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会计 内容

管理会计 内容

疑似题:第一章1.管理会计定义应该包括:(1)管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2)管理会计以企业为主体展开其管理活动;(3)管理会计是为企业管理当局的管理目标服务的。

2.管理会计的最终目标应设定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实现价值的最大增值,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具体:(1)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2)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

3.管理会计的职能(一)预测(二)决策(决策方案)(三)规划(预算)(四)控制(五)评价(六)报告4.管理系统包括:决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执行与控制系统5.职业道德胜任性保密性正直客观性第二章成本分类:按经济用途分类:制造成本,非制造成本按性态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机会成本:被放弃的次优方案所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称为已选中方案的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指产量向无限小变化时成本的变动数额沉没成本:指过去已经发生并无法由现在或将来的任何决策所改变的成本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历史成本法(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回归直线法),账户分析法,工程分析法变动成本法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在在产品计算是也不包括,完全成本法包括固定制造成本。

完全成本法:第一步计算销售毛利:1)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完工成本-期末存货成本)第二步计算税前利润:2)税前利润=销售毛利-期间费用变动成本法:第一步:计算边际贡献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变动销售成本+ 变动期间费用变动销售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变动)+本期完工成本(变动)-期末存货成本(变动)第二步:确定税前利润:税前利润=边际贡献-固定成本总额(当期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期间费用)产销不平衡的情况1、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按完全成本法>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确定的净收益2、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时按完全成本法<按变动成本法确定的净收益确定的净收益第三章本-量-利分析1 前提假设1.1 相关范围假设(1)期间假设(2)业务量假设1.2 模型线性假设(1)固定成本不变假设(2)单位变动成本固定假设(3)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线性假设(4)产销平衡假设(5)品种结构不变假设盈亏临界图:传统式,贡献毛益式,利量式第四章经济预算意义(1)经营预测是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基础和依据(2)经营预测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3)经营预测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基础预测的基本原则(1)延续性原则(2)相关性原则(3)统计规律原则(4)实事求是原则(5)成本效率原则销售预测:1.定性销售预测:判断分析法调查分析法2.定量销售预测趋势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季节预测分析法,购买力指数法利润预测:直接预测法,因素分析法某单位产品目标制造成本:单位产品预期售价*(1-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率)-目标利润总额/预测产量预测总成本经营成本:目标销量*计划单价(1-销售税金及附加率) –目标利润流动资金需要量预测;资金占用比例法,周转期预测法,因素预算法第五章短期决策1.差量法2.平衡计算法(成本无差别点法)3.贡献毛益法产品功能成本决策:价值=功能/成本即:V=F/C生产何种产品决策(1)不增加专属固定成本----采用贡献毛益法(2)若新产品投产发生专属固定成本时--扣除专属固定成本后的M亏损产品应否停产决策(1)实亏:销售收入小于变动成本,立即停产。

(2)虚亏:销售收入大于变动成本,有边际贡献的产品,不能盲目停产。

零部件自制还是外购决策(1)外购不减少固定成本以外购单价和自制单位变动成本大小比较(2)外购,自制生产能力可以转移以外购总价和(自制总成本+机会成本)大小比较(3)自制增加固定成本运用无差别点分析法半成品、联产品应否进一步加工决策加工后增加的收入>增加的成本-继续加工加工后增加的收入<增加的成本-立即出售根据成本分配生产任务的决策选择原则:相对成本判断可A可B时。

以绝对成本低为准;相对成本判断应该B,而绝对成本应该A时,优先A;相对成本、绝对成本一致A时,选A。

一种零配件分批生产的经济批量决策:A-全年产量Q-生产批量A/Q-生产批次S-每批准备成本X-每日产量Y-每日耗用量C-每单位零配件或产品的年储存成本T-年成本合计T=(Q-Q*Y/X)*0.5*C+A*S/Q成本斜率=(赶工成本-正常成本)/(正常时间-赶工时间)影响价格的基本因素(一)成本因素1、长期:成本+利润=价格2、短期:根据具体情况,如:特殊订货价格>单位变动成本(二)需求因素1、市场需求潜力:2、需求价格弹性:需求价格弹性=需求变动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大于1弹性大,小于1弹性小)(1)弹性大,商家涨价后,收入会下降。

因需求量下降要大于涨价速度,此时商家应采取降价策略。

(2)弹性小,商家涨价后,收入会增加。

因需求量下降要小于涨价速度,此时商家可采取涨价策略。

(三)商品的市场生命周期因素1、投入期:高成本高价格2、成长期:降价格3、成熟期:稳定价格4、衰退期:不断降价(四)竞争因素:激烈程度1、完全竞争:被动定价2、不完全竞争:部分定价权(五)科学技术因素新工艺新技术使旧的受到冲击(六)相关工业产品的销售量一,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决策1、成本加成定价法2、损益平衡法3、边际成本法4、非标准产品的定价5、特殊订货的定价1、成本加成定价法(1)计划成本定价法产品价格=单位预测成本+单位预测利润/(1-销售税率)单位预测利润=预测利润总额÷预测销售量(2)成本利润率定价法产品价格=单位预测成本×(1+成本利润率)/(1-销售税率)成本利润率=预测利润总额÷预测总成本×100%(3)销售利润率定价法产品价格=单位预测成本/1-销售税率-销售利润率例:5-25某企业计划投资300万元生产甲产品, 根据市场调查, 甲产品预计每年销售50万件, 总成本预计为500万元, 企业要求该项投资的投资利润率为25%, 销售税率为10%. 计算有关预测指标。

单位预测成本=500÷50=10元/件单位预测利润=75÷50=1.5元/件成本利润率=75÷500=15%销售利润率=75÷(500+75)/(1-10%)=11.74%产品单位价格为:(1)计划成本定价法(10+1.5)/(1-10%)=12.78元/件(2)成本利润定价法〔10×(1+15%)〕/(1-10%)=12.78元/件(3)销售利润率定价法10/(1-10%-11.74%)=12.78元/件2、损益平衡法P=(F+Y+QV)/Q(1-Tr)(保本点)3、边际成本法: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即边际利润接近0时,产品的利润最大,此时的价格、销售量最优。

二,以需求为基础的定价决策1、弹性定价法2、需求函数定价法3、反向定价法1、弹性定价法产品价格弹性的特点:必需品<奢侈品;低档品<高档品;无替代品<有替代品①P1=P*(1+(Q1-Q)/(Q*Ep))【例5-33】P185某企业计划年度产销甲产品25 000件,已知上年单价300元,销售量20 000件,价格弹性为-2左右,问:若保证目标销售实现的最优价格?当︱Ep︱=1,X=0,价格不变;当︱Ep︱>1,降价,△P=PX ;当︱Ep︱<1,提价,△P=PX 。

(X为价格变动率)②P1=P(1-(Ep-1)/2Ep))2、需求函数定价法:(1)需求函数:Q=a+bP其中:Q为需求量;P为价格;a为截距;b为斜率(2)收入函数:R=QP=P(a+bP)=aP+bP2其中:R为收入;Q为需求量;P为价格(3)成本函数:C=nQ+F=n(a+bP)+F= na+nbP+F其中:C 为成本;n为单位变动成本;F为固定成本总额(4)利润函数:A=R-C= aP+bP2-(na+nbP+F)= bP2+(a-nb)P-(na+F)对A求导P=(nb-a)/2b第六章存货决策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固定订货成本+变动订货成本+购置成本=F+A*P/Q+AUTCa-取得成本;F1-固定订货成本;A-某一时期存货需要量;Q-每次进货量;P-每次订货的变动成本;U-存货的单价储存成本=固定储存成本+变动储存成本=F2+Q*c/2式中:TCc-储存成本F2-固定储存成本;C-单位存货的变动储存成本。

存货的管理技术—ABC分类管理法按照存货种类和金额分类:A类:种类很少价值很大重点管理B类:种类较多价值较大次重点管理C类:种类很多价值很小一般管理【课堂练习1】已知A公司的下列库存信息及相关信息:(1)订货数量只能按100 的倍数;(2)年使用数量为300 000 单位(假定一年有50 周);(3)库存持有成本是商品购买价格的30%;(4)购买价格为每单位10 元;(5)订货成本为50 元/次;(6)公司希望的安全存量为1 000 单位(不包括运送期库存)(7)运送期为两星期计算:(1)最优经济订货量水平为多少?(2)若该店以此数量订货,则年平均库存持有成本为多少?年存货总成本为多少?(3)每年的订货周期为多少周(四舍五入取整)?(4)库存水平为多少时应补充订货?【课堂练习2】某公司每年需用某种材料6000 件,每次订货成本为150 元,每件材料的年储存成本为5 元,该种材料的采购价为20 元/件,一次订货量在2000 件以上时可获2%的折扣,在3000 件以上时可获5%的折扣,请问公司采购多少时成本最低?第七章风险价值指投资者由于冒风险进行投资而获得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的额外收益,又称风险收益,风险报酬。

1)风险是可以量化的2)不确定性则是不可以量化的。

风险的类别1、市场风险(系统风险)2、企业特有风险(非系统风险或个别风险)1、风险报酬(RR=b•V)2.必要报酬(K=RF + RR= RF + b•V)例:某企业拟投资B项目,已知该项目风险量化为1.2,以往投资报酬率平均为16%,平均风险为1,国债利率为10%,试确定该项目的必要报酬率。

b =(16% -10%)/1 = 6%K = 10% + 6% ×1.2 = 17.2%投资第一、按投资范围(对象)不同1)生产性资产投资(对内投资)(1)固定资产投资(长期投资)(2)非固定资产投资(营运资产或流动资产投资)2)金融资产投资(对外投资、证券投资)第二、按投资方案的相互关系不同1)独立性投资2)互斥投资3)先决投资投资方案选择前,必须先进行的投资。

4)重置投资营业现金流入量= 销售收入(现金收入)- 付现成本(公式一)=销售收入-(成本-非付现成本(折旧))=销售收入-成本+折旧=利润+折旧(公式二)某方案有效期内现金净流量总额= 该方案有效期内现金流入量总额- 现金流出量总额=(营业现金流入量总额+残值+收回垫支流动资金)-(投资成本+垫支流动资金)=(利润总额+折旧总额+残值+收回垫支流动资金)-(投资成本+垫支流动资金)=利润总额因此,项目整个有效期内:现金净流量总额= 利润总额长期投资的特点•1、投资金额大•2、影响时间长,资金占用时间长•3、涉及货币的时间价值•4、风险大例:某工程项目需要7年建成,每年初投资6亿元,资金由银行贷款解决,贷款利率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