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6-1
【优化探究】2016届高中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课件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6-1
2.土地制度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
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上》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 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 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探究
史料中两段文字反映了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发生了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铁犁牛耕的信息, A 项错误;材 料中“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其深殖之度,阴 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等信息说明是农 业种植注重精耕细作,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提及水 利灌溉的信息,C项错误;私有制在材料中无从反映,D 项错误。
答案:B
,在受到严重破坏后
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
2.历史影响
地主 (1)古代社会土地大部分为
所有,农民占有较少。
土地兼并
(2)地权和 坏。
劳动者
的分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的严重破
造成的社会
(3)开明的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 矛盾。
(4)“ 平均”的口号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经济意识中十分 重要的内容。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解析:“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
鸭子叫的嘎嘎的 ” 映射了农民生活的拮据, A 项错误;
民谣没有体现农业和其他经济的比例问题, B 项错误;
3.(2015·杭州检测)下列三幅图工具翻车的演变,这个 过程体现了( )
A.经济形态的变革 C.工具材质的革新
三、赋役制度——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1.赋税沉重 (1)名目繁多,
田亩税
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财政收入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
的主要来源。
2.力役沉重
大型土木工程
(1)劳动者服事徭役,使许多 劳动者 造。 (2)过度征发徭役,又使大批农耕 社会动乱 开土地 。 3.主要影响 (1)导致正常的 遭到严重破坏。
史论三 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史料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 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 其分事也。
——《墨子》
解读 史料“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 寐,纺绩积纴„„”反映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自给自 足的特点。
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4 . 农业生产结构: 种植业和家畜饲养业相结合,以种 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5 .生产模式: 不断改良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重视水 利的兴修,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是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6 .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 中国古代农业世界闻名, 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取得的。农业和手工业存在着密切关系:
必修二
经济成长历程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基础,它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并在社会政治、文化 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了解自古以来中外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生活的变迁,以及人类为发展社会经济、改善生活 所作的努力,进一步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和世界经济发 展趋势,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社会 责任感。
经济生活秩序
得以成功营 被迫长期离
四、水利事业——大禹和他的继承人
都江堰工程 1.战国时期:李冰主持的 和郑国主持的 郑国渠工程 ____________,都是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典范。
2.汉代:关中农民还创造了一种“ 责治理黄河。
井渠
”,王景负
3 . 隋唐至明清时期: 我国劳动人民不断改进灌溉工具。
答案:D
4.(2015·甘肃诊断)明洪武二十八年规定,凡洪武二十 七年以后新垦的田地,“不论多寡,俱不起科”,“若 有司增科扰害者罪之”。这些措施( ) A.鼓励垦荒,扩大播种面积
B.可以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
C.能有效抑制土地兼并 D.降低赋税,减轻农民负担 解析:解读题意可知,明朝洪武年间对于新垦土地不收 税,故A项正确。题中没有涉及农产品商品化的内容,B 项错误;土地兼并是指土地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 手中,题中仅强调了新垦土地不交税,不能起到限制土 地兼并的作用,C项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 答案:A
(4) 从土地所有制的角度看: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古代中
2.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因素。耕作方式、耕作技术、土地制度等。 (2) 小农经济自身特点。自给自足特点、规模小、技术 力量薄弱、抗御天灾人祸能力差等。 (3) 政府政策因素。封建政府为保证封建统治的稳固, 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B.耕作方式的变化 D.灌溉动力的改变
解析:三幅图片描述的经济形态都属农业经济,谈不上 变革, A 项错误;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 车的演变,并非耕作方式的变化, B 项错误;三幅图中 翻车的材质主要是以竹木为主,并没有发生材质的革新, C 项错误;三幅图中的灌溉动力分别为人力、畜力和水 力,故D项正确。
整体图示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 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2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使农民遭受沉重的 压迫。土地过度集中导致耕者无其田,阻碍了农业经济 的发展,并往往激起民众暴动。 3 .古代中国的农业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以铁犁牛 耕为基本耕作方式,精耕细作为其基本特征;小农经济 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4 .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社 会统治的基础,其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政 权的兴衰。
(2) 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借用牛耕和不断改良的生 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 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3) 从生产方式的角度看: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 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 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这种“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 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又一特点。
思维升华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变呈现出的特点 (1)从制作材料上看:经历了由骨、木、石等直接源于自然的材料到 青铜、铁等需要加工的金属材料的变化。 (2)从制作方法上看:经历了从原始的打制、磨制到金属冶炼、铸造 的变化。 (3)从使用的动力上看:经历了从人力到畜力再到自然力的变化。 (4)从农具种类上看:经历了由单一性向多样性的变化。 易误辨析 “自给自足” 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其中“足”并非富足,而是 指只能满足自家生活需要和缴纳赋税, 但是很少进行商品交换。 事实上, 封建制度下的农民生活非常艰苦。
答案 C
1 . (2015·南通测试 )战国《吕氏春秋 · 任地》载:“上 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 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 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 A.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2.(2015·黔东南州模拟)在苏北农村流传着这样一首民
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 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 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什么变化?这一变化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小农经济 (王景)迁庐江太守。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 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 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 给。 是岁,年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 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归纳概括 耕作方式的演进
概念阐释 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是指土地愈来愈集中到少数大地主、大官僚手中,而农民 则越来越多地丧失土地,甚至根本就没有土地。土地兼并严重时,两种 矛盾突出起来。一是农民与地主的矛盾,二是封建国家同地主的矛盾。 这些矛盾的发展将出现两种结果,一是封建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措施, 使兼并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二是直接导致农民战争的爆发。
1 . 地位和作用: 小农经济在封建经济中始终占据主导 地位,是封建社会统治的基础,它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 到社会的稳定与否和政权的兴衰。 2 . 生产组织形式: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 建社会的经济基础,也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推动精耕细作技术发展的主要动力。 3 . 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国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农 民土地所有制并存,地主土地所有制是最主要的形式。
专题六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考点1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1.创制耒耜:传说神农氏 2.刀耕火种
火耕
创制了原始农具耒耜。
(1)人们在原始山林中利用“ 南方
”手段拓荒营田。
(2)直到西汉时期,中国 依然采用在耕种前用火 烧、耕种后用水除掉杂草的耕作方式。
(4) 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社会的动荡及 严重的自然灾害。
(2014· 高考山东卷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 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 出当时(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C .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解题流程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3.铁犁牛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