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下作业方案一、井下作业危险源分辨识别:井下作业危害因素包括以下内容:a气体危害:包括可燃气体甲烷、乙烷;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b窒息危害:氧气含量低;c有毒有害气体:硫化氢、甲烷等;d可燃气体和爆炸性气体:当甲烷(CH4)浓度在5%~16%之间,遇火即能爆炸;当硫化氢能燃烧,当硫化氢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e被淹没/埋没:井内水位过高;f机械危害;小型机械伤害等;g其它,如蚊虫叮咬、电击、温度等;其中,有害气体中毒和窒息为主要预防对象,井下常见有毒气体及主要危害包括:1.1、硫化氢(H2S)硫化氢无色、微甜、有臭鸡蛋味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 1.19,易溶于水。
硫化氢能燃烧,当浓度达4.3%~46%时,具有爆炸性。
当空气中浓度达到0.0001%即可嗅到,但当浓度较高时,因嗅觉神经中毒麻痹,反而嗅不到。
主要危害:硫化氢有很强的毒性,能使血液中毒,对眼睛粘膜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当空气中硫化氢浓度达到0.0001%就能嗅到臭味;引起流泪、咳嗽、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达到0.01%时,流唾液和清鼻涕,瞳孔放大,呼吸困难;在接触后除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出外,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达到 0.05%时,在接触后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抽搐、迅速昏迷等,数分钟即中毒,半小时即失去知觉;达到 0.1%时,短时间即死亡。
此外,硫化氢还具有细胞毒作用,产生类似氰化物中毒症状,在送医院救治后也可能因该原因致病情加重和死亡。
井下硫化氢的来源:有机物(如坑木)腐烂;含硫矿物(黄铁矿、石膏等)遇水分解;矿物氧化和燃烧;从老空区和旧巷积水中放出。
1.2.甲烷(CH4)瓦斯是指井下有毒有害气体的总称,有时单指甲烷 (沼气)。
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但有时由于伴生着碳氢化合物和微量硫化氢,会发出一种类似苹果的特殊气味。
它对空气的比重为0.554,差不多比空气轻一半,容易积聚在巷道的顶板处,特别容易积聚在巷道。
它不易溶于水,有迅速扩散的性质。
它渗透性很强,较空气大1.6倍,它本身无毒,但当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就会相对地降低空气的氧含量,使人窒息。
在空气浓度达25%-30%时,短暂吸入可引起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
继续吸入后除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突出外,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
大量吸入时即可因通过人体内化学感受器官直接作用大脑神经中枢,使呼吸麻痹或进一步停止和心跳异常和进一步停止,造成抽搐、迅速昏迷等,导致昏迷或死亡。
它不助燃,但当它在空气中浓度较高时遇火能够燃烧,当浓度在5%~16%之间,遇火即能爆炸。
1.3.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碳无色、略带酸味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 1.52,易容于水,不助燃,也不能维持呼吸,略带毒性,对眼睛、喉咙及鼻的粘膜有刺激作用。
在底板附近浓度较大,一般能与空气均匀地混合。
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后对人体的危害是:当浓度为1%时,呼吸感到急促,易感疲劳;可引起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继续吸入后可引起肢体运动失调、短暂意识障碍等,浓度达到 5%时,呼吸困难,同时有耳鸣和血液流动加快感觉;浓度达10%以时失去知觉,中毒死亡。
井下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煤和坑木等有机物的氧化;人员呼吸等。
1.4.一氧化碳(CO)一氧化碳是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属于易燃易爆有毒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一氧化碳在血中易与血红蛋白结合(相对于氧气)而造成组织缺氧。
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1.5.氨气(NH3)无色、有浓烈臭味的气体,它对空气的比重为0.596,易溶于水。
空气中氨气浓度中达30%时有爆炸危险。
主要危害:氨气对皮肤和呼吸道粘膜有刺激作用,可引起喉头水肿。
在井下有污水时,上述气体均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当下井作业人员身体头部入井深度超过2米时(从井的出入口到作业人员头部距离),应采取以下防护措施防护。
二、井下作业人员出发前准备2.1需要井下作业时,确定作业人员,监护人,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负责人对所接受的任务清楚、明白;穿戴纯棉内工作服、严禁穿戴化纤类易产生静电的工作服;2.2准备工具,包括常规安装维修维护工具和安全器具,安全器具包括安全带、防爆型低压灯具、防护服、、劳保用品、警戒线、安全警示牌、电动工具、四合一气体检测装置、干净水源等,非常规安全器具包括通风机、防爆对讲机;使用的电动工具必须有防触电的电气保护装置;2.3作业前,负责人对监护人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2.4所有井下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公司安全培训和考试,考试合格后发合格证书,持证上岗;三、下井作业前准备3.1现场再次确认作业人员,监护人,负责人及职责分工;多人作业一人监护,规定好统一的联络信号。
3.2拟定和掌握紧急情况时的外出路线、方法。
井下没有落脚点时,下井前,应计划好行走进出路线,可采用多段爬梯放入井内形成落脚点,严禁井内一步跨度超过70厘米的情况出现。
3.3采购一只活鸡和20米长的绳索,用绳索将活鸡腿系紧。
3.4打开井盖后,确保井盖开启正常且固定。
3.5采取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使用风机)等方式进行通风,初次安装通风30分钟,后续安装维修作业通风60分钟以上,并检测工作空间的氧含量应为18%-21%。
直到井下散发出的气味不刺鼻。
3.6井下需要电源时,准备好低压电源照明;严禁吸烟;3.7井外布置好安全警示牌,穿戴防护用品,包括防护服、防毒面具、安全绳、携带好防爆对讲机并将防爆对讲机处于常开对讲状态、四合一气体检测仪;3.8将绳索绑在井外的石头上,将活鸡放到井内,一分钟以内,活鸡正常鸣叫,可进入井下检测气体浓度并作业。
3.9在做完以上步骤后,手机打开远程视频确认1、防护穿戴齐全、2安全带系紧、3人员分工明确、4紧急情况外出路线和方法,5下井作业人员能够背诵安全注意事项,确认全部没有问题才能井下作业;四、井下作业时注意事项:4.1对讲机保持常开状态,并保持通话状态;井下作业人员在作业的任何时候,安全绳不能松开。
4.2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作业期间监护人员不应离开;并随时与受限空间内作业人员保持联络;4.3进入受限空间内进行检修作业,应保持设备内空气流通,必要时可向设备内进行机械通风;4.4进入井内作业时,搭设脚手架或高空作业平台时,严禁抛掷工具、材料,也不得将工具、材料等物品放置在入孔边上或设备顶部,防止坠物伤人;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严禁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所带入的工具、配件必须登记登记清楚,作业结束后应一一清点,防止遗留在井内。
4.5监护人随时观察鸡的状态和作业人员的状态,发现鸡不叫、昏睡状态应通知作业人员紧急撤离并将鸡带出,进行井内通风后,再将鸡放入井内,确保没有问题再下井作业;4.6作业人员出现流泪、咳嗽、头晕、头痛、胸闷、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时,应立即出井透气休息半个小时以后,进行井内通风后,再将鸡放入井内,确保没有问题再下井作业;4.7每班作业时间半个小时,在井面休息半个小时再下井,或者安排人员轮换工作或休息。
难度大、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得受限空间作业应采取轮换作业方式;严禁连续作业;4.8作业人员出来后,应将鸡带出来,再次下井前,应将鸡放入井内1分钟,没有问题再下井;4.9受限空间外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和清水、盐水等相应的应急物品;4.10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4.11作业人员不应携带与作业无关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作业中不应抛掷材料、工器具等物品;在有毒、缺氧环境下不应摘下防护面具;离开时工器具带出;作业前后应清点作业人员和作业工器具;五、井下作业完成后5.1作业结束后,经检修人、监护人与项目负责人共同检查井内内部,确认井内无人员和工具、杂物后,方可封闭入口。
并视频确认。
5.2 将鸡卖掉或者吃掉做为下井人员奖励。
六、应急方案6.1下井作业人员必须高度警惕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的伤害,认真做好个人防护,下井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多人作业一人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需要抢救人员时,必须系好绳缆,必须使用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虑式面具),方可将井下作业人员拉出井外。
6.2对受作业环境限制而不易达到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全面着氧气呼吸器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严禁使用过虑式面具)。
发现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危险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同时督促作业人员迅速撤离作业现场,并作好警示标志,防止其它作业人员误入,造成危害。
6.3一旦发生中毒、窒息等事故,要尽快将伤者送到有高压氧仓的医院进行抢救治疗。
6.4无论固定还是临时作业必须在窨井周围(四面)设置醒目的安全防护栏和警示标志。
七、急救措施7.1中毒的急救:7.1.1、立即将中毒者从灾区运送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或地面。
7.1.2、人体局部受硫化氢有害气体刺激,如眼睛,可用1%的硼酸水或弱明矾溶液冲洗,喉痛者可用苏打液或硼酸液及盐水漱口。
7.1.3、中毒较严重时,及时联系车辆送医院急救。
7.2窒息的急救:7.2.1及时联系车辆送医院急救。
7.2.2中毒性窒息,必须迅速将伤员运送到空气新鲜的地方,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做口对口的人工呼吸。
7.2.3外伤性窒息,应迅速清除口、鼻内的岩尘屑及血块、痰、呕吐物等。
7.2.4对昏迷的伤员,一定要取侧俯卧位,使口中的分泌物流出,防止舌后坠,同时把舌头拉出口外。
质量安全中心2018年8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