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号:教材密级:秘密
编号:02
新校区控制点测量
四等导线测量技术报告
编写单位名称:11土管01班第三组
2013年 1 月 14 日
一、任务概述
1、测区概况
为巩固本学期所学的控制测量技术,安排了此次实习,本次实习的流程是先进行四等导线网的布设,再利用三联角架观测法测出所需内角与距离,然后布设三等水准符合网,最后利用DS3水准仪测出高程,得到数据后进行内业处理。
实习范围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黄金校区,由于测量范围为学校,路途平整,视野开阔,无特别难处理路线,所以此次实习较为简单。
2、实习目的与要求
目的:
1.练习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怎样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程;
2.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书等基本操作要领;
3.掌握导线的内业计算;
4.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测量理论知识分析解决测量作业一般问题的能力。
要求:
1.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等一些主要仪器的性能和如何操作使用;2.掌握数据的计算和处理方法;
3.掌握三等水准测量和四等导线测量的规范。
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此次测量任务利用分布在第三食堂和校门口两个已知点,经过对这两
点的分析可知,这两点的坐标系统与此次测量所用坐标系统相同,点位保存完整,精度及等级也能达到本次测量要求,无需进行换带计算。
只需将此已知数据引入测区即可,即参与控制网的布设。
三、主要的技术指标
1.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2.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3.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4测站观测限差表单位:m
单位:mm
四、数据的处理
(一)三等水准测量:
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定高差hAB。
在A、B两点上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之间安置—架可以得到水平视线的仪器即水准仪,设水准仪的水平视线截在尺上的位置分别为M、N,过A点作一水平线与过B点的竖线相交于C。
因为BC的高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高差hAB。
1.每一站的观测顺序
后视水准尺黑面,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黑面,读取下、上丝读数,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前视水准尺红面,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后视水准尺红面,转动微顿螺旋,使符合水准气泡居中,读取中丝读数。
这样的观测顺序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
其优点是可以大大减弱仪器下沉误差的影响。
四等水准测量每站观测顺序可为:“后一后一前一前”。
2.测站计算与检核
(1)视距计算
前、后视距差,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
前、后视距累积差,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10m。
(2)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的检核
同一水准尺红、黑面中丝读数之差,应等于该尺红、黑面的常数差K(4.687或4.787),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2mm,四等水准溯量,不得超过3mm。
(3)计算黑红面的高差之差
三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3mm,四等水准测量,不得超过5mm。
式内0.100为单、双号两根水准尺红面零点注记之差,以米(m)为单位。
(4)计算平均高差
三. 四等水准测量限差及四等水准测量观测手簿
3.成果计算
(二)闭合导线测量
1.选点:实地选点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导线点应选在地势较高、视野开阔的地点,便于施测周围地形。
相临两导线点间要互相通视,便于测量水平角
导线边长要大致相等,相临边长不应悬殊过大
导线点位置需能安置仪器,便于保存
导线点应尽量靠近路线位置
2.测角:导线的水平角即转折角,是用全站仪按测回法进行观测的。
在导线点上可以测量导线前进方向的左角或右角
3量距:导线选用普通钢尺测量导线边长或用全站仪进行导线边长测量
二、闭合导线的坐标计算
1.准备工作
将校核过的外业观测数据及起算数据填入“闭合导线坐标计算表”中。
(见附录)
2.角度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
(1)计算角度闭合差:n边形闭合导线内角和的理论值为:(n-2)×180°式中 n——导线边数或转折角数。
由于观测水平角不可避免地含有误差,致使实测的内角之和不等于理论值,两者之差,称为角度闭合差,用fβ表示,即fβ=Σ测-Σ理
(2)计算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角度闭合差的大小反映了水平角观测的质量。
其中导线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fβp的计算公式:
如果>fβp ,说明所测水平角不符合要求,应对水平角重新检查或重测。
如果≤fβp ,说明所测水平角符合要求,可对所测水平角进行调整。
(3)计算水平角改正数:如角度闭合差不超过角度闭合差的容许值,则将角度闭合差反符号平均分配到各观测水平角中。
计算检核:水平角改正数之和应与角度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4)计算改正后的水平角改正后的水平角βi改等于所测水平角加上水平角改正数
计算检核:改正后的闭合导线内角之和应为(n-2)×180
3.推算各边的坐标方位角
根据起始边的已知坐标方位角及改正后的水平角,推算其它各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
计算检核:最后推算出起始边坐标方位角,它应与原有的起始边已知坐标方位角相等,否则应重新检查计算。
4.坐标增量的计算及其闭合差的调整
(1)计算坐标增量:根据已推算出的导线各边的坐标方位角和相应边的边长,计算各边的坐标增量。
Δx=x*cosαΔy=y*sinα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边的坐标增量值。
(2)计算坐标增量闭合差,闭合导线,纵、横坐标增量代数和的理论值应为零。
实际上由于导线边长测量误差和角度闭合差调整后的残余误差,使得实际计算所得的不等于零,从而产生纵坐标增量闭合差Wx和横坐标增量闭合差Wy。
(3)计算导线全长闭合差WD和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由于坐标增量闭合差Wx、Wy的存在,使导线不能闭合。
仅从WD值的大小还不能说明导线测量的精度,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还应该考虑到导线的总长。
将WD与导线全长∑D相比,以分子为1的分数表示,称为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即以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WK来衡量导线测量的精度,WK的分母越大,精度越高。
导线的WKP为1/35000。
如果WK>WKP,说明成果不合格,此时应对导线的内业计算和外业工
作进行检查,必要时须重测。
如果WK≤WKP,说明测量成果符合精度要求,可以进行调整。
(4)调整坐标标增量闭合差调整的原则是将Wx 、Wy反号,并按与边长成正比的原则,分配到各边对应的纵、横坐标增量中去。
以vxi、vyi分别表示第i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纵、横坐标增量改正数。
(5)计算改正后的坐标增量各边坐标增量计算值加上相应的改正数,即得各边的改正后的坐标增量。
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其它各导线边的改正后坐标增量。
计算检核:改正后纵、横坐标增量之代数和应分别为零。
5.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
根据起始点的已知坐标和改正后各导线边的坐标增量,按下式依次推算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6.导线略图
五、上交的成果
1、黄金校区四等导线测量技术设计书;
2、黄金校区四等导线点点之记;
3、黄金校区四等导线测量、三等水准测量外业观测手簿;
4、黄金校区导线网、水准网平差报告;
5、黄金校区导线网图、水准网及坐标成果表;
6、黄金校区四等导线网及三等水准网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