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试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复习提纲1工步是指工步是指在加工表面和加工工具(刀具)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
2生产类型通常分为单件、成批、大量生产三种,完全互换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3在主剖面中测量的的后刀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是后角α4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从开始切削至磨损量达到磨钝标准为止所用的时间,用T表示5车床主轴轴颈和锥孔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因此常采用互为基准方法来保证6夹具由夹具体、对刀原件、定位原件、夹紧装置等部分组成。
7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一致引起的定位误差称基准不重合误差。
8范成法齿轮刀具有齿轮型刀具、齿条型刀具等。
9在切削塑性材料时,切削温度最高点是在前刀面上处。
10辅助支承可以消除0 个自由度,限制同一自由度的定位称过定位11在车床上以两顶尖定位车削细长轴,车削后轴的形状是12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国家创造力,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
不仅为现代工业社会提供物质基础,为信息与知识社会提供先进装备和技术平台,也是实现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国防安全的基础13高速钢的定义、性能以及分类。
高速钢是一种加入较多的钨,钼,铬,钒等合金元素的高合金工具钢,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较高的强度,韧性,耐磨性。
按用途分为通用高速钢和高性能高速钢,按制造工艺不同分为熔炼高速钢和粉末冶金高速钢。
P16——P1714硬质合金的定义、性能以及分类。
硬质合金是由高硬度,难熔的金属碳化物的粉末,用Co,Mo,Ni等坐粘接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压制成形,在高温下烧结而成的粉末冶金制品。
硬度,耐磨性,耐热性很高。
可分为普通硬质合金,新型硬质合金,P17——P1815干式切削技术的刀具技术P65——P66刀具能否承受干切削时巨大的热能,是实现干切削的关键,主要措施有:1,采用新型的刀具技术,2,采用涂层技术,3,优化刀具参数和切削用量。
16要求孔的加工精度为IT7级,表面粗糙度值R=1.6~3.2 m,确定孔的加工方案。
aP1651.钻-扩-粗铰-精铰;2.粗镗-半精镗-精镗;3.粗镗-半精镗-粗磨-精磨;4.钻-扩-拉17试制定下图所示零件的工艺路线。
工序内容所用设备车端面C,镗孔Φ60,内孔倒角车床车外圆Φ200,Φ96,端面A、B,内孔倒角车床拉键槽拉床钻孔Φ20 钻床去毛刺钳工台18试说明各字母的含义:MG1432A型高精度外圆磨床。
P72M类别代号(磨床类),G通用特性代号(高精度),1 组别代号(外圆磨床组),4 系别代号(万能外圆磨床系),32 主参数(最大磨削直径320mm),A 重大改进序号19干式切削技术的特点与难点P65特点:1切屑干净,易于回收;2,简化生产系统,减低生产成本;3,无污染,无安全事故难点:如何提高刀具在干切削中的性能,同时对机床结构,工作材料及工艺过程提出了新的的要求。
20切削液的作用机理P601,冷却作用;2,润滑作用;3,洗涤作用;4,防锈作用21刀具磨损过程P48正常磨损情况下,刀具磨损量随切削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大,磨损速度取决于刀具材料,工件材料及切削速度。
分为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22刀具磨损的原因P471,磨料磨损;2,粘接磨损;3,扩散磨损;4,相变磨损;5,氧化磨损23立方氮化硼刀具的特点 P201,高硬度高耐磨性,仅次于金刚石;2,比金刚石更高的热稳定性;3,化学惰性大;4,良好导热性;5,较低摩擦系数。
金刚石刀具的特点 P191,极高硬度和耐磨性,2,低摩擦系数,3,切削刃锋利,适于精密加工,4低热膨胀系数。
24陶瓷刀具的特点 P191,高硬度,高耐磨,高耐热性,高化学稳定性,低摩擦系数,缺点是脆性大,易崩刃。
25刀具材料应该具备的基本性能 P161,高硬度高耐磨性,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高耐热性,良好工艺性和经济性。
26当前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的几个方面 P1信息技术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技术不断现代化,加工向超精密,超高速发展,绿色制造。
27用硬质合金车刀车削热轧45钢外圆,车刀主要角度o 150=γ、oKr 75=、o s 0=λ、,单位切削力p=1962N/mm ,=fp K 96.0=fps K ,求主切削力z F ,单位切削功率s P ,切削功率m P 。
P36(1)建立工艺尺寸链(2)确定封闭环。
尺寸A 0=110±0.15是间接得到,故为封闭环 (3)判断增减环。
A2、A3为增环,A1为减环 环的名称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A1(减环) 40.25 0 -0.05 A2(增环) 110.25 0 -0.15 A3(增环) 40 +0.1 0 A0(封闭环)110+0.15-0.15因为A0=(A2+A3)-A1所以A2=A0+A1-A3=110+40.25-40=110.25因为A0的上偏差=(A2上偏差+ A3上偏差)-A1下偏差所以A2的上偏差=A0上偏差+A1下偏差-A3上偏差=0.15+(-0.05)-(0.10)=0因为A0的下偏差=(A2下偏差+ A3下偏差)-A1上偏差所以A2的下偏差=A0下偏差+A1上偏差-A3下偏差=(-0.15)+0-(0)=-0.15所以mm A 015.025.1102-=3. 在加工图示零件时,图样要求保证尺寸6±0.1mm ,因这一尺寸不便于测量,只能通过度量尺寸L 来间接保证,试求工序尺寸L 及其公差。
(10分)(1)建立工艺尺寸链(20 (3)判断增减环。
A1、A2为增环,A3为减环 环的名称 基本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A1 (增环) 16 0 -0.05 A2(增环) 26 0.05 -0.05 A3(减环) 36 0 -0.05 A0(封闭环)6+0.1-0.1所以A1=A0-A2+A3=6-26+36=16因为A0的上偏差=(A1上偏差+ A2上偏差)-A3下偏差所以A1的上偏差=A0上偏差-A2上偏差+A3下偏差=0.1-(0.05)+(-0.05)=0因为A0的下偏差=(A1下偏差+ A2下偏差)-A3上偏差所以A1的下偏差=A0下偏差-A2下偏差+A3上偏差=(-0.1)-(-0.05)+(0)=-0.05所以mm A 005.0161-=A0A1A2A328机床的分类P6911种:车床、钻床、镗床、磨床、齿轮加工机床、螺纹加工机床、铣床、刨插床、拉床、锯床、其他机床。
29常用切削液有、、、、、、、、、、、P61水溶液、切削油、乳化油与极压切削油30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的措施有、、、、、、、P591:调整化学成分2:材料加工前进行合适的热处理3:选择加工性好的材料状态4:其他31切削用量的选择原则有、、、、、、、、、、、、、、、P53一般以提高生产效率为主,但也应该考虑经济性和加工成本;半精加工和精加工的切削量,应以保证加工质量为前提,并兼顾切削效率、经济性和加工成本。
32影响刀具耐用度的因素有、、、、、、、、、、、、、P511:切削用量的影响2:刀具几何参数的影响3:加工材料的影响4:刀具材料的影响33影响切削变形的因素有、、、、、、、、、、、、、、P301:工件材料2:前角3:切削速度4:进给量34切削的类型有、、、、、、、、、、、、、、、、、P291:带状切削2:挤裂切削3:单元切削4:崩碎切削35常用的刀具材料,主要有、、、、、、、、、、、、、等P16只有工具钢、硬质合金、陶瓷、立方氮化硼和金刚石等几种类型36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是P4Vc=πdn/1000 (m/s或m/min)37切削用量三要素,分别是、、、、、、、、、、、P41:切削速度2:进给速度、进给量和每齿进给量3:背吃刀量38按切削时工件与刀具的相对运动所起到作用,可分为、、、、、、、、、、P31:主运动2:进给运动39在新的表面形成的过程中,工件上有3个不断变化的表面,分别是、、、、、、P31:待加工表面2:已加工表面3:加工表面40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有哪些?1:减少误差法2:误差补偿法3:误差分组法4:误差转移法5:“就地加工”法6:误差平均法7:控制误差法41切削变形的变化规律,积屑瘤对变形有什么影响变形规律:r o ↑,Λh↓,Vc↑,Λh↓;f↑,Λh↓;HB↑,Λh↓。
积屑瘤高度Hb↑,引起刀具前角增加,使Λh↓。
42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和粗基准的选择原则P161精基准:1:基准重合的原则2:基准不变原则3:互为基准,反复加工原则4:自为基准原则5:应能使工件装夹稳定可靠、夹具简单粗基准:1:选择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的重要表面为粗基准2:某些表面不需要加工,则应选择其中与加工表面有相互位置要求的表面为粗基准3:选择比较平整、光滑、有足够大面积的表面为粗基准4:粗基准在同一定位方向上只允许在零件加工工序中使用一次,不允许重复使用。
43工序集中和工序分散的含义是什么,各有什么优缺点?工序集中:将若干个工件集中在一个工序内完成。
优点:可以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在一次装夹中可以加工许多表面,有利于保证各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也可以减少机床的数量,相应的减少工人数量和机床的占地面积。
缺点:所需的设备复杂,操作和调整工作也叫复杂。
工序分散:工序数目多,工艺路线长,每个工序所包括的工步少。
优点:所需要的设备和工艺装备结构简单、调整容易、操作简单。
缺点:专用性强。
44控制加工表面质量的工艺途径。
1: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得工艺途径2;减小残余拉应力、防止磨削烧伤和裂纹的工艺途径3:采用表面冷压强化的工艺45误差复映系数随着工艺系统刚度的增大而减小。
Ps;若发现有遗漏或错误的知识点,请自行在空白处补充修正。
01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