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生工作计划20*年,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不懈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中央《决定》)、《中共郑州市委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市委《意见》)、《中共金水区委金水区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区委《意见》,紧紧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阶段新任务,着力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确保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0.96‰以下,出生人口性别比趋于平衡,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重点抓好以下十个方面的工作:一、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大和中央《决定》精神,努力开创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新局面(一)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决定》和省委、市委、区委《实施意见》精神。
切实把各级领导及全体人口计生干部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区委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各级制定出台更多符合本地实际、具有本地特色的政策措施。
(二)筹备召开全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会议及领导小组会议。
认真分析形势,总结新鲜经验,表彰推广先进,安排部署工作。
进一步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计划生育职责,推进各级党委、政府切实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部门联动机制,有效解决在部门协作、政策配套、信息共享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形成齐抓共管、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局面。
(三)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以“上水平、成规模、前瞻性”为目标,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
进一步规范基层台帐,完善统计报表制度。
认真开展数据库信息质量专项核查治理活动,规范信息应用流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加大对基层微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继续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
(四)积极搭建相关部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
由区政府牵头,区人口计生委、公安局、统计局、劳动保障局、民政局、工商局、卫生局、教育局等8个部门建立信息通报制度,定期交流通报婚姻登记信息,新生儿出生、死亡信息,户籍管理信息,在职、在岗干部职工信息,流动人口信息,失业、下岗人员人口计生信息,在校学生信息,出生婴儿性别比和出生婴儿缺陷等信息,为统筹解决好我区人口问题提供准确全面的信息服务。
二、积极应对人口出生高峰,千方百计稳定低生育水平(五)加强人口形势分析研究。
及时了解掌握人口出生动态信息,强化人口出生动态管理。
综合利用人口预测、统计报表、抽样调查和数据库,对人口出生、节育、结构、流动等进行深入研究,对可能出现的后果提出预警分析,研究制定应急措施,并及时上报形势分析报告,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六)开展生育秩序专项治理整顿。
依据中组部和国家人口计生委等11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人口计生委等15个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措施的意见》精神,按照河南省、郑州市关于开展城镇居民、流动人口、落后乡村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的统一要求,进一步加大对城镇居民、流动人口和落后乡村违法生育问题的清理清查力度,集中开展专项治理,依法依纪严肃处理违法生育行为,规范生育秩序。
(七)改进完善目标管理考核办法。
本着简化程序、方便工作、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考评办法和“一票否决”制度。
建立完善考核奖惩机制、考核反馈机制、考核整改机制等相关配套制度,推动各项工作及措施的有效落实,推进整体工作上水平。
(八)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
以“上水平、成规模、前瞻性”为目标,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深入发展。
进一步规范基层台帐,完善统计报表制度。
认真开展数据库信息质量专项核查治理活动。
规范信息应用流程。
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加大对基层微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继续开展计算机操作技能知识竞赛和技术比武活动。
(九)深入开展生育二孩秩序整顿工作。
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定的生育政策,规范发证程序,完善生育证发放管理制度,净化生育环境,控制政策外生育,确保完成年度人口控制目标,为稳定低生育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三、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努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十)以强化服务为重点,不断更新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和服务网络建设,继续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
(十一)深入开展生殖健康进家庭服务活动。
认真抓好以单月健康检查、查环查孕、避孕措施落实、育龄群众生殖疾病普查、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生殖健康进家庭服务活动”,建立B超检查和健康访视相结合的康检工作机制,实行“康检四术一体化”,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积极创新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进一步提高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十二)推动实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五大工程项目。
在全区建立和健全比较完善的出生缺陷监测及干预网络,初步形成出生缺陷的干预体系和工作机制。
区建立“优生实验室”,全面开展以优生“四项”筛查、B超检查、含叶酸营养素的增补为主的免费出生缺陷干预项目。
(十三)扎实开展科技大练兵活动。
组织对各镇、街道办事处技术服务人员科技大比武、知识竞赛和实际操作技能比武,不断提高技术服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技术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区乡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站所科技信息化建设。
(十四)继续深化计划生育药具工作改革,拓展药具发放、宣传和服务渠道。
采取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网络发放、志愿者发放、自助发放等多种模式,不断拓宽药具发放渠道,充分满足各类人群的避孕节育需求;积极尝试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和普及药具知识,并及时开展面对面宣传指导和随访服务。
四、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优化出生人口结构(十五)加大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工作力度。
进一步落实《郑州市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联合执法检查工作实施意见》。
与卫生局联合下发文件,将性别比治理及打击“两非”案件任务分解到各镇、街道办事处,进一步加大联合清理打击力度。
(十六)全面推行监管服务责任制。
加强对持二孩生育证对象的监管服务,进一步明确镇(街道办事处)分管干部、村(社区)领导及计生专管员的监管责任,杜绝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行为。
对非法引流产对象,取消生育二孩资格,并追究包保责任人的相关责任。
(十七)推行性别比治理工作“单项否决”。
将性别比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指标,落实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高于全市当年平均水平且高于110的乡镇、办事处,实行“单项否决”,取消当年评先资格;对上年度性别比已超过110,当年度性别比继续上升且增幅列全市后10名的,进行降类处理。
五、继续深化城镇体制改革,着力规范城区及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十八)深入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工作。
从免费服务、落实奖励优惠政策、帮扶服务等方面入手,做好流动人口的延伸管理和服务。
指导督促各镇、街道办事处和相关部门,关怀关爱流动人口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积极开展上门访视和计划生育技术优质服务,对流动人口中的特困对象积极开展帮扶救助活动。
(十九)继续深入开展“五个一”示范化创建活动,全面提升城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
在全面推广“警育结合、综合治理”流动人口计生工作模式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拓创新,努力打造有金水特色的城区计生工作品牌。
要求每个街道办事处完成2项创建任务,即创建1个示范化单位,1个示范化社区或1个示范化高档住宅小区或1个示范化商(市)场或1个示范化都市村庄。
(二十)继续加强对城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的监管,全面迎接国家人口计生委对流动人口计生工作的单项考核。
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对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实行单项评估的要求,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清理清查力度,做好各项考核指标的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分散居住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做好这部分人群的调查摸底、计划生育管理手续移交、康检服务、奖励优惠政策落实等工作。
(二十一)大力推进流动人口信息化建设。
在6月底前全面完成全省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数据库信息采集和录入工作。
进一步加强全国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工作,各镇、街道办事处必须由专人负责,继续坚持定期通报制度,切实提高信息交换数量、质量,注重运用效果,力争在全市保持先进位次。
六、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造福计生家庭(二十二)不断完善利益导向政策体系。
按照“兼容性、长效性、多元性”原则,多渠道、多角度、多层面地给予计划生育家庭以人文关怀和政策扶持,注重搞好国家普惠政策与地方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的衔接,切实体现对计划生育家庭的倾斜,发挥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的杠杆作用。
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广和实施“少生快富”工程,积极帮助计划生育家庭脱贫致富,引导和激励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
(二十三)认真落实法定的奖励优惠政策。
不断加大国家和省、市、区出台的各项奖励优惠政策的落实力度,搞好平时调查和年终检查,并列入年度考核指标。
进一步规范操作程序,完善工作制度,推进科学评估,强化督促指导,建立保障计划生育家庭获得奖励优惠权益的绿色通道。
(二十四)积极推进计划生育系列保险工作。
认真抓好农村独生子女美满一生综合保险、计划生育“四项手术”保险、计生干部平安健康保险等系列保险,探索开展农村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养老保险。
(二十五)广泛开展“生育关怀”行动。
结合落实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积极探索开展“生育关怀”行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群众团体的网络、人才优势,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和扩大服务内容,开展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等项目服务。
七、强化宣传教育和科学管理,夯实基层基础工作(二十六)深入开展“幸福家庭行动”。
全力推进以小康工程、优惠政策、婚育新风、生殖健康、政策法规等“五进农户”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幸福家庭行动”,确保70%的村、85%以上的计生户达到“幸福家庭行动”示范标准。
(二十七)认真执行“全面启动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示范市项目”。
实施“五项工程”,推动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深入开展。
以幸福家庭行动为载体,实施“美满家庭”工程;以生殖保健、健康传播为内容,实施“健康人生”工程;以关爱女孩为核心,实施“幸福女孩”工程;以青少年教育为主线,实施“靓丽青春”工程;以关爱空巢老人为重点,实施“灿烂夕阳”工程。
(二十八)大力开展“基本国策在金水”宣传活动。
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以新闻宣传、社会宣传、阵地宣传、环境宣传为途径,以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工作为内容,大力营造基本国策宣传声势,提升宣传综合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