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详细教案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详细教案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详细教案
[资料链接]
“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河北涿州人。

现代著名诗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1923年后受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开始发表新诗。

1927年4月出版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1929年8月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记录自己大学毕业后的哈尔滨教书生活。

1941年他创作了一组后来结集为《十四行集》的诗作,影响甚大。

冯至的小说与散文也均十分出色,小说的代表作有20年代的《蝉与晚秋》《仲尼之将丧》,40年代的《伍子胥》等;散文则有1943年编的《山水》集。

鲁迅称他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他的散文也写得清新明澈,别具一格。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选自冯至的散文集《山水》。

《山水》的出版有一个过程,1942年秋,冯至将过去写的10篇散文集在一起,题名《山水》。

《山水》出版后,学界对它的评价很高。

《山水》中的《一棵老树》和《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最为精纯,并将前者称为“白话散文诞生以来的杰作”。

陆耀东称《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为“我国现代主义散文中的杰作”,“无论从哪一方面说,它都是一个真正的创造,在中国,是独树一帜的”。

[文本鉴赏]
作者选取了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叠加作者丰富的想象,把一个山村的过去和现在交替呈现在读者面前,赋予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感悟,让人生发出时空变幻、物是人非的慨叹,寄予了作者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的美好愿望。

第一部分(1~3)点出作者居住的山村隐藏着一段兴衰史,引发读者关注________。

第二部分(4~10)作者由眼前景生发的启示和联想,抒发了________。

第三部分(11)总括自然风物给作者的启迪,事物在生命的深处有着某种关联。

[答案]平凡的山水独特的人生感悟
任务一理解文本内容
1.作者猜想山村隐藏兴衰史的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用石块砌成的旧路。

2.文章第6段中作者举了“一个村女在山顶上缝什么”的事例,意在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少女从形象到品质,都像鼠麹草,像鼠麹草一样谦虚、纯洁、坚强、美好,小小的生命舍弃了浮夸,但都默默担负着一个伟大的宇宙的全部秘密。

任务二理解语句的含意
3.在第2段中,文章说“我在那条路上走时,好像是走着两条道路:一条路引我走近山居,另一条路是引我走到过去”这句话有什么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条路通向现实,一条路连接历史,小山村是连接点。

在小山村里,我们能读到一切。

4.怎么理解文末“风雨如晦的时刻……有着意味不尽的关联”这一句话的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风雨如晦的时刻”即作者写作的年代:1942年,也是一个浩劫的年代,具有浓厚的时代特征。

作者的感悟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寄予了珍爱自然,珍爱生命,珍爱和平,共创人类美好家园的愿望,这也是作者写作本文的
用意所在。

理解句子含意“四注意”
1.分析句子,抓关键词
在理解某句话时,不妨分析句子结构,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这样有助于理解句意。

2.关注特色,由表及里
这类句子往往意在言外,内涵丰富,如能看出其中所用的手法,那么句子含意的理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抓住主旨,抽丝剥茧
先要弄清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态度,这样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更好地理解句意,避免盲人摸象。

4.联系“两境”,深层把握
只有结合上下文弄清了语言环境,再对语句进行分析,才会弄清楚句子所要表达的真正含意。

同时,还要关注写作背景,只有如此,才能理解那些含蓄句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任务三赏析景物描写
5.作者描绘了哪些风物作为感怀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溪;鼠麹草;彩菌;加利树;野狗;麂子。

6.任何一篇散文都要借助一定的人和事,通过一系列文学手段来传递作者的一种情感或理性的思考。

学习了课文之后,有些同学对《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中的风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他们成立了一个学习小组,进一步研究课文中风物生发的联想以及承载的情思(或获得的感悟)。

请你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

用图表的形式简要述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素材积累
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里,我们看到了一个感觉历史的人,一个感受生命的人,一个让时间与生命完美融合的人。

这行云流水的文字中,作者将自己置身于两个不同的历史空间中,现在与过去。

一切都起始于一条“没有历史负担”的石路上,作者由此引出了一段关于在这条石路上,以及这条石路通往那个消逝的村落的故事。

最后作者明白了自己于生命与时间以及大自然的关系。

那就是像“鼠麹草”一样谦虚,像那“村女”一样恬静,像“山村”一样质朴。

让大自然带你去领略这生命的含义,平静与安详;让大自然带你去感受这时间的定义,白驹过隙,但每分每秒都值得留念,即使你会永远消逝在这无尽的生命长河中。

【应用角度】“人与自然”“谦虚”“质朴”“感悟生命”“时间”等。

2.素材应用
我们时常被周围的人和事感动着。

有了鲜花绿树,才有鸟语花香;有了蓝天白云,才有一望无垠;有了海涛浪花,才有烟波浩渺……于是,我在感动的养分中成长,学会了感悟,感悟世间与生命。

朋友告诉过我:生命是崎岖坎坷的路,路上有着荆棘、沼泽,也有鲜艳的花果。

想想,这成长的路上不是有着许多烦恼、挫折和成功吗?是啊,朋友说的话没有错,生命就是一条路。

父母告诉我:生命是一盘漫长的棋局,这盘棋局里没有猎猎西风,没有四
起的狼烟,只有在取舍和进退之间的抉择,就像棋子中最不起眼的卒,要有那股勇敢前进的魄力。

是的,生命正是一盘如此的棋局。

冯至在《一个消逝了的山村》里告诉我:生命与自然的关联,需要我们进行深入地理解与沉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