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工作计划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一、指导思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达到此一目标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长期以来,学科本位主义思想人为造成了知识的分割和学校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在学校中开展综合实践学习活动,有利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社会,参见社会调查访问、课题研究和社区服务,既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也进一步加强对个人与自然、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表象与心灵关系的理解,从而树立正确的自然意识、社会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活动原则
1、系统性原则
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必须纳入学校课程管理体系中并与学校课程形成合力。

以学科课程学习为基础,在学科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两者之间形成密切联系和相对张力,相得益彰,最大可能的节约和利用现有教育资源。

2、理论联系实践原则
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就能保证综合性实践活动少走弯路。

同时,具体的综合实践活动又会对既有理论形成反馈、修正和补充,通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断完善我校综合性实践活动的项目内容。

3、实践性原则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实践。

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的能力。

因此,学校综合实践课程和活动的开展必须以可操作性为前提。

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社会观和人生观。

4、主体性原则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和学校仅在活动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活动指导和物质支持,学生要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学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和自我发展,自始至终都要体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三、活动内容
1、以学科教学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
在高年阶段,以语文、数学、自然科学、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为依托,综合多种学科知识开展研究性学习。

语文学科主要开展以《体验探究》和《阅读积累审美》为主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活动;数学学科主要瞄准数学学科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开展《生活中的数学》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自然科学主要以“人与自然”“科学与我们的生活”为主题开展社会科学小研究活动。

以上各项研究性学习,虽然以某一种学科知识为基础,但在实际操作中均跨越了学科的分界走上了综合性研究的道路。

现在以图表的形式表现如下:
2、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依托的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
以学校德育教育为依托,充分利用我区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我区是,最早的人文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左转》中的奚仲造车,战国时期孟尝君被封薛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历史传说,“弹铗而歌”“焚券市义”“狡兔三窟”“鸡鸣狗盗”的故事家喻户晓;毛遂自荐,凿壁透光,二疏分金中的毛遂、匡衡、疏广疏受叔侄均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近现代,临城大劫案有民国第一案之称,抗日战争时期的台儿庄大战闻名中外,著名的铁道游击队和运河支队的战斗故事至今传唱不绝,以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开发历史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系列活动,将使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同时,把我校已经形成传统的小交警培训与上街执勤和每年两次到福泉居委会敬老院开展的社区服务活动纳入综合实践活动之中,将历史的自豪感与服务现实、奉献社会的意识在学生头脑中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了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服务的文化厚度。

图表标示如下:
3、以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和艺术教育为依托开展网络应用性技术和民间艺术开发
以信息技术教育为依托,丰富网络技术教育的内容,帮助学生文明上网,以资料搜集处理为主,开展电脑绘画、网络技术交流以及班级主页和个人博客的制作活动,指导学生学会科学的运用网络,提高自己的电脑操作水平,掌握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民间艺术文化发达,历史源远流长,是闻名遐迩的唢呐之乡、剪纸之乡,夏庄的石雕、洛房泥塑就颇负盛名,借助地方艺术文化资源,我校准备开展民间音乐、剪纸、泥塑等综合性实践活
四、活动安排
1、启动阶段
开学初,由教导处和教科室牵头,与学校各科室协商,确定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

由学校制定出翔实可行的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作为学校工作计划向全体老师传达。

组织教师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理论,统一认识,明确要求,合理分工,形成制度,全面启动综合性实践活动。

2、实施阶段
根据学校综合性实践活动实施方案,严格课程管理,落实既定的各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内容,通过规章制度保证活动的有序化和真实性。

3、检查反馈阶段
定期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存在的不足及时反馈,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意见,保证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质量,促进活动的顺利进行。

4、总结提升阶段
学年末,对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总结,结合具体实践补充、修订、完善有关理论和操作程序标准,为今后综合性实践活动的质量提升做好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