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章节题库(女作家的小说)【圣才出品】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章节题库(女作家的小说)【圣才出品】

第23章女作家的小说一、名词解释1.铁凝(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铁凝是我国著名的当代女作家,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

早期作品描写生活中普通的人与事,特别是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从中反映人们的理想与追求、矛盾与痛苦,语言柔婉清新。

后期关注女性生存状态,成为女性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标志着铁凝步入一个新的文学创作时期。

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大浴女》、《麦秸垛》、《哦,香雪》等。

2.《长恨歌》答:《长恨歌》是一部有着丰富的思想文化蕴含和较高艺术成就的长篇小说,作者王安忆。

主人公王琦瑶是40年代享尽风光的“上海小姐”,自从委身于当时的军政要人“李主任”起便开始了其跌宕起伏的悲剧性命运。

在“李主任”机毁人亡之后的十几年中,王琦瑶先后又与阿二、康明逊、程先生、老克腊等男性产生情感纠葛,最后却在一次窃案中死于非命。

王琦瑶不仅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更是体现了当时上海文化的基本精神。

作家通过对王琦瑶的命运书写,为一种已经远逝了的文化形态唱了一曲无尽的挽歌。

作品对上海文化精神的揭示,很多是通过上海的洋场和市井的场景描绘,通过对上海市民的日常生活方式富有文化意味的准确把握和精细描摹得以完成的。

而在人物的性格命运之中发掘独具特色的文化精神,并在历史变迁中揭示二者共与存亡的血肉关系,则是《长恨歌》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王琦瑶和程先生这两个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命运书写鲜明地体现了作品的这一特点。

作品的叙述语言精练老到、从容不迫,议论精辟有力、富有智慧,体现出作者对世事的渗透了解与颖悟。

3.《小鲍庄》答:《小鲍庄》是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第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文坛“文化寻根”热潮的兴起和蔓延,王安忆也开始以较为深邃的历史眼光和更加深刻的文化哲学视角思考民族文化的历史命运和这种文化制约下的民间生存。

《小鲍庄》以多头交叉的叙述视角,通过对淮北一个小村庄几户人家的命运和生存状态的立体描绘,尤其是捞渣这一人物具有象征意义的死,剖析了我们民族世代相传的以“仁义”为核心的文化心理结构。

儒家文化中的“仁义”精神中包含有善良、忠厚、团结、抗争等美好素质,但也不乏诸如顺天从命、愚昧迷信等文化劣性,小说通过捞渣之死“宣布了仁义的彻底崩溃”。

王安忆的这部文化寻根小说被认为是“寻根文学”中的优秀作品。

4.身体写作答:新女性主义的“身体写作”是一种不同于男性的女性写作方式,是指凭借身体的写作,在女性自己的肉体感觉和感官的基础上来观望和认识自己,来体验自己从女孩到女人的成长过程来抒发女性的性别之累和生存之痛。

陈染、林白是女性小说身体写作的代表。

幽闭空间中女性的自我幻想,情感的自恋,“寡居”于男性世界之外的女性与女性的交往,成为她们叙事的典型方式。

代表作品有《私人生活》《与往事干杯》《无处告别》《站在无人的风口》《嘴唇里的阳光》等。

5.个人化写作答:个人化写作,又称“私人化写作”,在90年代以后,或以“私人生活”为题材、个人话语为载体、以“自恋”情节为突出特征开始在文坛上弥漫。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女性写作”。

90年代女性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在取材上多以自身故事为蓝本,人物往往带有作家本人的影子,包括外貌、性情、爱好、经历等等,展现的都是“女性生活”场景,以自己的身体和生活为叙述对象,自言自语,充满了“自恋”的情结和声音。

代表作品有陈染的《私人生活》、林白的《一个人的战争》、徐小斌的《羽蛇》、海男的《我的情人们》等等。

二、简答题1.以两位女作家的创作为例,简要阐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的基本特征。

(首都师范大学2010年研)答:女性写作在新时期以来风起云涌,形成强大势头,似乎已成了当代文化的一种重要标志,这充分表现出了文学创作中强烈的作家个性、人物倾向和独特的创作诉求,产生了大量的女作家及作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及其特征有:(1)陈染的《私人生活》①简介主人公倪拗拗是一个患有幽闭症的年轻女子,她对人群、对喧嚣的公共生活有难以消解地憎恶,她完全沉浸于自己的内心生活中,有关死亡和彼岸世界玄妙的遐想在她头脑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她的性体验充满了病态的疯狂和骚动,她和禾寡妇之间的同性恋,她与教师T 之间的相互敌视又互为所需。

最后,在情人离去,母亲病逝等一连串风波的打击下,倪拗拗自我人格分裂,被送进精神病医院。

②特征不写主旋律大叙事,只写小我一己的窥探;不代国家、代他人立言,只写自我的小世界;不写启蒙救国,只写个人那份相对狭小的天地。

无疑,这样的写作实在难以逃离误区,但在大话、套话、谎话、黑话连天的时代,这种选择也充满着新的意味。

这种疏远于精神本质只面对身体肉体的实际状态的写作,无疑使作家所理解的真实世界和生命意义,都与过去有了相当大的差异。

也许这种趋于小我的真实的写作或私人化写作的文学史意义,并不在于她写了“私人”话语,而在于她在公众大话语盛行的时候,拓开了一种独特的私人经验,并将这种私人经验的合法性在90年代欲望化浪潮中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

(2)王安忆的《长恨歌》①简介平民女子王琦瑶,在年轻时代参加上海的选美活动,获“三小姐”一举成名,随即又成了国民党某要员的外室,辉煌与腐烂共生;中年时代蛰居上海弄堂,与一群游离于体制外的市民整日沉浸在怀旧中,并演出了一场多余人的爱情悲喜剧;老年时代适逢改革开放,旧上海的繁华梦又重新发出迷醉的诱惑力,结果吸引了一批粗鄙腐烂的寄生者,作为旧梦象征的王琦瑶被谋杀。

王琦瑶的一生都在怀念着年轻的繁华,透着美人迟暮的悲凉。

②特征a.当代女性写作强调主观化的视角,叙事主要体现为“个人记忆”风格,用以表现女性性别意识的自觉及女性特有的人生体验。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处处表现出一种普遍性和通常性,把女主人公当做一个公共性的人物来写。

b.整部作品从容不迫,舒卷自如,没有刻意的雕琢,一切都显得水到渠成。

小说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写了上海近四十年的命运,意蕴丰富地象征了上海的市民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与魅力,显然与以前通过一个艺术典型来图解意识形态化的历史是不一样的。

综上所述,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从寻找女性自我到认识并回归女性自我,其视线是从外部世界回归到女性本体。

在这一艰难的找寻过程中,女性文学逐渐成长,女性作家也一步步成熟起来。

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女性意识从失落到回归,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

王安忆、陈染作为当代女性文学作家中的佼佼者,其创作是中国女性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谈谈你对陈染、林白的女性小说的理解。

答:(1)陈染、林白的女性小说具有典型女性主义特征的私语化倾向这也是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最引人注目、遭非议最多的一脉。

在作家的作品中,女性意识不仅得到了明确的体认,而且开始从性别的自觉过渡到了话语的自觉。

这也使得中国文学中反传统叙事、反男性经验写作的真正的“女性叙事”初见端倪。

(2)对于陈染来说,她的笔所指向的完全是女性个体独特的经验世界她在创作中表现出一种明确的性别意识。

她规避历史、社会、人群而直视女性自我,在以个体生存状态和精神体验为创作主题的世界中,展现出女性独特的生存断面。

她用女性个人的体验方式来命名自我和存在。

从《嘴唇里的阳光》《在禁中守望》等中短篇小说到长篇小说《私人生活》,她都以一种近乎呓语式的内心独白体对女性的私人隐秘体验进行了大胆的挖掘和表现。

陈染不仅以她哲学化的生存之思向读者敞开了女性世界的神秘,而且还以她特殊的语言方式、感受,塑造了一种全新的文体。

这种文体到长篇小说《私人生活》中发挥到了极致,空灵、幽闭、诗意、悬浮、隐晦……女性感知的奇特和诡异扑面而来。

陈染作为一个思考着的女性,其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感受力。

她对女性心理的刻画,对纷乱的意象场面的描写和对各种感觉的把握都精妙准确,可见她对语言的锤炼功力。

(3)林白对女性的躯体和意识有着特殊的敏感与热情她的作品往往以回忆的方式,从对性感与性感区域的精确而感性的描摹出发,来确认一个女人成长的历程和性别意义。

林白在她的《守望空心岁月》《子弹穿过苹果》《回廊之椅》等小说中对于女性同性恋、自恋、恋父等尖锐而边缘性女性经验的言说,可谓率直而大胆,她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则更是在一种自传式的氛围中前所未有地凸显了一个女人成长历程中个别的、个人的铭心刻骨的记忆,并由此把女性的奇特经验渲染到了极致。

有人甚至认为它就是依照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埃莱娜·西克苏的“身体写作”原则来写的。

在这部小说中,林白对于多米成长历程中的描绘有着显而易见的自传色彩,而小说对多米女性意识和欲望的立体解剖也是中国女性主义写作的范例。

林白以她直率、洒脱、凄迷而富有魅力的文字将女性的情感和欲望用一种审美的方式激荡起来,有一种“语言的灵动扩张的美”;小说还追求一种激情的流淌和扩张。

她往往从一点开始,逐渐蔓延伸展,一泻千里,那种生命的含量和情感的力度给人以达到极致后的叙述快感。

三、论述题1.结合两部以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王安忆的创作特色。

(北京大学2010年研)答:王安忆是新时期一位重量级的女作家,她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精湛叙事艺术的作品,受到了普通读者的推崇和评论家的青睐。

其主要创作特色为:(1)风格多样在其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她不断地探索小说作为叙事艺术的最大可能的空间,在新时期文学的每一发展阶段,她始终是一位有活力的探索者。

从“雯雯系列”的理想化书写到反思文学的《本次列车终点》,到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小鲍庄》,到探讨男女两性的“三恋”,再到个人化叙事的《叔叔的故事》和《长恨歌》,每一次探索都体现了王安忆对文学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

(2)小说题材开阔,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意识王安忆既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如《富萍》,也常常对生命的形而上进行追问,如《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