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每题3分,共30分)
CBBCC BABAD
二、简答(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游戏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特点。
第一,由幼儿的内在动机所驱使。
第二,“无目的”而又“有目的”。
第三,具有偶发性和随机性。
第四,幼儿可以自己控制探索的进程。
2.“STS”教育的含义是什么?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有哪些?
STS是科学( Science)、技术( Technology)和社会( 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它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揭示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之间的联系。
它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严重启示是: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应注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要融合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的教育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根植于儿童的实际生活
三、论述题(每题15分)
幼儿的世界中是否有科学?我们如何理解儿童的科学?结合实例说明。
儿童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填塞了科学的探究精神,但他们的科学又与成人所理解的科学并不相同。
儿童的科学具有以下特点:
(1)儿童的科学是一种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
(2)儿童的科学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
(3)儿童的科学是对世界的独到理解
举例略
四、材料分析题(15分)
参考答案:
材料中教师在科学区投放洗衣液,做PH试纸测试的活动违背了科学区操作材料选择的年龄合适性以及安全性原则,这个科学区活动是不合适的。
首先,科学区用PH试纸测试洗衣液的酸碱度,违背了年龄合适性原则。
教师在设计科学材料时,首先需要思考材料是否符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材料所蕴含的科学原理幼儿是否能够理解、是否感兴趣,材料的操作水平幼儿是否能够达到等问题。
材料中所提供的洗衣液、PH试纸测试对幼儿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内容,难度过高,幼儿不会玩,就简易放弃或产生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活动。
其次,洗衣液这个材料对幼儿来说也不是安全系数够高的材料,不符合安全性原则的要求。
洗衣液是化学制品,使用不当、清洗不明净等都会给幼儿的活动带来安全隐患。
我们应该为幼儿选择无毒、无害、无味、对幼儿无损害隐患的制作材料。
五、撰写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20分)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