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习生词、理解诗意
1.小组合作。
(要求:1.介绍自己。
2.小组成员依次开始展示。
3.每一成员展示完后接受同学和老师的补充和提问。
4.小组长对整个诗意做简单的总结。
5.小组成员一起有感情朗读古诗。
)
2.小组展示。
预设
(1)爆竹声中一岁除
“爆竹”是鞭炮的意思,在古代过年有这样一个习俗,在竹筒里装销石,然后把它放到火里烧,这时就会发出“噼噼啪啪”的声音。
(生字“爆”怎么记住它?)
火药的“火”作形旁,暴躁的“暴”作声旁,两个熟字合起来,很好记。
(2)春风送暖入屠苏
屠苏:古代一种酒名。
相传过年饮屠苏酒可以避邪不染疾病。
(谁对喝屠苏酒这一风俗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喝屠苏酒吃从年少者开想听听你们齐读时那响亮的声音,元日起……
5.这么短的时间就把古诗读正确了,真不错!不过学习古诗仅读正确还不行,还得理解诗意。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再读古诗,结合前置学习单上第二题,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这个任务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请同学们仔细听要求。
2.通过小组交流,同学们都有了不少收获,那个小组愿意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始,庆祝年少者一天天长大。
(再读这句,我觉得“暖”字值得我们品味,你们认为这里“暖”字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
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天气逐渐变暖;真实人暖、心暖、天地暖,神州一片暖洋洋。
(3)千门万户曈曈日
“曈曈”是太阳刚刚升起时光亮的样子。
……
(你说的真好,他是日字旁,跟太阳有关)
(4)总把新桃换旧符
桃和符指的是同一样东西,我们可以连起来用——桃符。
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灵的名字或者画上画,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
明代以后演变成现在的春联,为的是是祈求全家平安、生活幸福。
(三)朗读
1.小组读——师生评价——其他小组读。
2.听视频朗读,并尝试跟读。
3.指名说
预设:鞭炮连连欢天喜地举杯同庆欢聚一
堂旭日东升喜气洋
洋红联祝福辞旧迎新1.了解了诗意,我想你们的感受肯定不一样了。
带着你们的感受来读一读。
2.诗歌朗读其实是有技巧的,请看这是七言诗句朗读时的节奏。
请同学们按照这个节奏再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3.老师今天也带来朗读,请同学们仔细听。
第二遍跟着节奏尝试跟读。
(出示视频朗读)3.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看着听着读着,这时你的脑袋里面想到了什么画面呢?(指名说)
预设:鞭炮连连欢天喜地举
三、读诗文知风俗
四、课堂小结(一)拓展阅读,学习开
卷有益《过年》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
123页,自由阅读开卷有益
《过年》,在你喜欢的地
方做上记号,并看看短文
中写到了哪些过年的风
俗。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年是一种野兽。
挂
桃符、放爆竹、拜年的习
俗都是因为驱赶年这种野
兽才有的。
(二)拓展阅读,说风俗
1.指名分享.
预设:贴春联、贴福字、
贴窗花、放鞭炮、拜年、
压岁钱、年夜饭、包饺子、
扫尘、祭灶
杯同庆欢聚一堂旭日东升
喜气洋洋红联祝福辞旧迎
新
4.短短的28个字在同学们的细
细品读下成了一幅幅的画面。
我们感受到元日这一天是热热
闹闹、欢天喜地的。
请同学们
读出热闹和欢喜的感觉来。
请
面带微笑一起读,元日……
5.不错!老师这里还有一种特
别的读诗的方式,低吟浅唱的
式,请同学们竖立耳朵来欣赏
一下。
6.直至今日,人们每到辞旧迎
新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吟
诵王安石的《元日》。
让我们一起背背《元日》,元
日起……
1.咦!在学习《元日》的过程
中,我相信同学们都感受到了
过年热闹喜庆,那同学们知道
“过年”是怎么由来的吗?
“年”又是什么呢?现在不知
道不要紧,请把课本翻到123
页,自由阅读开卷有益《过年》,
聪明的你肯定会知道如何回答
这个问题。
1.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过
年”的风俗也不断的丰富和改
变,除了今天我们在课本上了
解到的放爆竹、喝屠苏酒、贴
春联之外,同学肯定还知道很
多,请同学展开你记忆的翅膀
回顾你家的春节,或者你在书
本上阅读到的,过年还有哪些
风俗?
谁来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