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探伤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为规范钢轨探伤工作,预防钢轨折断,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铁路钢轨探伤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一节组织机构
第三条钢轨探伤管理实行段、探伤车间、探伤工区三级管理。
第四条段设置钢轨探伤主管副段长和钢轨探伤主管工程师负责全段探伤管理工作。
段主管副段长负责全段钢轨探伤组织管理工作,段钢轨探伤主管工程师负责全段钢轨探伤技术管理工作,段探伤数据回放室负责全段钢轨探伤数据分析工作。
第五条段下设探伤数据回放室、探伤车间,探伤车间下设探伤工区。
探伤数据回放室设一、二、三级回放人员,由线路科负责管理;探伤车间或探伤工区设仪器检测检修人员。
第六条探伤车间要按照段要求,组织探伤人员到培训机构进行技术培训,获得Ⅰ级及以上超声探伤技术资格证书人员,方可准予上道独立探伤。
焊缝探伤人员必须取得Ⅱ级无损检测技术资格证书。
—1 —
第七条建立探伤人员演练、培训场所,坚持对探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和业务技能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探伤人员的业务素质。
第八条钢轨探伤工作具有流动性大、技术性强、安全责任重等特点,是我段钢轨防断、确保行车安全的关键工种,应按线路一线工种对待。
第九条钢轨探伤作业必须使用数字式探伤仪,段定期抽查探伤回放数据,对探伤结果进行回放分析,指导现场探伤作业,全面实现探伤作业规范化和标准化。
第十条段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探伤工作,为探伤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技术业务学习条件,以确保探伤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二节钢轨探伤管理工作职责
第十一条段职责
一、制定段钢轨探伤管理办法。
二、根据路局文件要求,并结合我段管内设备实际情况、通过总重和钢轨伤损等情况,制定合理的钢轨探伤周期和年度探伤计划。
审批月度探伤计划和月度完成情况,为探伤人员配齐设备、交通工具及材料,并及时向工务部上报探伤数据。
三、做好钢轨伤损和断轨统计分析,根据钢轨状态、通过总重制定针对性措施;组织数据回放室对探伤数据进行回—2 —
放分析。
四、定期组织探伤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探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业务水平。
五、探伤车在管内探伤时,安排有关人员添乘,按照规定做好探伤车检测结果复核工作。
六、建立健全并及时更新探伤设备和焊缝台帐。
七、安排新上线钢轨、道岔及新焊缝等设备的跟踪检查。
八、定期组织技能竞赛和落锤解剖,不断提高探伤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实作能力。
九、根据段管内设备伤损情况提出科学、合理的探伤周期建议,并由线路科以文件或业务通知形式下达。
十、对探伤工作进行考核,提出改进意见。
十一、每月对探伤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
第十二条探伤车间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路局、工务部、段各项规章制度,制定管理制度和探伤人员的工作职责。
二、每月月末制定下月探伤工作计划并录入“钢轨探伤和伤损管理”系统,车间、工区探伤工作计划,掌握该系统的运用情况,掌握探伤工区的探伤进度。
三、负责探伤作业的质量和探伤人员安全,按计划完成探伤任务。
四、负责将各类轻、重伤情况及时录入“钢轨探伤和伤—3 —
损管理”系统。
每月对钢轨伤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断轨及特殊伤损进行分析,找准原因,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
五、建立健全探伤人员、探伤设备(包括探伤仪、试块、配件等)、检修设备、重点伤损接头(包括绝缘接头、冻结接头、加热整形焊缝和各类钢轨焊缝等)台帐及各项基础管理台账。
六、建立探伤仪检测、检修和日常保养制度,定期对探伤仪各项主要技术指标进行测试,确保探伤检测质量。
七、做好探伤车检测结果的复核工作。
八、按要求对探伤数据回放发现的疑似伤损及时安排工区复核,并盯控和查收复核结果。
九、负责每日将全部探伤数据汇总收集,截取重伤图谱,每周、月对钢轨探伤情况进行汇总,按时上报线路科,根据伤损情况,向段提出换轨及调整探伤周期建议。
十、探伤车间主任、副主任每月各跟班检查探伤工区现场作业不少于10次,审核检查各种记录及报表。
掌握探伤人员、探伤设备、探伤周期、现场钢轨伤损及处理情况。
十一、组织安排探伤人员技术业务学习和实作演练。
十二、对探伤工区的月工作探伤质量及现场作业问题进行考核。
第十三条探伤工区工作职责
一、贯彻落实路局、工务部、段各项规章制度。
—4 —
二、按照规定的探伤检查周期,配合车间编制钢轨探伤月计划。
三、组织实施探伤工作计划,负责探伤质量和作业安全,按计划完成探伤任务。
四、组织探伤人员对回放发现的疑似伤损进行复核,并将复核结果反馈至探伤车间。
五、建立健全探伤人员、探伤设备(包括探伤仪、试块、配件等)、检修设备、重点伤损接头(包括绝缘接头、冻结接头、加热整形焊缝和各类钢轨焊缝等)台帐及各项基础管理台账,并及时更新上报车间。
六、做好仪器年、季、月度检测、检修工作。
七、探伤仪故障检修人员(兼职)应认真做好探伤仪的故障检修,保证探伤仪工作状态良好,故障仪器无法修复时及时上报,返厂进行修复。
八、对探伤人员工作质量进行评比考核。
第三节钢轨探伤人员管理
为规范探伤管理工作,段要高度重视钢轨探伤工作,提高探伤工作安全责任意识,加强探伤人员责任心和作业标准化教育,段建立健全探伤工作考核奖惩制度。
第十四条探伤人员要求
一、应选用高中、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年轻、敬业人员从事探伤工作,对不适应钢轨探伤工作的人员要及时进行—5 —
调整。
二、钢轨探伤执机人员应取得铁道部门或铁路总公司超声Ⅰ级及以上技术资格证书,焊缝探伤、仪器检测检修人员和探伤数据回放人员应具有铁道部门或铁路总公司超声Ⅱ级及以上技术资格证书。
三、探伤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Ⅱ级探伤人员比例应逐步达到探伤人员总数的50%及以上。
四、探伤工班长应取得铁道部门或铁路总公司超声Ⅱ级及以上技术资格证书,具备3年及以上现场探伤经历,熟悉判伤标准,具有一定管理能力。
五、钢轨探伤人员应能熟练操作探伤仪器、掌握钢轨类型尺寸、相关标准、伤损钢轨分类及缺陷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了解本单位设备状况及钢轨伤损情况。
第十五条段钢轨探伤主管工程师应经过探伤技术管理和探伤技术培训,并取得探伤技术资格证书。
探伤车间主任或副主任应具备3年及以上现场探伤经历,并具有较高管理能力。
第十六条探伤技术管理人员应掌握钢轨类型尺寸、相关标准、伤损钢轨分类及缺陷分布规律等基础知识,清楚本单位设备状况及钢轨伤损情况。
第三章设备管理及检修
段根据配置标准和实际需要配备足够的交通工具、数据—6 —
回放分析设备、安全防护用品、检修设备等。
第一节探伤设备的配置
第十七条段建立健全探伤设备的管理网络和管理制度,做好探伤设备的保养、维修和检测,收集各种带有自然伤损的钢轨用作实物对比试块或探伤人员的技能培训。
一、段根据探伤任务量配齐钢轨探伤仪的数量及人员、交通工具,还应配有一定数量的备用探伤仪。
二、超声波探伤仪是精密电子仪器,必须加强日常保养和定期测试,以确保探伤仪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探伤工区应配备WGT—3、CS—1—5、GTS—60、GTS—60C、CSK—IA、GHT—1、GHT—5和阶梯试块等标准试块。
同时,还应根据段钢轨类型备有各种自然伤损的钢轨用作实物对比试块,以保证探伤仪测试指标的准确性。
三、检修设备:包括示波器、稳压电源和万用表等。
四、伤损分析设备:电脑、彩色打印机、数码相机及网上传输设备等。
五、通讯设备:无线对讲机、GSM-R手机、对讲手机等。
六、钢轨焊缝探伤应配备符合TB/T2658.21《工务作业第21部分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标准规定的扫查装置或组合探头。
七、其它必需设备和配件。
—7 —
第十八条探伤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
一、钢轨探伤仪、超声波探头及保护膜应符合TB/T2340标准的规定。
二、钢轨焊缝探伤仪应符合TB/T2658.21《工务作业第21部分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标准规定。
三、通用探伤仪及探头应符合JB/T10061和JB/T10062标准并能满足钢轨探伤的需要。
第二节探伤设备管理
第十九条探伤设备的验收、检修及标准
一、新购置的钢轨探伤仪按照TB/T2340标准进行验收;钢轨焊缝探伤仪按照TB/T2658.21《工务作业第21部分钢轨焊缝超声波探伤作业》标准验收;通用探伤仪按照JB/T10061和JB/T10062标准并能满足钢轨、焊缝探伤的需要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二、钢轨探伤仪检修工作,分日常保养、月测试、季度检修(季检),年度综合检修(年检)和故障检修五个部分。
1.日常保养:每日作业完毕后,执机手应关闭电源、放掉剩水、擦洗仪器、及时充电。
并根据作业情况,对探头架等部件进行调整、紧固。
发现仪器故障应及时送修。
保证次日工作的正常进行。
2.月测试:每月进行一次,对仪器、探头的性能进行测试,并对机架部件进行保养,并填《写仪器性能月测试记录》;—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