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 专题二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1
(2)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镇压太平天国;镇压“教案”:1870年天津 教案;镇压义和团:1899袁世凯;1901《辛丑 条约》规定中国政府应该尽镇压中国人民反帝 的义务。
1870年6月21日,天津天主堂发生婴儿夭折事件,法国领事丰 大业开枪射击天津知县刘杰,引起民教冲突。事发后,法国军舰 开到天津进行威胁,英、美、德、意等六国军舰亦结集天津一带 示威。曾国藩、李鸿章赴津查办,力主委曲求全,避战求和。结 果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马宏亮、崔福生、冯瘸子等),充军流 放25人,并将天津知府张光藻、知县刘杰被革职充军发配到黑龙 江,赔偿外国人的损失46万两银,并由北洋通商大臣崇厚出使法 国道歉。李鸿章也认为“冀终归于一命一抵了案”。曾国藩被痛 骂,“外惭清议,内疚神明”,一年后即去世。(中西文化差异)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24
义和团散发揭帖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
原。不下雨,地发干,都是教堂遮 住天。女无节义男不贤,鬼孩不是 人所产。如不信,请细观,鬼子眼 珠都发蓝„„神也怒,仙也烦, 一等下凡把拳传。焚黄表,生香烟, 请来各路众神仙。不用兵,只用拳, 要杀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拔电杆, 海中去翻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 英美俄德哭连连。洋鬼子全杀尽, 大清一统太平年。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9
二、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1、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
(1)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 1841年5月三元里抗英;1862年太平军重创“常 胜军”;1895年台湾人民抗击日本侵略(黑旗军 总兵刘永福)。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20
(2)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842关天培血染虎门;1894“致远”舰管带邓世 昌殉国。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21
二、 抵御外国武装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2、粉碎瓜分中国的图谋
(1)边疆危机和瓜分危机 19世纪70-80年代:边疆危机;1894年甲午战后, 瓜分图谋高潮。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22
(2)义和团运动与列强瓜分中国图谋的破产
枣庄学院思政部
10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2、政治控制 (1)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 一鸦时期,通过妥协派贵族对政府施压;二鸦 《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1861年开始 英、法、俄、美等国相继在中国建立公使馆。 享有领事裁判权; 把持中国海关 :总揽海关权利的海关总税务司 和设在各海口的税务司都是由外国人担任,英国人 赫德把持中国海关总税司近45年。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26
三、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 2、民族意识的觉醒
(1)“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和早期的维新思 想
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1841年林则徐把所搜 集到的有关西方国家的史地资料编成《四洲志》初稿。 魏源1843年编写成《海国图志》一书,提出了“师夷长 技以制夷”的思想。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8
(2)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创办报刊、杂志,翻译出版书刊,广学会《万国 公报》“印度隶英十二益说”;宣扬种族优劣论;炮 制“黄祸论”,1895《黄祸图》正式的名称是德意 志第二帝国皇帝威廉二世所题的“欧洲各民族,保 卫你们的信仰和家园!”。
居中手持剑的人物是天使长圣米 迦勒,其他手持武器者代表欧洲的 基督教徒,右后方的佛像与龙是代 表东方,指的是中国等亚洲黄种人。 该图说的是希望欧洲人能在天使长 圣米迦勒的带领下,击败来自东方 的佛与龙,保卫欧洲人的信仰与家 园。
枣庄学院思政部
5
割占领土
俄国:1858年《瑗晖条约》,割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 多万平方公里;1860年《北京条约》割乌苏里江以东近40万;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割中国西北44万;1881《改订 伊犁条约》等,割西北7万多。 日本:1895《马关条约》割台湾全岛、澎湖列岛。
2013-8-4
第二专题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给中国带来什么?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
反对外国侵略斗争的两条线索,三个基 本问题
这两条基本线索是:①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 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才造成中国近现代的落 后——正确认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本质; ②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正是由于 中国各阶层民众的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和爱国主 义的传统,才使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 三个基本问题是:资本-帝国主义侵略究竟给中 国带来了什么?反侵略斗争的意义是什么?中国 人民反侵略斗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枣庄学院思政部6源自划分势力范围 俄:租旅顺、大连;划长城以北;德:租胶洲 湾,划山东。英:租威海卫、新界;划长江流域; 法:租广州湾,划两广、云南。日:划福建。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7
霸占土地,设立租界
帝国主义在中通商口岸划出的作为外侨“居留和 经商” 的一定区域,不受中国法律制约,成为 “国中之国”,是列强对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各种侵 略和罪恶活动的据点。 1845年,设上海英租界,1854年7月,英法美3国 成立联合租界。1860年,英国首先在天津设立租界, 最高峰时有9个国家在天津设立租界。 在中国领土驻兵:关东军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2
(3)扶植、收买代理人 奕欣、文祥(中);曾国藩、李鸿章;慈禧;袁世凯 等。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3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经济掠夺 (1)控制中国的通商 口岸 1842《南京条约》5 口通商;1858《天津 条约》10口通商; 1860《北京条约》开 天津;陆路开伊犁、 喀什格尔等商埠。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27
魏源《海国图志》序、卷二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 (和)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问曰:既款之后,如之何?曰:武备之当 振,不系乎夷之款与不款。既款以后,夷瞰我虚 实,藐我废弛,其所以严武备、绝狡启者,尤当 倍急于未款之时。所以惩具文、饰善后者,尤当 倍甚于承平之时。未款之前,则宜以夷攻夷;既 款之后,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 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28
早期的维新思想
时间:19世纪70年代 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等人,要学习西 方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同时也应吸纳西方的政治、经济 学说。 思想主张:①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列强进行商战;②文化: 建立新式学校,学习西方文化;③政治:建立议会,实现君 主立宪。④局限: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行动。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4
(2)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 一鸦:协定关税订入条约,中国逐步丧失关税自 主权。二鸦《天津条约》:外国商船可自由转口, 不需要重新课税。 19世纪50年代起,外国人逐步控制了中国海关 的行政权。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5
(3)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
①凭借不平等条约,倾销商品(鸦片),取得廉价原 料。—中国民族企业和传统手工业产品受到排挤 ②直接在通商口岸开设洋行,经营进出口贸易。—逐步 控制了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③在中国开工厂、办银行、修铁路、开矿山,获取超额 利润,压制中国微弱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4
(2)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 割占领土
英国: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1860年《北京条约》 割九龙;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新界等地。 葡萄牙:1849年,强占澳门半岛;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 约》,永久居住并管理澳门,不得让与他国。
2013-8-4
2013-8-4
曾国藩
枣庄学院思政部
8
(3)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战争赔款: 一鸦,英国广州赎城费600万+《南京条约》 2100万银元; 二鸦,英法各得800万两白银; 甲午战争,日本《马关条约》2亿两白银+赎辽 费3000万两+守备费150万; 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4.5亿两,分39年 偿清,本息合计达9.82亿两。
英国怡和洋行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6
(4)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①外国资本垄断中国近代工业,中国民族工 业难以独立发展。 ②迫使中国举借外债偿付赔款,以关税和盐 税为担保,扼住了中国财政的咽喉。 ③在中国设立银行,进行资本输出。1845英 国丽如银行; ④控制中国的交通运输业,铁路、航运业 ⑤对中国的农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17
一、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4、文化渗透 (1)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 刺探收集军事政治情报;霸占土地,建造教堂; 包揽词讼,包庇不法分子。
1858《天津条约》签订后,传教士在各地进行传教工作。享有建造教堂、 治外法权、以及“宽容条款”所赋予的特权。“宽容条款”:中国基督教 信徒可以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许多地痞流氓也混入教会,横行乡里。治 外法权:传教士不受中国法律的制裁。 外国传教士获得了在中国任何地方租买土地和盖房的特权,为外国传教 士在中国内地霸占地产—民教纠纷、教案的隐患。 外国传教士传入基督信仰,和中国本土文化冲突,基督教与中国传统的思 想、信仰、风俗习惯不相容。传教士企图改变中国礼俗,反对敬祖、祀天, 把深入群众的佛教和道教说成邪教,引起民众反感,教堂散布穷乡僻壤, 干涉迎神祭祖仪节,经常与民间发生摩擦。
2013-8-4
枣庄学院思政部
9
抢劫财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抢劫焚烧圆明园;1900年 8月,八国联军抢劫颐和园。
2013-8-4
颐和园的前身是清漪园,是圆明园的属园。为清乾隆十五年 (1750年)乾隆皇帝为其母后助寿而建。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 联军焚毁。1888年,清光绪年间,慈禧利用海军军费和其他款 项在遗址上重建,并改名为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遭八国联 军严重破坏,1903年修复。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去世。 颐和园作为皇家园林的使用功能从此结束。1911年,辛亥革命 成功,清王朝被推翻,颐和园作为公园对外开放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