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字源流》阅读笔记深圳晓燕2018年8月16日董琨的这本《中国汉字源流》通俗易懂,我花了两天时间就阅读完毕。
古老的汉字承载了古代中华文化的丰富信息,每一个汉字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史。
中国文化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天人合一,在汉字“天”中可以体现,同时,“天”这个汉字自然地表现出了“天就是人”的意思。
再比如,“和”这个汉字,说明当时的先民已有耕种,口中食用禾类作物,进而引申为表示音节的调和,乃至世间万物的和谐,因此,“和”的追求及其维护,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质。
此类汉字不胜枚举,由是可见,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任何文化都需要文字记载,才可以更好的延续和发展。
汉字时记录语言的书面符号,汉字的音形义三位一体,突破了古今几千年,纵横几万里的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最为完整地记载与传承中华文化。
文字得以流传,必须依靠载体,汉字的载体先后经历了:龟甲兽骨------青铜玉石------竹简木牍------缣帛纸张。
这从一定的物质层面上,保证了汉字的生命力。
中华文化的主要部分,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风尚、文学艺术、人情习俗、衣食住行等,之所以能代代相传,离不开从未间断的文字记载。
要弄清楚语言与文字的区别。
语言并不是区别动物与人类的根本特征,因为动物其实也有语言。
但是,当人类语言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文字这种书面语言的出现,就是其他动物望尘莫及的事情了。
人类由于文字的发明,结束了漫长的野蛮混沌的境况,从此踏上文明之路。
文明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国家、城市、商业、文字、宗教、冶炼金属、种植农作物等,都是人类开始文明的标志,其中,文字,时最为重要的一种标志。
人类真正的历史,可以说是从有了文字之后才开始的。
文字,是文明之光。
关于文字的起源,有如下几种说法:A、仓颉造字——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
这个传说,说明文字是特殊人物造出来的,具有神奇的力量,所以,早先中国的民间,普遍敬畏文字,乃至写有文字的纸张,“敬惜字纸”。
B、伏羲造八卦——八卦是古人占卜的八种基本形式,由阴爻和阳爻组成,这些图形晋国排列组合,可以表达更加复杂的意义。
中国古老的经典《周易》,对八卦有系统的论述。
德国科学家,发明计算机的先驱者,就曾经从《易经》的八卦图像种印证了从0—63的二进位数字。
C、神农结绳记事——此类结绳记事的方法,是很多民族都曾经经历过的一个阶段。
南美洲的秘鲁印第安人,还有专门的结绳语言。
最后归纳:八卦和结绳记事,虽然可以表达某种信息,但是不能记录语言,因此,不具备文字的功能。
文字也不是特殊人物创造,只不过,仓颉作为黄帝的史官,为文字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荀子所言极是: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好稼者众矣,而后稷独传者,一也。
甲骨文介绍:山东商人范先生,真实身份古董商,来到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农民刨出来的龙骨,收购后,请教山东老乡王懿荣,王是内行,认为这是失传的古代文字,随后花大价钱收购甲骨。
这一年是1899年。
此事轰动海内外学术界。
此地是商代后期都城,盘庚迁都于此。
盘庚是商汤第九代孙,自从迁到安阳后,一直到商纣王,也就是第八代十二王,都没有再迁都。
共计273年。
安阳当时叫做殷,周王朝灭掉商朝后,此地成为废墟,因此,也叫殷墟。
商王的占卜:1、经过整治的龟甲,反面钻槽2、占卜时用火在槽内烧灼,使正面出现裂纹。
3、根据裂纹数目和方向,确定兆,推断吉凶结果。
完整的卜辞分为:1、前辞,也叫叙辞,用天干地支说明时间,和占卜者姓名。
2、贞辞,也叫命辞,记叙占卜所问事情。
有时会正反两方面进行对贞。
3、占辞,记叙根据卜兆情况的判断。
4、验辞,记叙占卜后验证的结果。
除了在安阳殷墟发掘出大量甲骨,同时在山西扶风和岐山也发现了大量甲骨,被称之为周原甲骨文。
周原甲骨文都是残骨,只有通用的y 银币那么多,上面的文字需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到,是世界微雕史上的奇迹。
甲骨文的特点如下:1、形体不固定,部件位置比较自由,可以随意摆放;同一个字可以使用不同的部件;同一个部件可以有笔画繁简的不同;部件的刻写方向可以有正反的不同。
2、甲骨文中有很多合文,把两三个字挤在一起写刻在一个字的位置上。
金文介绍: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也叫吉金文字,也叫铭文。
青铜,就是铜和锡的合金。
古人在食器中特别重视鼎,在乐器中最重视钟,所以钟鼎可以作为青铜器的总称。
钟鸣鼎食,反映的就是帝王贵族日常生活的气派。
青铜器的制作,需要使用陶范。
金文是预先雕刻刀陶范上,造铸造出来的,少数才是铜器做好后刻上去的。
陶范松软,雕刻比龟甲更容易,因此,早期金文比甲骨文的图绘性更强,更接近原始文字。
著名的三个鼎:1、毛公鼎,铭文473个字,铭文最长,书法楷模。
(台北故宫博物馆)2、后母戊鼎,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鼎,镇国之宝(北京国家博物馆)3、大克鼎,铭文290个字,书法史上地位非凡(上海博物馆)简牍文介绍:竹简,木牍。
制作材质不一样,竹简细,木牍宽。
古代中国纸张发明之前的书籍,用皮绳穿连,皮绳叫做韦。
孔子的韦编三绝就是说读书把读了很多遍,把绳子都翻断了。
制作竹简的方法:1、把竹片放在火上烘干,水分析出,犹如出汗,叫汗简。
2、去掉外部青皮,叫杀青。
所以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说。
汗青,就是历史著作,也就是史册。
春秋战国时期,书写材质逐渐丰富,有陶器、玉石、竹木、缯帛(白色丝织品,发现不多,1942年湖南长沙出土战国楚墓出土一件,现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上面内容有关于古代天文历数著作,另一件马王堆汉帛书)、玺印(印章上的文字,分阴文和阳文,阴文凹陷,印出来白的,阳文凸出,印出来红的)、货币(布币、刀币、圆钱),兵器文,上面都可以刻写文字。
小篆介绍:秦国文字是籀文,也叫大篆。
秦始皇灭六国后,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统一全国文字,有李斯主持,形成正是字体小篆。
小篆特点:1、轮廓定型2、笔画定型3、结构定型小篆削弱了汉字的象形意味,使汉字更加符号化,减少了书写和认读方面的困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正式运用行政手段大规模地规范汉字的行为,也是汉字在古文字阶段迈出的最后一步。
关于汉字的部分:象形字:类似图画的字,比如,月、雨、日、鱼、衣、木。
指事字:无法画图,抽象事物。
比如,上、下、本、末、刃、亦(人下两点,腋窝的位置,是腋的古字)会意字:休、从、北、一看就能领会的字。
莫,太阳落到草丛里,看不见了,意思是傍晚。
步,一前一后两只脚。
涉,渡过水流。
爨,煮饭的意思,上面一双手,手中间是煮饭的锅,中间位置是灶台,下面是林,表示煮饭的燃料,下面另一个人,合作者,下面是火,于是开始煮饭了。
非常生动细腻的衣服行炊图。
假借字:抽象的,无法表达的词语,如表示方位的名字,表示性质的形容词,指示代词,语气助词等,都无法造出来,就借用读音相同的汉字来表示。
其实也不是造字法,并没有造出新字。
东,口袋。
难,一种鸟的名字。
易,一种有脚的蛇。
我,一种武器。
何,一个人挑着担子。
形声字:添加部件,把原先同音的汉字加以字形和意义上的区分。
般------盤止------址县------悬(县,一颗脑袋倒挂在木柱上示众)益-------溢(水从器皿里漫出来)转注字:专注,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
班固:象形、象事、象声、转注、假借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隶书介绍:小篆虽然整齐,结构均匀,可是写起来并不方面。
民间出现了较为草率的新字体,破坏了小篆的端正工整,在下层官吏、差役、工匠、奴隶中流行。
也有说是罪犯程邈在监狱中整理的。
隶书在秦灭亡后进一步得以推广和流行,随着纸张的发明和毛笔的改良,进入西汉以后,隶书出现了新的面目,有蚕头燕尾的说法。
东汉以后,成为官方承认的正体字。
隶书特点:1、线条平直方正,进一步符号化,几乎丧失了象形意味。
2、分化归并了小篆的偏旁,小篆中同一偏旁在隶书中不同位置,可以成为不同的形体;小篆中不同偏旁在隶书中被归并为同一形体。
3、隶书的形体,较之小篆往往有所减省。
这个过程,被称之为隶变。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它结束了古文字阶段,而使汉字进入更加定型的阶段。
同时,许多偏旁部件发生了变形或者被兼并,导致许多汉字直接表义的功能被削弱或淡化了,不能做到见字明义。
草书介绍:从隶书发端萌芽,流行鱼民间,到了东汉以后,经过文人书法家的加工,可以用在官方场合。
比如,书写给皇帝看的,叫章草。
楷书介绍:后人称之为方块字,直接脱胎于隶书。
也叫正书,真书。
最早的楷书书法家使东汉末年的钟繇。
楷书到隋唐才基本成熟,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
印刷术是以楷书作为印书的主要字体。
行书介绍:和楷书草书同时产生。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
从某种意义上说,汉字是中国社会多姿多彩的投影,汉字可以反映汉族人民从心理、礼俗到生活习惯的许多情况,提供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许多线索。
解释一个汉字,常常就是做一部中国文化史。
1、关于天干地支:中国的历法在尧舜时代就已经建立,其特色就是运用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配合,来纪日和纪年。
这些代表干支的汉字,大都是假借来的。
寅,是一支箭。
午,是工具杵。
酉,是酒尊。
辛,是一种刻刀。
戊和戌,是两种兵器。
丁,是一根钉子。
庚,是一种铜质的乐器。
这说明,造这些字的时候,中国已经进入铜器时代。
比如铸,两只手,冶炼的坩锅,燃着火的器皿,显示出了冶炼工匠手持坩锅将要进行浇铸的场景,反映出中国古代社会生产的情况。
2、关于禾苗和中国中国,以农业立国。
所以很多汉字都和“禾”有关。
年,人加禾组成,表示一个农夫扛着收获的庄稼回家。
说明上古的人们,把每次收获庄稼当作过了一年的标记。
也由此可见,当时的庄稼只能每年耕种,收获一次。
比如,年成。
季,禾加子,幼小的未成熟的庄稼,相对于年来说小一级,所以,季可以用来表示排行年龄最低的人。
秉,人手里拿着禾,所以有了持有,拿着的含义。
兼,手拿着两株禾,两株禾合并在一起,所以有兼并、合并、并列的意思。
缣,用两种丝线合织的纺织物,也叫绢。
鹣,是一种比翼双飞的鸟。
鳒,就是比目鱼。
这些汉字的产生,都和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纺织和渔猎的重视。
秦,两只手举着杵舂着收获的禾的图像,表示粮食很多。
秦国,八百里秦川,历来是中国粮食的生产基地。
直到汉朝,西域各国还称为秦,世界各国称CHINA,这个名称的来源,正是秦。
3、羊的地位。
汉字中由羊孳乳出的汉字,可以看出羊作为古代畜牧业发达时的重要牲畜在中国古人心中的地位。
祥,用羊祭祀,吉祥如意。
美,羊角戴在头上作为装饰品。
羌,戴着羊角的人,古代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
養,把食物给羊吃,蓄养。
善,说好话谓之善。
膳,表示伙食,说明羊肉在中国古人伙食中是受到特别欢迎禾欣赏的。
羞,手拿羊敬献美好的食品,羞愧,害羞,是假借义。
鲜,鲜美的食物。
羔,把羊放在火上烤,类似于烤乳猪。
群,本义是羊群。
泛指人群、群众。
群就是居住统治下的一群驯服的羊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