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X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区探矿权评估报告鲁评报字(2011)第209号XXXXXXXXXX评估二0一一年十一月十日XXXX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区探矿权评估报告鲁评报字(2011)209号我公司接受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的委托,根据《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及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科学的原则,按照公认的采矿权评估方法,对XXXXXX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区探矿权价值进行了评估。
本公司组成项目评估小组,按照必要的评估程序对委托评估的采矿权进行了实地查勘、市场调查分析,对委估对象在评估基准日2011年9月30日所表现的市场价值作出了公允反映。
现将评估情况及评估基准日时点的评估结果报告如下:(一)矿业权评估机构机构名称:XXXXXX评估注册地址:XXXXXXXXX法定代表人:XXXXXX探矿权采矿权评估书编号:矿权评字[2002]015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859(二)评估委托人评估委托人: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三)评估围和对象根据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本项目评估对象为XXXXXX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区探矿权。
XXXXXX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区探矿权,矿区面积2.95平方公里,由18个拐点圈定:其拐点坐标为:点号 X坐标 Y坐标1, 111°23′45″ 24°40′36″2, 111°23′43″ 24°40′35″3, 111°23′45″ 24°40′30″4, 111°23′44″ 24°40′24″5, 111°23′48″ 24°40′16″6, 111°23′51″ 24°40′00″7, 111°23′24″ 24°40′00″8, 111°23′24″ 24°40′30″9, 111°23′15″ 24°40′30″10, 111°23′15″ 24°41′00″11, 111°23′00″ 24°41′00″12, 111°23′00″ 24°41′45″13, 111°23′30″ 24°41′45″14, 111°23′30″ 24°41′00″15, 111°24′15″ 24°41′00″16, 111°24′15″ 24°40′45″17, 111°23′45″ 24°40′45″18, 111°23′45″ 24°40′36″(四)评估目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拟对XXXXXX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区探矿权办理有偿出让手续。
为使出让的探矿权有一个公平合理的价值依据,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需对XXXXXX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区探矿权进行评估。
本项目评估即是为实现上述目的而为委托方提供公平、合理的价款参考意见。
(五)评估基准日根据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本项目评估基准日确定为2011年9月30日,评估报告中所采用计量和计价标准均为该基准日客观有效的价格标准。
(六)评估依据1. 行为依据《矿业权价款评估合同书》。
2.法律、法规依据2.1、《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修改颁布);2.2、《中华人民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日国务院令第152号发布);2.3、《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暂行规定》(2000年11月1日国土资发[2000]309号);2.4、《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74号)及《矿业权评估管理办法(试行)》;2.5、《国土资源部关于规矿业权评估报告备案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8]182号);2.6、国土资源部公告2008年第6号《国土资源部关于实施矿业权评估准则的公告》;2.7、国土资源部公告2008年第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的公告》。
3. 规标准依据3.1、《中国矿业权评估准则》(2008年9月1日起施行);3.2、《矿业权评估参数确定指导意见》(CMVS30800-2008);3.3、《矿业权评估指南》(2006年修改方案);4. 产权依据4.1、关于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蛇塘矿区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普查报告》矿产资源储量评审备案证明【桂资储备案[2011]30号】及评审意见书【桂储伟审[2011]14号】;4.2、《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蛇塘矿区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普查报告》;4.3、《华润水泥(富川)粉砂岩矿山基本设计》;4.4、评估人员收集的其他资料。
(七)评估原则本项目评估除遵循独立性、客观性、科学性及专业性等一般评估原则之外,根据采矿权的特性,又遵循如下原则:1.采矿权与矿产资源及有关的地质勘查资料相依托的原则;2.尊重地质科学及规律的原则;3.尊重资源经济规律的原则;4.遵守地质勘探规的原则;5.遵循矿山开发利用及其技术规的原则。
(八)探矿权概况1.矿区位置和交通矿区位于富川县城143°方向,直距约21km;白沙镇北约2km的南蛇塘村西南一带。
行政区域隶属富川瑶族自治县白沙镇管辖。
中心点地理坐标:东经111°23′40″,北纬24°40′20″;面积约1.2km2。
矿区距正在建设的厂址(大名塘)直距约4km,S20445省道从矿区西面经过,有机耕路相连通。
在建厂址距洛湛铁路1km,项目专用线可接轨于洛湛铁路上的罗山站。
在建厂址到贺州市公路运距45km,到市公路运距211km,到市公路运距381m,到省市公路运距381km;洛湛铁路通车后,到市铁路运距186m,到市铁路运距约500km。
市水路到市运距310km。
G207国道、S20445省道经过富川,交通便利。
2.矿区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矿区以地形为主,丘陵地貌,地势西面较陡,东面平缓;海拔标高150.7~395.2m;地表植被发育,以杂树、松树为主;山的东坡有部分旱地,种植果树、农作物等;东面和北面山凹有很少量农田。
矿区有一些桉树、松树等经济林木。
矿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充足,年均气温为19℃,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00mm,年均相对湿度75%。
3.地质工作概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区测队在本区进行了1/20万区域地质测量。
2007年7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对富川瑶族自治县境水泥用原料矿进行了地质调查。
2008年3月5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对南蛇塘矿区进行了余查野外地质工作。
提交了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蛇塘矿区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预查报告》,估算预测的矿石资源量(334)?约4000万吨。
2011年2月,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广西总队编写了《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南蛇塘矿区水泥配料用粉砂岩矿普查报告》,求得保有资源储量(333)3173.64万吨。
并经广西壮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以【桂资储备案[2011]30号】予以备案。
4.矿区地质概况4.1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有中泥盆统信都组、唐家湾组和第四系,由老至新分述之:4.1.1 中泥盆统信都组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上、下两段:下段灰~深灰、灰绿色泥质粉砂岩、钙镁泥质粉砂岩和细砂岩,夹铁泥质粉砂岩;局部相变为白云质岩。
半风化~风化后呈灰黄、紫褐色。
为矿层底板,厚度大于100m,未见底。
分布于矿区东部和南部。
但地表基本风化为粘土、粉砂质粘土。
上段灰~深灰、灰黑色粉砂岩、含泥质粉砂岩和石英(细)砂岩,局部夹铁质粉砂岩、铁泥质粉砂岩。
半风化~风化后呈灰黄、紫褐色;地表基本风化为粉砂质粘土、铁质粘土或含砾粉砂土。
厚140~250m。
为含矿层位,本次工作目标层。
分布于矿区中部大部分围。
地表风化后即为风化残坡积型的粉砂质粘土、粉砂土、铁质粉砂质粘土或含砾粉砂土。
4.1.2 唐家湾组灰黑~深灰色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隐晶灰岩。
厚度大于50m,未见顶。
出露分布于矿区西北、北部和西南部。
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
4.1.3 第四系根据岩性特征和成因分为两类:河流冲积型和风化残坡积型。
两者时代关系为并列关系。
下面分述之:河流冲积型上部为黄红~黄褐色粘土;下部为砂砾层。
主要分布于矿区西部的低洼地带和河流两岸,厚6~10m。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风化残坡积型主要为基岩的风化残坡积产物,为土黄、黄红~黄褐色粉砂质粘土、粉砂土、铁质粉砂质粘土或含砾粉砂土;主要分布于矿区地表、山坡及山凹地带,厚2.0~55.20m。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
为含矿层位,本次工作目标层之一。
4.2构造基岩地层呈层状产出,呈单斜构造,倾向西北,产状280°~330°∠16°~30°,一般倾角约24°。
矿区暂未见明显的褶皱和断层。
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
4.3岩浆岩矿区地表未见岩浆岩出露,仅在ZK404钻孔孔深80m以下见有灰色~浅红色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信都组中。
该花岗岩属侏罗系晚期的花山超单元花岗岩体。
矿区南部地层见有轻微变质现象,粉砂岩变质为石英砂岩,碳酸盐岩岩化。
5.矿产资源概况5.1矿床特征矿床属河陆相沉积碎屑岩型矿床。
矿层产于中泥盆统信都组上段的粉砂岩、石英(细)砂岩、含泥质粉砂岩层中,地表覆盖有厚度不一的风化残坡积层。
矿层由灰~深灰、灰黑色粉砂岩、含泥质粉砂岩和石英(细)砂岩组成,局部夹含铁质粉砂岩。
呈单斜层状产出,产状为280~330°∠16~30°。
半风化~风化后呈灰黄、紫褐色。
地表基本风化为粉砂质粘土、粉砂土或含砾粉砂土。
地表风化残坡积层亦属于矿层。
矿层出露标高200~350.94m,最大相对高差150.94m,出露长600m以上,宽300~500m,平均厚约80m,其中地表风化残坡积矿层一般厚2.0~45.50m,平均厚约22m。
矿区共发现2层矿,即根据岩性特征、空间分布和成因分为:下矿层:粉砂岩矿层、上矿层:风化残坡积型矿层。
两者在空间位置上呈下部、上部关系,上矿层覆盖在下矿层之上。
两者间以基岩面为分界标志,呈渐变过渡式接触。
下矿层:粉砂岩矿层岩性为灰~深灰、灰黑色粉砂岩、含泥质粉砂岩和石英(细)砂岩,局部夹含铁泥质粉砂岩。
呈单斜层状产出,产状为280~330°∠16~30°。
岩石呈中层状,致密块状构造,中细粒~粉砂质结构,较坚硬。
半风化后呈灰黄、灰紫、紫褐色。
矿层部结构中等复杂。
岩石节理裂隙较发育,层理和节理裂隙面上常见氧化的铁锈色。
矿层分布标高最高为312.50m,最低为200.0m,最大相对高差112.50m,出露长600m以上,宽300~500m,矿层平均厚约60m(铅直厚度约9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