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2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申
报表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危害和酸雨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2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四大性质。
3能列举出二氧化硫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一些重要用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的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二氧化硫的性质的类比预测、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等,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方法和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进一步认识化学源于生活,而又指导生活,从而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的探究,培养科学态度,增强环意识和节约意识,从而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
二、装置的基本构造及安装方法:
1、输液管中取用70%硫酸(取用方式:关闭输液管开关,捏住软囊部位,把输液管的针头部位插入硫酸中,松开软囊,硫酸自然进入输液管中)
2、小广口试剂瓶中加入亚硫酸钠粉末,然后加入带有检验气体性质纸帶的圆柱桶(圆柱桶制作方法:可以选取多孔卷发器或打孔的小圆柱桶,在圆柱体的四个方位上粘贴四条滤纸条,要有一定的距离,然后在滤纸上分别滴少量的“硫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注意浸润即可,不要流下)
3、把带有三通装置和输液管的双孔塞塞好,保证气密性。
4、在三通管的两个导管处分别接两个小许愿瓶(许愿瓶的制作方法:在许愿瓶中分别加入少量品红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盖上胶塞。
双孔胶塞一个插入导气管,一个插上导气管,并连接气球)
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1、检查好气密性后,按上述要求安装好仪器,装好药品后准备实验。
2、打开连在输液管上的三通一端,打开输液管开关,使大气流通,待有液体流下且未进入试剂瓶之前,关闭三通一端,用输液管开关控制流速,保证实验的在密闭系统中顺利畅通。
3、观察圆柱桶表面各滤纸的颜色变化,效果明显(高锰酸钾褪色、硫化钠出现淡黄色、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褪色、氯化钡溶液无明显变化)
4、观察许愿瓶中品红颜色微微褪去时,关闭输液管开关(严格控制反应物用量,用瓶内剩余的药品即可使品红完全褪色,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5、实验结束后,用止水夹夹住许愿瓶的进器口,把许愿瓶放入到50度左右的温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两个气球迅速鼓起,过一会冷却后,气球又变瘪,充分证明二氧化硫了漂白的可逆性和溶于水的可逆性。
6、最终实验结束后,用针筒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试剂瓶中,做好尾气处理。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这套之气装置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缺点?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进行并讨论,结合该装置的缺点,提出并设计合适的改进方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创新和发展思维做铺垫。
【探究活动二】:
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方案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在画图时的思路,提醒对各种仪器的注意事项的理解
学生活动:再次讨论,设计出合理化方案,如图1
设计意图:通过对一种性质的多种装置方法的讨论,拓展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图1
【拓展迁移】
质疑:用矿泉水瓶的收集方式的确起到了在验证时环保的作用。
但二氧化硫的产生量很大,而且制取的过程还没有解决,如何再改进?
教师活动:对已制定方案中选择最好的实验方案,再次引导、分析、朝着微型化的方向改进,帮助确定最后的实验方案
学生活动:学生模拟原实验中的制取装置,选择从生活中寻找材料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能力
【探究活动三】
分组实验,合作探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
教师活动:结合学生设计的实验,给出合理化建议,确定改进后的装置,进行分组实验。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动手探究、积极主动、认真细心,学生改进后,图2教师指导共同讨论后的全新改进最终确定方案,如图3
设计意图:将实验设计微型化,可以节约药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器材、一套装置的多元化使用,减少环境污染,培养学生的“绿色化学”思想,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效果。
学生改进后的设计图2
教师指导共同讨论后的全新改进图3
【书写方程式】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方程式的书写,注意细节
学生活动:动手写方程式,并加深理解,顺利完成方程式的书写。
教师活动:引导分析从实验角度证明
学生活动: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
设计意图:以问题为主线,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引导探究并给予适当的诱导点拨,可达到最佳的学习
注:1.学科类别包括物理、化学、生物、科学,或其他涉及实验教学的学科;
2.授课学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
3.*栏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