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学业水平考试物理常考知识点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冲A复习资料必修11•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x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v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t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v = (v -v o)/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 时,它们都是每隔0.02 s 打一个点。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t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v t v X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2t9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1位移公式:x v °t -at 22位移速度公式:v 2v ;2 ax 平均速度公式: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阴影部分面积表示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 表示物体做 静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 ;速度公式:v V 0 at0〜t i 时间内②的位移_ v °v Xv③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_____________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2•自由落体运动(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2)实质: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叫做自由落体加速度,也叫做重力加速度g o1(3)规律:v= gt ; h= -gt2; v2= 2gh213•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科学研究过程:(1)对现象的一般观察(2)提出假设(3)运用逻辑得出推论(4)通过实验对推论进行检验(5)对假说进行修正和推广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和谐结合起来。
14.力(1)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受力物体必定有施力物体。
(2)力的三要素:力有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是矢量。
(3)力的表示方法:可以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
15.重力(1)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不等于万有引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2)大小:G=mg,g是自由落体加速度。
(3)方向:是矢量,方向竖直向下,不能说垂直向下。
(4)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对于均匀的规则物体,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对不规则形状的薄板状的物体,其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确定。
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的位置除了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跟物体内质量的分布有关。
16.形变与弹力(1)弹性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
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2)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3)产生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发生弹性形变。
(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这个物体形变的那个物体上,绳的拉力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压力和支持力都是弹力,方向都垂直于物体的接触面。
(5)弹簧弹力的大小:在弹性限度内有 F kx,x为形变量,k由弹簧本身性质决定,与弹簧粗细、长短、材料有关。
17•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1) 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个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 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3)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与运动同方向,可以与运动反方向,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
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都可以受到滑动摩擦力。
(4)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 uN,N为正压力,u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由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决定。
(Ov u vl, N与G无关)(5) 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作用(6) 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且挤压②接触面粗糙③有相对运动趋势(7) 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可用平衡法来判断。
可以是阻力,可以是动力,运动物体也可以受静摩擦力。
(8) 大小:0 f f max18•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B(1)合力与分力:一个力产生的效果与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
那几个力就叫这个力的分力。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2)力的合成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两个力合力范围F i F2 F F i F2力的合成是唯一的。
(3)力的分解方法: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一个力可以分解为无数对大小、方向不同的分力,一个已知力究竟怎样分解,这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19•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1)共点力的概念:共点力是指作用于一点或作用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的各个力。
(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概念:物体能够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0(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F合=0,也就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如果用正交分解法,可以列以下两个方程(F合x= 0和F合y=0)o20 •力学单位制(1)国际单位制就是由七个基本单位和用这些基本单位导出的单位组成的单位制。
(2)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符号m、质量的单位千克,符号如时间的单位秒,符号s。
电流强度的单位安培,符号A;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符号mol;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符号K ;发光强度的单位坎德拉,符号cd(3)力学中有三个基本单位:长度的单位米,符号m ;质量的单位千克,符号kg;时间的单位秒,符号s。
21 •牛顿第一定律(1)伽利略理想实验(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又叫做惯性定律。
(3)力与运动的关系:①历史上错误的认识是“运动必须有力来维持”一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②正确的认识是“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一一伽利略提出的(4)对“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理解一一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指速度的改变,速度的改变包括速度大小和速度方向的改变,速度改变就意味着存在加速度。
(5)维持自己的运动状态不变是一切物体的本质属性,这一本质属性就是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实验思路:本实验的基本思路是采用控制变量法。
(2)实验方案:本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质量、加速度和外力。
测量质量用天平,需要研究的是怎样测量加速度和外力。
①测量加速度的方案:采用较多的方案是使用打点计时器,根据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之差x2 X! aT2求出加速度。
②测量物体所受的外力的方案:由于我们上述测量加速度的方案只能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我们必须给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外力,并且要测量这个外力。
23.牛顿第二定律F合=ma(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与合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力和运动的关系:①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产生物体的合加速度:合外力恒定时,合外力和初速度方向相同时,则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合外力恒定时,合外力和初速度方向相反时,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在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下,物体的合加速度也随时间性变化 ② 加速度的方向就是合外力的方向。
③ 加速度与合外力是瞬时对应的关系。
(有力就有加速度) 24 •牛顿第三定律(1) 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牛顿运动定律应用一关于力和运动有两类基本问题:一类是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另一类 是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的受力情况超重与失重(1) 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 所受的重力,这种a=F 合/mv 受力分析~物体受力情^^^ F 合 --------------------------- Y x V o tF 合=ma v 2v 02V o ar-at 2切体运动情况2 2ax--现象叫超重。
(2)当物体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
(3)物体对测力计的作用力的读数等于零的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
做自由落体运动或者抛体运动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
(4)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物体所受的重力并没有变化。
必修225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①等时性:合运动与分运动经历的时间相等②独立性: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各分运动独立进行,不受其它分运动的影响③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完全相同的效果(2)运算规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运动的各物理量,即速度、位移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是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