二、解答题
12.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山顶B位于丙村的______方向;H点海拔高度为______,C地与山顶A的相对高度是______米;量得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是______千米。

(2)图中地形部位名称:A______,E______。

(3)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______河段,判断依据是______。

(4)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______村。

请从自然条件方面说明理由:______。

13.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①处所在的山体部位名称是________;
(2)图中A山顶位于B山顶的________方向;
(3)③处会形成瀑布,说明理由;
(4)④河段和⑤河段流速较快的是________;(填序号)
(5)⑥处登山者能否看到⑦处的登山者,说明判断依据。

14.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图中河流BC段的大致流向是。

(2)该区域的最高海拔不超过___________米。

(3)E处的山体部位是____________
(4)当地拟修建一个水库,欲在C处建设一个水坝,说出在此处建设水坝的有利方面及不足。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海拔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处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处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所以读图可知,500米是乙地的海拔高度;600米是甲和乙的相对高度;1100米是甲地的海拔,所以根据题意选C。

【点睛】
该题考查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读图解答即可。

2.D
【解析】
【详解】
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是两地的海拔高度相减得出的结果,如题目中的珠穆朗玛峰的海拔是8848米,死海的海拔是-400米,所以结果是8848米-(-400米)=9248米,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40米,甲地海拔为240米,乙地等高线呈闭合状态,中间高四周低为山顶,丙处位于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Q坡相对P坡来说,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故选D。

4.A
5.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是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相对高度的计算以及读图能力的考查。

4.读图可知,图中①处海拔较高,在8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等高线密集,比较陡峻,因此为高原地形。

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相对高度是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差。


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与等高距可知,图中①的海拔是
800−1000米,②的海拔是0−200米。

由此计算可知,①处和②处相对高度大约600−1000米。

所以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

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

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

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

6.C
【解析】
【详解】
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个地方的海拔相减,如珠穆朗玛峰海拔为8844米,最低地方的死海湖面海拔在海平面以下400米,两地的相对高度为8844-(-400)=9244米,故选C。

7.A
【解析】
【详解】
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会下降0.6℃,如小明在山脚下测得的气温是16℃,到顶山顶时的气温是10℃,那么这座山的高度是1000米,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地形如何影响气温。

8.C
9.B
10.B
【解析】
8.由图可知,图中A是位于两座山之间的低洼处,表示的是鞍部地形,故选C。

9.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100米,可以判断出C地的海拔接近300米,故选B。

10.两地的相对高度是由两地的海拔相减,图中E点的海拔是600米,C点的海拔是300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要知道如何判断海拔及相对高度。

11.C
【解析】
【详解】
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读图可知,图中甲地的海拔高度是800米,乙地的海拔高度是500米,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800米-500米=300米,故选择答案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相对高度的计算。

12.东南400米332米 1.1陡崖山脊HI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甲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等
【解析】
【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五种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中山顶B是位于丙村的东南方向;H处的海拔是400米;C处海拔是300米,山顶海拔是632米,所以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32米;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500米,甲、乙两村的图上直线距离是2.2厘米,则两地间的实地直线距离约1.1千米。

(2)由图可知,图中A地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是山峰地形,E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

(3)FG与HI两河段中,水流较为湍急的是等高线密集的HI段,因为此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水流速度快。

(4)甲、乙、丙三个村庄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镇的是甲,因为甲处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要知道如何判断等高线地形及坡度的陡缓。

13.(1)鞍部(2)西南(3)③为陡崖,有河流流经(4)⑤ (5)⑥⑦之间为山
脊会阻挡视线,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者
【解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

(1)读图可知,①处位于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
(2)依据指向标,可判断山顶A位于山顶B的西南方向;
(3)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图中③为陡崖,有河流流经有可能出现瀑布;(4)小河流速较快慢与坡度陡缓有关,④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河流流速慢,⑤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河流流速快;
(5)⑥⑦之间为山脊会阻挡视线,所以⑥处登山者不能看到⑦处的登山者。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属中档题。

14.(1)自西向东;
(2)1500;
(3)山脊;
(4)集水面广,会淹没村镇。

【解析】
【分析】
等高线地形图是表示某个区域地地形地势状况,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同,包括了山峰、山谷、山脊、陡崖和鞍部五种地形,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越稀疏则表示坡度越缓。

【详解】
(1)由图可知,根据图中指向标可知,图中河流BC段的大致流向是自西向东。

(2)由图可知,图中等高距是200米,所以该区域的最高海拔不会超过1500米。

(3)由图可知,图中E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

(4)如晨在C处修建一个水坝,有利方面是集水面广;不利方面是容易淹没村庄。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要知道如何判断山体部位及坡度的陡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