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民工工资纠纷投诉的几点看法

关于民工工资纠纷投诉的几点看法

农民工工资投诉的处理机制及思考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建筑工地务工,他们既是现代城市文明的建设者,又是其个体家庭的重要谋生者。

然而,在建筑施工领域中,由于异地承建、层层分包、用工管理不规范等因素,引发民工工资纠纷等问题,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隐患,并且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往往因其涉及人数众多、案情错综复杂、处理工作困难等特点,造成纠纷处理工作较为棘手,其主要症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建筑项目层层分包。

在建筑施工领域,工程项目层层分包的情况十分突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从事建设工程劳务分包的必须是具有法定劳务分包资质的法人企业,个人不得从事建设工程的劳务分包工作。

但鉴于目前建设工程劳务分包市场的实际情况,建设工程劳务基本上还是以包工头带领的民工队伍为主体,施工总承包方仍然习惯与包工头打交道,实行的仍然是粗放式的管理方法。

由此产生了建筑单位、各承包人与民工之间错综的三角法律关系,即建筑单位与各承包人依照民事法律构成的承包关系、承包人与民工依照民事法律构成的劳务关系、建筑单位与民工依照劳动法律构成的劳动关系。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单位、项目承包人往往会产生这样的法律误区:建筑单位将工程项目分包给他人后,其与下一手承包人之间只须依照承包协议尽其义务,对民工的工资支付行为不须负责。

民工工资由其直接雇用的小包头承担支付义务。

在这种“链条式”的管理模式下,一旦某一环节出错,纠纷很快就会产生。

二、用工管理不规范。

这是建筑工地劳动纠纷多发的主因。

在建筑工地民工工资纠纷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建筑公司管理不善造成的。

作为民工的合法用工主体,建筑单位对整个施工过程中的劳动用工、工资支付负责,必须依照劳动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考勤制度、工资支付制度等各项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然而,当前许多建筑单位对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建筑工地劳动用工管理相当混乱,特别是在人员进出、工时考勤、工资发放等管理环节上,许多建筑单位完全交由小包头一手操作,无所作为,放任自由。

招用民工由小包头说了算,不办理招工手续,不签订劳动合同;工资支付由小包头一手办,工时单价不清楚,发放环节不监督。

对于有的建筑单位来说,其施工工地上民工究竟有多少,工资究竟有多少,民工领到的工资有多少,根本就是一笔无法说清的“糊涂帐”。

建筑单位对民工工资支付行为不能有效进行落实、控制和监督,必然导致当前建筑工地拖欠克扣民工工资案件数量持续上升。

三、低价中标。

在现行工程招标体制中,具有实质性的内容也就是低价中标,为降低成本,一般实行控制性报价。

我市房建工程通常在控制价基础上下浮20% -25% 才能中标,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通常下浮40% 以上才能中标,有些施工单位为了能够多承揽工程,通常会进行较大幅度地优惠,利润大幅度减少,企业利润减少,加之企业自身管理不善,造成企业抗风险能力不足,俨然成为克扣农民工工资理由,更有甚者会因自身亏损,拒不支付民工工资;或者以民工工资为借口成为和上级部门讨价还价的砝码。

四、恶意讨薪的违法行为依然存在。

建筑工地以讨要农民工工资为由讨要经营性亏损的劳务工程款;由于劳务分包企业管理不善,引发劳务工程款及班组长结账问题;工程款已按合同约定支付,但劳务负责人或班组长借口农民工工资问题,继续讨要;利用建筑企业实名制管理漏洞,少数利益熏心的人煽动农民工违法恶意讨薪,以此达到非法获利的目的。

由于缺乏教育和宣传引导,加之法不责众的思维和其中有利可图,很多农民工往往也愿意参与其中。

据前文所述,造成建筑劳务工资纠纷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也可以说是建筑行业的一个顽症,阻碍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巨大阻碍,也是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不过,近几年来,从云阳县农民熊德明向温家宝总理讨薪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这个问题都已投入了巨大的关注,比如国务院94号令《关于清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的通知》、国办发〔2016〕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意见》等等,也出台了不少的措施如:一是向劳动监察部门提出举报和投诉;二是劳动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三是劳动仲裁;四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五是信访投诉。

但具体处理机制依然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和可操作性较低等特点。

一、“一调一裁二审”的体制导致劳动争议纠纷解决过程周期长、成本高。

根据《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的规定,劳动仲裁庭处理劳动争议的期限是60日,案件复杂可适当延长,但不得超过30日。

当事人不服裁决可以在收到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法院适用民事程序审理劳动争议案件,一审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是6个月,有特殊情况可以延长6个月;若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可以在收到判决书之日起15日内上诉,二审程序审理期限是3个月,特殊情况也可延长。

这样,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在正常情况下也往往需要近1年的时间才能解决。

这种耗时费力的争议解决机制,往往会给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造成很大的损害,因为资方利用法律规定中的弊端采用拖延战术,劳动者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财力,很可能因为折腾不起而放弃救济。

从审判的社会效果来看,后一种处理方式程序相对繁琐,时间消耗较长,农民工往往难以等待,特别是农民工的工资到了岁末年尾就会出现讨要高峰,外出务工者急于拿到工钱后返乡过年,长时间的等待容易引发恶性事件。

二、农民工文化程度偏低,维权意识比较淡薄。

农民工受文化知识水平及经验所限,往往不知道该到哪个部门投诉,致使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久拖不决。

农民工的法制观念和维权意识比较淡薄,用人单位拒签劳动合同,也听之任之。

有些农民工为了保证择业自由,自己也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

因此,一旦发生侵权事件,农民工自身缺乏证据,加之取证困难,导致其合法权益难以受到法律保护,不利于维权工作开展。

三、信访兜底。

在现行市场环境下,因为信访途径的快捷性和受上级重视的特色性,使得信访兜底是处理民工工资纠纷的主要途径。

作为区一级行政机关,我们作为处理民工工资投诉处理的最前线也是化解矛盾的主要参与者,我们也关注到工人的具体诉求和一些机制存在的滞后性,希望可以通过我们提出以下几方面措施,建立一个从立法、执法到执行的完整体系来解决或减少劳务工资纠纷的发生。

一、改变劳务形式,明确承发包关系。

江苏省2018年6月4日正式发文,取消取消施工劳务企业资质要求,表明江苏省也彻底告别了劳务公司这种皮包公司的存在。

上级部门取消劳务资质,其目的推动建筑业劳务企业转型,大力发展木工、电工、砌筑、钢筋制作等以作业为主的专业企业,且鼓励企业培养专业技术工人,将一部分技能水平高的农民工招用为自有工人,最终形成建立施工总承包企业自有工人为骨干,专业承包和专业作业企业自有工人为主体,劳务派遣为补充的多元化用工制度。

在民工工资清欠方面更是为了明确“谁发包、谁负责”,“谁承包、谁负责”的原则,严厉查处收取管理费,以包代管的现象。

在日后的民工工资纠纷调处了,更多的将引入班组长为主体,木工、钢筋工、架子工企业为主体进行纠纷调处,强调班组长在纠纷处理中的作用。

二、从招投标环节实行支付保证金制度和预付款制度。

2004年北京市就已建立招标环节全面实行支付保证金制度和预付款制度,根据这项制度,该市将建立专门的工程款收支帐户,要求招标人在招标发包前将不少于建安合同预计总价的30%的资金存入该帐户,以便发生拖欠款时从该帐户中先行支付。

但时至今日,这项制度仍未在北京市所有做到全面推广,且保证金金额也远远低于项目总合同总价的30%。

无锡市现有的民工工资保证金交纳标准为总承包特级、一级企业80万,总承包二级企业60万,总承包三级企业30万,建筑劳务企业20万,专业承包企业一级60万,专业承包企业二级30万,专业承包企业三级20万;本地建筑企业保证金交纳凭证实现全市互认。

自我区收取民工工资保证金以来,仅钱桥万建项目动用过一次,动用保证金时不仅审批手续复杂,而且数额较少。

但在工程开工前就存入较多保证金又会给施工企业造成较大经济压力,不利于工程项目正常开展,我建议将30%保证金按月分期支付,有较大可行性。

三、建立并完善实名管理制度,加强舆论宣传引导,联合相关部门,重拳打击恶意讨薪行为利用远程教育,维权手册、宣传画等多种形式做好普法宣传,教育农民工遵纪守法、安全生产、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推广施工现场工资发放公示牌制度,使农民工了解维权讨薪的合法途径,畅通农民工投诉渠道。

抓好建设领域农民工维权维稳的宣传工作,联系省市相关媒体,定期召开新闻通气会,坚持正面引导,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要公开曝光; 对有恶意拖欠行为的业主和建筑企业,要反复曝光,公开声讨,以形成强大的媒体宣传和舆论监督声势,形成“拖欠失信、拖欠受罚“的良好氛围,积极营造农民工维权工作的良好舆论氛围。

但是对于企业或个人恶意讨薪行为,我局将秉持发现一起,打击一起,绝不手软。

恶意讨薪的企业和个人将被我局列入建筑工地进行实名制管理系统“黑名单”内,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坚决将其清出建筑市场;对于涉及违法的也将联合人社局、维稳办等部门及时移交司法部门。

四、建立仲裁申诉绿色通道,建立快速立案、审理和执行的诉讼机制国务院在《关于解决农民工若干问题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对农民工申诉的劳动争议案件,要简化程序、加快审理,涉及劳动报酬、工伤待遇的要优先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于2006年7月10日发布了《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对农民工提供有效的法律保护,特别是积极解决建筑领域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明确劳动者以单位的工资欠条作为证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简化立案程序,实行口头立案制度,对于农民工劳动争议案件,法院的立案、审判和执行庭要相互协调配合,建立快速处理农民工案件办案机制。

对于农民工案件,一般采用简易程序审理。

对于符合督促程序的,尽量适用督促程序。

对于追诉劳动报酬的案件,可以依职权移送执行。

建筑行业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下阶段,我们将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进一步加大清欠工作力度,深化完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治理拖欠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惠山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