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就植树增绿工作有关情况进行答复承认论证不细致网络舆情分析报告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主题事件】4月18日,山东青岛海尔路工人们种植水杉。
近日,一则青岛为打造“国家森林城市”而“毁草种树”的消息将该市推向风口浪尖。
随即,这一指责升级为市民对一年投资40亿元财政启动“植树增绿”工程的深层次质疑。
位于青岛市软件园的这片密集种植的树林,被网友戏称为“密集阵”近防系统。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城市园林局4月18日通过青岛政务网就植树增绿工作有关情况进行答复,全文如下:广大市民、网友们:大家好!我市从3月以来的植树增绿行动引起了广大市民和网友的广泛关注,提出了很多的质疑、意见和建议,体现了大家对政府的监督、对家乡的关心和爱护,这些批评意见对我们做好植树增绿工作具有很大的益处,我们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植树增绿工作季节性强、时间紧、工作量大,我们忽视了前期的宣传和沟通工作,对市民和网友提出的问题回应不够及时,引起市民和网友的不满,对此深表歉意。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植树增绿工作和市民、网友的意见,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研究,并通过相关媒体就植树增绿的意义、目标和任务进行了宣传和报道。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明确指出要科学植绿、合理植绿、廉洁植绿,虚心听取意见,认真纠正偏差,不断改进工作,竭尽全力为我市的生态建设和加快建设宜居幸福城市做出贡献。
为了承办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结合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山东省开展城市绿荫行动,顺应广大市民对提高我市园林绿化水平的呼声,今年市政府本级财政投资5亿元用于园林绿化,七区共计划投资11亿元用于辖区内的园林绿化。
全市确定了前海沿线及城市主次干道和城市出入口共152条道路进行绿化改造;新改建绿地面积667公顷;栽植景观树及乔灌木1000万株;整治山头公园17个;立体绿化120处及单位(居民)庭院绿化136个;绿道建设69.1公里,植树增绿大行动在全市全面展开。
通过认真汲取广大市民和网友的意见、建议,反思我们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1、局部区段栽植不合理。
从施工后的效果来看,的确存在局部区段栽植过密等问题,针对市民和网友的意见和建议,已对20余处有类似问题的现象进行了整改。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查找不足,适度调整和修剪,力争达到透视观海的效果要求。
同时加强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确保树木的正常生长。
2、设计方案公开不及时。
汇泉广场草坪更换没有及时公示,引起部分群众误解,导致工作被动,后将更换方案公示后,得到了群众的理解。
3、前期论证工作不细致。
苏州路附近高架桥下种植杨树,市民提出质疑,我们及时进行了改正。
4、与市民、网友沟通不主动。
目前我们已安排专人接受群众咨询和监督。
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了我们的工作作风需要进一步改进,业务水平需要进一步加强,工作效率需要进一步提高,我们将努力克服缺点,纠正不足,虚心听取市民和网友的意见,加强沟通,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市民和网友的监督,再次感谢广大市民和网友们对我们的帮助和支持!【舆情要点】青岛“植树增绿”引发市民不满沿香港中路至太平路(栈桥)、莱阳路转入八大关,前行至东海中路直到奥帆中心(心海广场)这条线路一直是青岛人的骄傲。
其中高出海滨的燕儿岛公园一直是这里的居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不过自从一个月前这里开始栽树,一些居民反映感觉还是有些不方便。
居民:刚栽树的时候,车还多,也真是不方便,可能栽完了也许还能行。
但是现在孩子只能在两个小广场(活动)记者:原来是草坪可以进去?居民:是的,可以进去。
原来这里都是草坪,现在基本上没有草坪了。
这位老人还领记者来到一处新栽的树丛前,告诉记者过去这里有一簇一簇不知名的野生植物,很是好看,不过为了给新树挪地方,这些野生的植物也随之消失了:居民:野生的那种,就和芦苇似的那么长。
记者:现在呢?都没了?居民:没了,一点都没了,哪儿还有?记者还注意到,在燕儿岛公园里随处可见“应急棚宿区”的标识,不过之前标识周围本是草坪,现在已经被大大小小的树木和灌木取代,这意味着燕儿岛公园逐步丧失了“应急棚宿区”的功能。
网友拍摄的位于苏州路附近高架桥下种植的树苗,官方后回应称“暂时性”种植,后被移走被质疑“毁草种树”记者又来到青岛市另一重要公共场所——汇泉广场,市民一直对这里的草坪怀着深厚的情感,但本月4号,一张网络图片引起青岛老老少少的关注。
图中,汇泉广场的大草坪被铲得“光秃秃”。
随后“毁草种树”的消息传开,市民庞先生告诉记者,当时听到这个消息,心里别提有多急:庞先生:当时已经翻了地了,把所有草坪都已经铲除了!(当时)群情激愤,然后政府出来一个发言,我们这块儿是因为草坪到期了(要更换草坪))汇泉广场的草坪对于大家意味着什么?再也没有第二块,唯一的,是青岛唯一的。
从青岛开埠开始,这么多年以来,始终保留在那里。
4月5号,园林部门出面说明,草坪被铲是为了对其进行更换,“毁草种树”是个误会,不过没想到,很多市民还是将此事,同如火如荼的城市植树工程联系在一起。
进而引发公众对植树增绿工程的种种疑问。
热心市民蓝先生(化名)回忆,自己是在今年三月,隐约听说政府部门要开展植树增绿计划,突然有一天,有市民将高架桥下背阴处竟然也种上树的照片传到网上,蓝先生(化名)坐不住了,按照网上提供的地址他特意找到那批树,结果让他哭笑不得:蓝先生:这时候我就看他们给那些树(栽在桥下的)浇水(洒水车)这时候是青岛下了一晚上的雨,又下了一个白天(雨),下午雨停了,四点半开着水车给树浇水。
桥底下这批树他们(园林部门)解释说,因为桥底下是临时的,因为市民有误会,我又挪到旁边去了,既然旁边有地方,你为什么不早就种在这个地方,你为什么非要在树底下种呢?在市政府门前的临时公交站牌处,种满了灌木,上下班高峰期人们只能站在公交车道等车公交车站被新栽小树侵占这是植树行动的目标是树木的“高大密厚多彩”,在市区一些地方,市民发现,新栽树的密集程度超过想象,在青岛著名的八大关景区,记者注意到,相当一部分新栽树木挤占了本不宽敞的人行道。
而在青岛市政府门口,一个公交车站更是被新栽下的小树挤得没了地方,只剩下站牌,这样的植树让市民感到无奈。
市民:桥底下种树、插秧式种树。
哪一个城市的规划者扒开人行道种树的?人行道呢?让我们的市民都走马路吗?交通事故少一些了是吧?有的市民还认为,城市植树的作用在于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在早已名声在外的风景区突击种树,相反远离海岸的区域植树工作却进展缓慢,这植树工程到底是该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市民:青岛市的树应该种在什么地方,种树不管是种多少,还是应该从里向外来,还是应该先解决青岛市的老工业区,现在老工业区的废弃了,废弃以后相当大是空地,你像四方区,所有的国棉厂子的宿舍,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八十年代的宿舍全部集中在那个地方,条件相当差,这样一些地方你不去解决空气质量问题,你到海边上去解决空气质量。
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朱煦也赞同这一观点,植树造林势在必行,但在实行过程中,也要分清主次。
同时他分析,这次植树增绿工程改变了海岸线原有景观,这让市民一时难以接受:朱煦:我们通常都会知道树与树的间距或树栽种的地方,都应该有一个常态常识性的共识,但是我们要是把树栽的过于密集,或是在不适于栽树的地方强硬去栽树,那么给人们的心理感受一定是不适的。
因此这样的事情,成为当地市民甚至被全社会广泛议论的一个焦点。
政府决策遭网络质疑一个月前,一则来自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官方网站的消息引起了网友们的注意,“自3月1日我市植树增绿大行动全面启动以来,七区绿化正在均衡推进。
3月份,七区共完成新改建绿地(增绿补绿、裸露地)148.66公顷,栽植乔灌木180余万株,完成立体绿化4处,30个庭院开始改造,4个山头开始绿化改造,4.9公里绿道开工建设。
”另有媒体消息称,根据今年3月启动的该工程计划,青岛五市七区今年将投入逾40亿元造林,并在2014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五年再造一个新青岛”。
如此大规模花费巨大的造林工程,青岛市民质疑此举为何未公开征求意见或召开听证会,而“掀掉草坪”改种树、海边种树是否会破坏滨海景观、以及海边种树是否为形象工程等质疑不断被网友提上台面。
这场舆论风暴席卷了全国各大网络社区,仅在新浪微博搜索“青岛种树”的相关信息,有关微博超过28万条。
一位网友的观点很具代表性:“自古以来种树,都从种子开始,至少10年才会有像样的树长成。
而现在的领导们、富人们,都能够做到今天种树,明天乘凉。
其实就是挖别家的树来装在自己的地儿里,这是违反自然规律和天理的行为!”问政平台被挤爆随着类似的言论逐渐增多,网友们的质疑给官方带来了压力。
19日晚间,青岛市副市长王建祥在青岛政务网上进行了在线问政,因涌进的网友数量过多,青岛政务网一度瘫痪。
@青岛发布官方微博充当起发布平台,将市长回答的网友问题逐一上传。
在回答网友提问时,王建祥对于青岛“40亿元植树”一说予以澄清,称青岛今年的城市绿化费用是市本级预算资金5亿元,七区共计划投资11亿元,并承诺“将虚心接受市民意见,做好前期方案公示,多方听取市民意见,使绿化工作更加贴近群众,顺应民意”,这场舆论风暴就此告一段落。
网民理性咨询获赞在一片谩骂和撒气声中,27岁的青岛姑娘潘琦却以市民身份调查成本,致电政府并追问种树方案的决策过程,并将自己调查到的有关情况在网上公布,“理性维权”赢得了网友和官方的一致赞许。
潘琦网名“潘uu”,为什么一个从不关心公共生活的女孩有一天突然站到公共事件的焦点,而且还能处理得如此妥当,这中间发生了什么?这个问题的对象其实也可以扩大到整个80后群体。
网友几乎一致赞许潘琦脚踏实地的公民精神,呼唤“中国出现更多这样的年轻人”。
舆情分析专家、武汉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沈阳教授这样评价此次事件:“1、政务网站虽然瘫痪,但人心活了暖了,在线问政是为民服务新形式,问需、问计、问效于民是负责任政府基础。
2、微博一小步,社会一大步,官民良性互动的路径选择渐渐清晰,细节随手拍,之后是网友理性咨询,再由意见领袖跟进思辨,之后激荡政府机制产生改良动力,最终沟通互动带来双赢机会。
万里行一步,积步致万里。
”青岛副市长:40亿元种树经费消息不实在前日晚青岛市城乡建设委园林局通过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官方微博,就该市植树增绿工作中存在的“瑕疵”,向市民和网民致歉之后,昨晚,该市分管此项工作的副市长王建祥在网络访谈中再次致歉。
同时,王建祥在接受网络访谈中否认了媒体报道的青岛市将花费40亿元种树,称该市今年园林绿化的预算资金为16亿元。
前日晚,青岛市新闻办的官方微博引用上述园林局意见称:“由于植树增绿工作季节性强、时间紧、工作量大,我们忽视了前期的宣传和沟通工作,对市民和网友提出的问题回应不够及时,引起市民和网友的不满,对此深表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