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小专题之中国城市群(1)典型例题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6年3月5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出炉。
新华社发布的《草案》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加快构建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纵轴,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分布、协调发展的“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
材料二中国的城市群发展路线图(1)阐释城市群形成过程。
(2)京津冀城市群中的各大城市特色和优势十分明显,互补作用强。
说出京津冀城市群中北京、天津、石家庄各自的优势。
(3)描述中国城市群的分布特点。
参考答案:(1)城市是一个区域的中心,集中了大量的产业和人口,获得快速的发展。
随着规模的扩大,实力的增强,对周边区域产生辐射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又一个城市圈或都市圈。
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和城际之间交通条件的改善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出现,相邻城市辐射的区域不断接近并有部分重合,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影响越来越大,就形成了城市群。
(2)北京具有政治、文化和高科技的优势;天津具有港口和制造业的优势;石家庄具有商贸业的优势。
(3)分布不平衡;中东部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多,西部少;第二、三级阶梯的平原地区多,第一级阶梯少;沿海、沿江地区多;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线沿线多。
典型例题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图(1)据材料一说出我国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特点。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规划》提出,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城镇化地区,构建以陆桥(亚欧大陆)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以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
(2)归纳我国新型城镇化规划宏观空间布局的总体特点。
这样的宏观空间布局有哪些优点?材料三从世界各国城镇化态势看,城市群已成为国家城市化发展的主体形态。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提出要加快培育成渝、中原、长江中游、哈长等城市群。
(3)分析加快成渝城市群建设的主要有利区位因素。
参考答案:(1) 东部地区多,西部地区少沿海地区多,西北内地少交通沿线多,远离交通沿线少平原地区多,高原山区少(2) 两横三纵轴线上城市群和节点城市较多,城市基础较好大部分地区地表起伏小,交通运输便利有利于我国大区域城市的均衡发展有利于合理分布人口工业生产既有集聚,又有分散有利于缓解多分集中造成的城市环境问题(3)位于四川盆地底部,地形起伏小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利于人类聚居四川盆地是著名的“天府之国”物产丰富长江水系发达,川渝等多条铁路相连,水陆交通便利国家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资金保障气候湿润,河流众多,城市用水充足有利于合理分布我国人口和生产力有利于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典型例题三: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城市群是在地域上集中分布的若干特大城市和大、中城市集聚而成的庞大的、多核心、多层次城市集团,是大都市区的联合体,也是产业集聚发展的地区。
2018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以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等城市群为核心推动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融合发展,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
材料二:我国五大城市群及人口增量图材料三:成渝城市群包括四川成都等15市及重庆27区,面积18.5万平方公里、人口9100万。
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大背景下,成渝城市群正在迅速崛起,成渝地区也逐渐发展成为中国经济的“第四极”。
(1)简要说明城市群内部城市体系及人口的特点(2)2010-2015年我国哪个城市群流入人口数量最多?人口流入的原因是什么?(3)分析当前成渝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参考答案:(1)城市数量较多且分布较密集;核心城市规模大,等级高;不同等级的城市的服务范围相互嵌套;城市人口数量庞大。
(2)环渤海城市群(或答京津冀城市群)。
原因:高校众多,人才丰富;经济发达,吸引力大;城市数量多,第二三产业集聚较多,就业机会多。
(3)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盆地及周边地区资源、能源丰富;水陆空交通便利;有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面临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历史机遇。
典型例题四:根据以下材料及相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1年,“成渝经济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
2013年“两会”期间,重庆市向全国人大提交了《重庆成都城市群建设成为引领西部地区发展的国家级城市群的建议》,意在促进“成渝经济区”能发展为内陆的城市群,成为我国经济的第四增长极。
材料二我国城市群分布及“成渝经济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1)简述我国主要城市群集中分布的地区及主要城市群形成的有利自然条件。
(2)从社会经济因素方面简要说明成渝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条件。
参考答案:(1)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有利条件:①地形平坦,城市建设成本较低;②(以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适宜,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③河流、湖泊较多,为城市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水源和运输条件;④东部临海,位置优越,便于对外联系。
(2)人口众多,城市密集;产业集聚,市场程度高;交通便利(交通改善较多,方式多样);国家政策支持;世界产业转移带动城市的发展。
典型例题五: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6 年5 月4 日,国家发改委公布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指出:重庆主要的定位是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创新中心、航运中心。
成都的定位则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材料二:材料三:中欧班列是指中国开往欧洲的快速货物班列,适合装运集装箱的货运编组列车。
目前铺划了西、中、东3 条通道中欧班列运行线:西部通道由我国中西部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出境,中部通道由我国华北地区经二连浩特出境,东部通道由我国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满洲里(绥芬河)出境。
(1)结合材料,比较重庆与成都两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异同点。
(2)相比于成都,推测重庆定位发展成为金融中心的优势条件。
(3)中欧班列分别连接了成都与波兰的罗兹,重庆与德国的杜伊斯堡。
简述其开通对成渝城市群区域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相同点:都以第三产业为主(2 分);呈现出“三二一”的产业格局(2 分);不同点:重庆市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均高于成都(2 分)。
(2)重庆为直辖市,城市等级高(2 分);重庆经济总量大于成都,经济发展水平高(2 分);重庆位于长江上游,经济腹地更广(2 分);重庆市银行业更发达,资本更充足(2 分)。
(3)促进对外开放(促进城市群与外界的商贸联系),扩大城市群的经济腹地,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完善城市群的基础设施;促进城市群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城市群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典型例题六: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
材料一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
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3)核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城市等级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城市间功能互补不够;互联互通亟待加强(4)提升重庆、成都的核心功能;做强区域中心城市,培育中小城市,优化城市体系结构;促进核心城市的产业升级;增强城市群内部各级城市的产业分工协作,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城市群内部的互联互通。
典型例题七: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图1为我国西南部分地区略图。
图2为2014年重庆工业结构图。
材料二成都和重庆是成渝城市群两大核心城市,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重庆工业基础雄厚。
汽车为两城市支柱产业,成都以客车、商用车、轿车生产为主,重庆以重型汽车和轿车生产为主。
在十三五规划中,两城市都把中高档轿车、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作为发展重点。
(1)说明甲所在区域水能资源开发的有利与不利条件。
(2)某汽车制造企业拟在重庆建设生产基地,说出其有利条件。
(3)分析成都与重庆之间汽车产业分工协作的发展思路,并说明其意义。
参考答案:(1)有利条件: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降水丰富,径流量大;人口密度低,水利工程移民搬迁量小。
不利条件:地处偏远,地形崎岖,交通不便;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多发;主要位于长江上游,对流域中下游影响大。
(2)工业基础好,配套完善;交通便利;人才丰富;接近市场;政策支持。
(3)思路:发挥各自优势,实施汽车产业链分工;侧重于生产不同类型或不同档次的汽车,实施产品分工;生产汽车不同零部件,实施生产协作。
意义:避免重复建设或恶性竞争;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增强集聚效应。
典型例题八:读我国中部地区城市群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0分) 图中数码①至⑤分别代表中原城市群、皖江城市带、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的中心城市,虚线圈表示城市群的范围。
(1)概括图示各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的共同特点。
(4分)(2)三月武汉大学樱花盛开,校园游人如织。
写出武汉大学所处城市功能区的类型并说明该类功能区的区位特点。
(3分)(3)全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
你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现城镇化应从哪些方面来推进?(3分)参考答案:(1)中心城市都为省会城市;都为交通便利之地;对周边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都强;都位于地势平坦地区。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地处文教区文化教育机构和设施集中;交通便利、环境优美。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让已经进入城镇的务工人员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人口比重;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合理扩大城镇用地规模,使更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镇等。
(言之有理酌情给分)典型例题九: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是江苏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的工作之一。
苏北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年积温为3500℃—8000℃,年日照时数2230—2460小时,无霜期216—222天,多年平均降水量930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雨量的60—70%。
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尚有316万亩土地可开发,大多由泥沙堆积而成,含盐碱量较高,土壤保水肥能力差。
材料二江苏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正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
下图为“江苏新型城镇化战略格局示意图”。
(1)评价苏北黄河故道沿线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