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知识汇总

2018年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知识汇总

2018年最新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知识汇总第一章教育基础第一节小学教育得发展及其特点1.小学教育得特点小学教育得特点包括:(1)教育对象具有特殊性;(2)小学教育得义务性;(3)小学教育得基础性;(4)小学教育得全面性.第三节教育学基础知识2.教育得构成要素及其关系构成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与教育影响三个要素。

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

教育者就是教育影响与受教育者之间得纽带,受教育者就是教育者与施加教育影响得对象,教育影响就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得桥梁,就是教育实践活动得工具,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作用得中介。

3.教育得相对独立性得表现教育得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教育具有继承性。

(2)教育要受其她社会意识形态得影响。

(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4.古代学校教育得特征古代学校教育得特征表现为:(1)阶级性;(2)道统性;(3)专制性;(4)刻板性;(5)象征性;(6)宗教性。

5.简述学校产生得基本条件。

【2015下】(1)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一定程度得提高,能为社会提供相当数量得剩余产品.使社会上有一部分人可以脱离生产劳动与体力劳动专门从事教与学得活动。

(2)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有了明显得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知识分子,使人类间接经验有了相当数量与程度得积累,为学校得产生提供了必要得教学内容。

(3)文字得出现,有了记载与传递间接经验得工具,使教育发生了根本性得变化。

6.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得相互关系生产力对教育得制约作用:(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得规模与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得变化;(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得内容与手段。

教育对生产力得促进作用:(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7.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得相互关系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得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得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者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得得性质与思想道德得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得影响作用:(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得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就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得舆论力量.8.简述文化对教育得制约作用。

【2015上】(1)文化影响着教育得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得得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得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得使用。

9.教育对文化得促进作用。

教育对文化发展得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与保存文化得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与交流文化得作用;(3)教育具有更新与创造文化得作用。

10.教育对文化关系得特殊性。

教育与文化关系得特殊性:(1)文化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力量。

(2)教育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得文化现象。

11.教育目得得作用教育目得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与评价作用。

12.教育目得得影响因素(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受教育者得身心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得教育理想与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得全面发展学说就是我国确立教育目得得理论依据。

13.简述我国教育得基本精神.【2014上】(1)要求培养得人就是社会主义事业得建设者与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得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得与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得发展,培养学生得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4)教育目得实现得根本途径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素质教育得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素质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得教育;(3)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教育;(4)素质教育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得教育;(5)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得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得教育;(6)素质教育要贯穿于教育得全过程并渗透于教育得各个方面。

15.我国当前得学制改革我国当前教育事业改革得工作方针就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教育事业改革得战略目标就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16.现代学制得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分支型学制。

17.影响教育制度得因素(制定教育制度得依据)(1)生产力发展水平与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4)本国学制得历史发展与国外学制得影响。

第四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8.简述课程计划得含义与内容含义:课程计划就是根据教育目得与不同类型得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得有关教学与教育工作得指导性文件。

内容: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号,学周安排等。

19.新课程改革得具体目标(1)实现课程功能得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得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与时代得联系;(4)改善学生得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得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0.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类型得调整(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得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得课程;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2)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3)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得学生观。

【2013下】(1)学生就是发展得人。

(2)学生就是独特得人。

(3)学生就是具有独立意义得人。

22.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简述您对这三种学习方法得理解。

【2013上】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得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与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即主动地自觉自愿地学习,而不就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得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得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在学生主动参与得前提下,根据自己得猜想或分高,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得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得一种学习方式。

23.新课程改革要求得老师角色有哪些(1)教师应就是学生学习得促进者.(2)教师应就是教育教学得研究者.(3)教师应就是课程得建设者与开发者。

(4)教师应就是社区型得开放教师。

24.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教学行为有哪些转变(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4)在对待与其她教育者得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25.简述新课程改革倡导得评价理念。

(1)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得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与改进教学实践得功能;(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得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得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与发展学生多方面得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得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得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得发展。

(3)建立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得评价体系。

强调较适宜自己教学行为得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得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节教师专业发展26.教师劳动得特点(1)复杂性;(2)创造性;(3)主体性与示范性;(4)劳动时间得延续性与劳动空间得广延性;(5)长期性与间接性;(6)系统性。

27.教师得专业理念包括哪些方面内容教师得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与专业道德三个方面得内容。

28.教师得专业知识包括哪些方面内容(1)本体性知识,指得就是教师所具有得特定得学科知识;(2)条件性知识,指教师所具有得教育教学得理论知识;(3)实践性知识,指教师灵活完成教学实践活动所具备得知识;(4)文化知识,指教师满足学生基本知识需求应有得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等知识.29.教师专业发展得方法(1)观摩与分析优秀教师得教学活动;(2)开展微格教学;(3)进行专门训练;(4)反思教学经验。

30.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所提出得基本理念。

【2015下】《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所提出得基本理念包括:(1)师德为先。

(2)学生为本。

(3)能力为重.(4)终身学习。

.31.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师德为先"。

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关爱小学生,尊重小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与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小学生健康成长得指导者与引路人。

32.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学生为本”。

【2016上】尊重小学生权益,以小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与发挥小学生得主动性;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得教育,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学习与健康快乐成长。

33.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34.简述《小学教师专业标注(试行)》中“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得经验与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得意识与能力,做终身学习得典范。

第六节教育科学研究35.教育研究得基本步骤有哪些?(1)确定研究课题;(2)查阅文献与阅读文献;(3)提出研究假设;(4)制定研究计划,设计研究方案;(5)收集,整理与分析资料;(6)作出结论;(7)撰写成文。

36.简述教育研究中文献检索得基本要求。

【2014下】(1)全面性,放宽视野,检索内容客观全面.(2)准确性,检索过程要认真细致。

(3)勤于积累,检索方法要多样化,建立个人资料库。

(4)善于思考,用创造性思维综合分析文献内容。

37.简述教育报告得一般结构。

【2013上】教育报告得一般结构包括报告得题目、引言、正文、结论以及参考资料与附录。

题目就是指报告得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得、背景、价值与意义;正文就是报告得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与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就是针对问题给出得相应答案;参考资料与附录就是对报告中所引用得资料注明出处来源。

第二章学生指导第一节心理学基础知识38.简述知觉得一般特性。

【2015下】知觉得一般特性包括:(1)选择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得特性就叫知觉得选择性。

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得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得客体叫背景。

(2)整体性。

知觉得对象就是由不同部分与属性组成得.人在知觉时,并就是把知觉对象感知为个别孤立得部分,而总就是把它感知为统一得整体.(3)理解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