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元代散曲之内容复习ppt

元代散曲之内容复习ppt


张可久《中吕•红绣鞋•天台瀑布寺》(81页)
绝顶峰攒(cuán聚集)雪剑,悬崖水挂冰帘, 倚树哀猿弄云尖。 血华啼杜宇,阴洞吼 飞廉。比人心山未险。
一、 题解和主旨 : 这首小令描写天台山的高与险。 因其高,所以寒,以致峰攒白雪,水挂冰帘;因其险, 所以峰如剑,崖如悬,又招来哀猿、杜鹃、飞廉。同 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具有一定的社会 意义。 二、译文:尖削的山峰像闪着寒光的宝剑聚集在一起, 悬崖上挂着一张张冰帘。倚着树猿猴哀鸣飞跃戏耍在 云间。杜鹃鸟凄厉鸣叫,吐着血华,阴洞里狂风在怒 吼。但是比起人心的险恶,山算不上危险。
依本分只落得人轻贱。
这首散曲,是元代知识分子对黒暗社会的强烈怨刺, 锋芒直指政治制度,抒发了知识分子内心的不平与愤 恨。
张可久《正宫•醉太平•无题》(81页)
“人皆嫌命窘,谁不见钱亲?水晶环入面 糊盆,才沾粘便滚。文章糊了盛钱囤, 门庭改做迷魂阵,清廉贬入睡馄饨,葫 芦提倒稳。”
译文:世人都嫌命运困迫,有谁见钱不亲?圆滑得 就像那水晶丸,进入麦糊盆,才沾得边缘就滚。文 章可以糊成盛钱的囤,宅院可以改成害人的迷魂阵。 清廉人被贬成糊涂睡馄饨,还不如胡芦提安稳。 这首小令辛辣地讽刺了不择手段追求金钱的无耻之 徒,揭露了世俗风气的腐败,指出贪财是世风腐败 的根源。
(一)叹世讥时,愤世嫉俗
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 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 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采,透出反 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直斥“不 读书最高,不识字最好,不晓事倒有人夸 俏”的社会,直指“人皆嫌命窘,谁不见 钱亲”的世风。
课外拓展:
无名氏的〖正宫·醉太平〗《讥贪小利者》
一方面表现为愤世嫉俗;
另一方面则表达归隐恬淡的心境和 对山水风光的描摹,这也成为元散曲 的主要创作倾向之一。
马致远【双调】寿阳曲 山市晴岚(79页)
花村外,草店西,晚霞明雨收 天霁。四围山一竿残照里,锦 屏风又添铺翠。
此曲用简练的笔墨,描绘一幅色彩绚丽、景色秀 美、充满生机的山间暮景,表现了曲家恬淡平和、 向往宁静的心态。(主旨)

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 无中觅有。鹌鹑嗉(sù食管)里寻豌豆,鹭 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kū 挖)脂油, 亏老先生下手。
作者用高度夸张、铺排的手法,活画出贪 小利者的嘴脸。
(二)山水风光和归隐恬淡
元代知识分子,沉沦下僚,不甘仕 途失落,追求传统文人价值,但屡屡 受挫、理想幻灭。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
古诗文阅读考试内容
(必考内容)
3.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A
(Ⅵ.古诗文背诵篇目)
40.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41.山坡羊·潼关怀古
地位低下,仕途堵塞等原因形成的。与此相应,散曲 的风格也一改古诗传统的严肃、隆正、端庄,变而为诙谐、 幽默、尖刻或者是滑稽,用语则夹杂口语、 方言等。抒情淋漓酣畅,描写大胆泼辣,甚至故作狂傲和
颓放。
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低下。元代按职 业和身份把人分为十个等级:“一 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兵、六 农、七匠、八娼、九儒、十丐”。 “儒”(知识分子)仅在“丐”(乞丐) 之上,而在“娼”(娼妓)之下,读书 人还不如普通老百姓和娼妓,这对 文人来说,无疑是奇耻大辱。
白朴【越调】天净沙 春 (84页)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 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此曲仅用28个字就描画了14幅春天实景,从 而构成一幅春意盎然、绚丽多姿的“春景图”
(构图艺术:第一句以广阔春天为大背景,第二、 三句展现大背景衬托下的主体人家,最后两句言犹
未尽,从院外春色营造“氛围”) ,表达了作者 对春天和生活的热爱。(主旨)
张养浩
(选考内容)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 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 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 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元代散曲
之内容复习
潮州市金山中学 黄根生制作
无名氏的 [朝天子·志感](课本86页),就大胆地控诉 了元代蒙古贵族统治者摧残文化、轻贱知识分子的黒 暗现实:
不读书有权,不识字有钱,
不晓亊倒有人夸荐。
老天只恁(nèn如此 )忒(tè太 )心偏,
贤和愚无分辩。
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聪明越运蹇。
志高如鲁连,德高如闵骞,
(三)怀古咏史,曲折讽世
元朝知识分子还以否定或贬低历史英雄、功绩
的做法来发泄心中的郁闷和对现实的不满情绪。
二、元散曲代表作家
元前期: 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
元后期: 张可久、乔吉等
三、散曲的内容:
元朝,少数民族入主中原,进行独裁统治和民 族歧视,汉族文人进取无望,于是,用以抒发愁闷 情怀的元曲应时而生。
元散曲在内容上与唐诗、宋词不同,不再把庙堂政治、
忧国忧民、建功立业、致君忠君等作为主要内容,而是歌 颂山林隐逸,表现文人的放旷、愤怒, 或讥时咏史等等,这是由于元代知识分子社会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
所谓散曲,是继宋词之后,兴起于 金元之际,兴盛于元明两代的一 种合乐歌唱的新兴诗体。
一、散曲的体裁大致分三类
(一)小令。特征:单片只曲,调短 字少。
(二)套数,又称“套曲”、“散 套”。特征: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 连缀而成,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 在结尾有“尾声”。
(三)带过曲。介于小令和套数之间。
乔吉《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83页)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 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 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 雪飞滩。
《重观瀑布》全曲想象奇特,造语夸张,比喻 新颖,语言流畅,词句诡丽,出奇制胜,把 那瀑布的雄伟壮丽与人的博大精神、坚定意 志二者表现得相得益彰,读之令人心旷神怡, 如入其境,亲身感受到那份力的壮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