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根随笔心得体会

培根随笔心得体会

培根随笔心得体会篇一:培根随笔读书体会《培根随笔》读书心得培根,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于1597年发表的《培根随笔》,是培根一生的经验总汇。

虽然每篇篇幅不大,但内涵丰富,称得上是一部小百科全书。

在本书的许多篇章中,都闪现了作者思想与智慧的光芒,能给读者的心灵和精神进行一次洗礼和启迪,当然有些篇章的思想过于腐朽,过于站在贵族立场与男权视角,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此书时,一定要去其糟粕,吸其精华,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一、作者简介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是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

他竭力倡导“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论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他推崇科学、发展科学的进步思想和崇尚知识的进步口号,一直推动着社会的进步。

这位一生追求真理的思想家,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在逻辑学、美学、教育学方面也提出许多思想。

著有《新工具》、《论说随笔文集》等。

后者收入58篇随笔,从各个角度论述广泛的人生问题,精妙、有哲理,拥有很多读者。

培根提出了“知识就是力量”的著名论断,至今影响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

二、作品简介及主要内容《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从《培根随笔集》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三、阅读感受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善于用诗化的语言阐述精辟的哲理。

1.“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的作者就是被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的英国思想家培根。

2.培根最重要的成就是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订了系统的归纳逻辑。

《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

”培根在文学方面的代表作就是他的《随笔》(Essays)。

1625年版(即末版)增至五十八篇。

《随笔》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作为一名学识渊博且通晓人情世故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培根对他谈及的问题均有发人深省的独到之见。

《随笔》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几百年来深受各国读者欢迎,据说有不少人的性格曾受到这本书的熏陶。

于今天的青年读者,读《随笔》就像听一位睿智的老人侃侃而谈,因为《随笔》里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主题思想:这是一本划时代的哲学名著,是欧洲文艺复兴时候,古典人文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

其“文学有一种优美而庄严的韵律,给心灵以动人的美感;其论述有超人的智慧和哲学,给理智以深刻的启迪”。

“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它与《蒙田随笔集》、《帕斯卡尔思想录》,被共同誉为欧洲近代的三大哲理散文。

【艺术特色】《培根随笔》凝聚了他毕生心血的结晶,国为直到他去世的前一年,培根仍对该收做了修改。

这部书虽然篇幅不大,却可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有如一部二十四史。

培根原就是一位博学之士,在此书中,他更是旁征博引,用典广泛,几乎涵盖了各类人文学科。

培根还善用比喻,书中不乏睿智的格言警句,直到今日,仍能引起世人的共鸣。

1、这些散文关注现实,其中议论官场生涯的篇章和探讨修身持家的文字都得力于他深入的观察和亲身的体验。

他力图以不带先入之见的“客观”态度来审视和考察各种现象和行为,很少从传统的宗教道德观念出发简单化地评判是非。

2、从培根的散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者是如何在旧的社会结构和思想体系日趋瓦解之际,致力于探讨并树立新的信念、规范和道德。

3、培根的散文,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知识、人生的至理名言,对我们有多方面的启发。

如“知识就是力量”等。

4、培根的散文结构严谨,论证合理,语言形象生动;常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论说通俗易懂。

随笔读书心得之一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培根随笔》,本书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宗教、爱情、婚姻、友谊、艺术、教育和伦理等等,几乎触及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说理透彻,警句迭出,意义深刻,包含着这位先哲的思想精髓。

这本书中的文章从各种角度论述了他对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许多独到而精辟的见解,使许许多多人从这本书中获得熏陶指导,如:“一个自身无德的人见别人有德必怀嫉妒”。

“没有友谊,则世上不过是一片荒野”。

“最能保人心神健康的预防药,就是朋友的忠言规谏”。

“狡猾就是一种阴险邪恶的聪明。

一个狡猾人与一个聪明人之间,却有一种很大的差异,这差异不但是在诚实上,而且是在才能上的。

”“顺境的美德是节制;逆境的美德是坚忍。

这后一种是较为伟大的一种德性。

”从《培根随笔集》的“论真理”、“论死亡”、“论人的天性”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

从“论高官”、“论王权”、“论野心”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热衷于政治,深谙官场运作的培根。

从“论爱情”、“论友情”、“论婚姻与独身”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

从“论逆境”、“论幸运”、“论残疾”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从“论作伪与掩饰”、“论言谈”等篇章中,可以看到一个工于心计、老于世故的培根。

我最喜欢的就是《论美》,美是一个很广泛的问题,它包含着外在美和自然美。

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所以我们不能光注重外在美,也要重视内在美。

就如培根所说的:“美人底秋天也是美的”,外在美是不可能永远都有,但是内在美却可以。

所以我们要把外在美与内在美结合起来,体现出一个人举止谈吐的高雅,心灵的纯洁。

以上是我的《培根随笔》读书笔记。

培根随笔读书心得之二培根的《论求知》则是单刀直入地以“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开头,进而谈及读书求知的种种用途、由于目的不同而读书求知的结果不同以及读的方法种种和种种书籍带给人们种种效果等等。

培根的《论求知》通篇找不到半点为狭隘的切近的政治功利服务的痕迹。

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代散文大师培根处在个性解放、个性发展的黄金时代,整个社会洋溢着崇尚自由思想、追求高度个性化文风的气氛。

冲破乃至扫除封建传统观念束缚、粉碎无形的思想“框子”,是当时散文创作的篇二:旅行说--培根随笔感想旅行说在看完培根随笔后,我加深了对真理、宗教、野心、变迁等的了解,尤其是论旅行这一章。

因为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所以在论旅行时,他结合了文艺复兴时期典型的时代特色进行论述。

因此,我想以培根对旅行的看法为基础谈谈我对旅行的见解。

培根说,对于年轻人来说,旅行是一种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方式。

而对于成年人,旅行则是丰富人生经验的最佳途径。

我赞同这一说法。

从旅行一词说起。

人们常用旅行一词而不是旅游,“行”与“游”差异明显。

“行”是行走,而“游”是游玩;“行”目的是增长见识,而“游”是为了达到休闲娱乐的目的。

千里之行基于跬步,博学之人岂非通过“行”来开阔视野,丰富经验?古代中国的孔子行走各国,留下了对华夏民族影响深远的《论语》;近代西方的达尔文航行全球,留下了推进人类进化史一大步的《物种起源论》。

关于旅行应观看和观察的事情,培根的建议是君主的宫殿,正在审理案件的法庭,教堂和修道院,城市的墙垣和堡垒等等。

这与当今的旅行大有不同,培根着重的是文化的气息与沉淀,让旅行的人沾染沉浸其中,领略带有岁月痕迹的珍贵遗产。

但是当今的旅行中,很多游客仅是走马观花,并未将眼前伟宏纳入胸怀。

这是一种遗憾。

如果旅行的人在出发前对旅行地点多加了解,那么所感怎会是冰冷冷的砖石和毫无生息的墙垣?读万卷书不如行千里路,我觉得此话有失偏颇。

读万卷书与行千里路同等重要。

书籍能为旅行提供信息,而旅行能为书籍补充未被记载的细枝末节,也能更加体会到作家的心境。

在旅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以去拜访一下当地有名望的贤达人士。

这是当今旅行最少见的,当今的名人倒落个清闲。

人们旅行时常做的事无非就是品尝当地的美食,领略当地的风光,然后拍照留念。

拜访名人是很少做的。

假设有人去拜访,可能还会吃个闭门羹。

若有人对某名人崇拜至极,执意要拜访,学习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卧龙的机会也不小。

旅游归来,切记保持与朋友们的联系。

还有在言谈中不能骄傲自满地讲述旅行中的见闻,而应审慎回答。

炫耀所见所闻并不是旅行的初衷,而是将其融入我们的性格当中,其讶异自在谈吐中。

旅行,是为了寻找更好的自己。

篇三:读书笔记摘抄1、青春是用意志的血滴和拼搏的汗水酿成的琼浆——历久弥香;青春是用不凋的希望和不灭的向往编织的彩虹——绚丽辉煌;青春是用永恒的执著和顽强的韧劲筑起的一道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2、信念是巍巍大厦的栋梁,没有它,就只是一堆散乱的砖瓦;信念是滔滔大江的河床,没有它,就只有一片泛滥的波浪;信念是熊熊烈火的引星,没有它,就只有一把冰冷的柴把;信念是远洋巨轮的主机,没有它,就只剩下瘫痪的巨架。

3、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只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

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3、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4、如果说友谊是一颗常青树,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出自心田的清泉;如果说友谊是一朵开不败的鲜花,那么,照耀它的必定是从心中升起的太阳。

多少笑声都是友谊唤起的,多少眼泪都是友谊揩干的。

友谊的港湾温情脉脉,友谊的清风灌满征帆。

友谊不是感情的投资,它不需要股息和分红。

(友谊可以换其他词语)5、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

那么,信念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

没有信念,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6、毅力,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一点点地累积,才有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壮丽;毅力,是春蚕吐丝一缕一缕的环绕,一丝丝地坚持,才有破茧而出重见光明的辉煌;毅力,是远航的船的帆,有了帆,船才可以到达成功的彼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