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艺术概论基本论述题

艺术概论基本论述题

论述1、论述艺术生产的意义与特征(要点)艺术生产,既不像一般物质生产那样,完全基于实用的目的,生产人类必需的生活用品,也不像一般精神生产那样,是一种纯粹的理论演绎和概念论证,而是将自己的主体精神和审美意识渗透于生产过程,并物化为审美产品的活动。

艺术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统一。

艺术生产,就是以审美思维和审美物化为手段,进行艺术创作和制作的活动。

艺术生产,是艺术掌握方式的重要方面,是艺术创制的精神实践和物质实践的统一。

艺术生产包括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艺术生产涵盖艺术思维的过程,但不能取代艺术思维的方式,艺术思维方式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认知和反映,艺术生产则主要是对客体世界的变革与创造。

由于艺术生产同时具有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特性,因而在生产过程中就要既遵循精神生产的一般规律,也要遵循物质生产的一般规律;由于艺术生产具有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许多不同的特点,因而艺术生产就不能完全遵循一般精神生产或物质生产的规律,而要在此基础上,遵循与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属于艺术生产特有的规律。

艺术生产的规律,是艺术整体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活动多种规律中的一种。

艺术生产的规律,就是在艺术规律的规范和制导下,遵循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基本原则,按照美的规律和艺术特性的要求,创制审美产品的一般性规律。

艺术生产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精神性与物质性的统一。

第二,审美属性与商品属性的并重;第三,创造性与工艺性的结合。

第四,个体生产与集体生产的交叉。

2、论述艺术意境的审美特征(要点)第一,情景交融。

又可分作两个类型,其一,景中有情,即景生情;其二,情中见景,即“情生景”。

(6分)第二,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人们对于和谐美意境的创造和追求。

意境,应是实境和虚境相互转化和融合的结果。

(6分)第三,意与境谐。

即指主体在艺术活动中得以升华的审美精神和生命意识与作品中建构而成的具有浓郁美感氛围的交融与和谐。

(6分)第四,韵味无穷。

是指意境中那种使人得到美的感染的韵致、情趣和滋味。

又可具体从空灵、飞动、含蓄等方面来阐述。

(7分)1、论述艺术活动中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要点)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其内在结构是有继承性的,这种继承性,反映着社会意识形态和人们审美观念的连续性。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首先表现为对本民族艺术遗产的继承和接受。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还表现在对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借鉴。

艺术的历史继承性,在艺术的形式与技巧、内容、审美观念和创作方法等方面均有突出的表现。

首先,体现在艺术的形式方面,许多艺术种类基本形式特点的形成,都经历了若干年代和无数艺术家的努力而逐渐成熟和完善起来的;其次,表现在内容方面,艺术的继承性也是很明显的;再次,表现在民族的审美观念及其创作方法上,这种历史的继承性更是潜在的、在整个艺术传统中起着主导作用的。

(13分)艺术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除旧布新、推陈出新的过程,其间,继承与创新是紧紧连在一起的,没有继承,便不会有创新;没有创新,继承只能是一句空话。

在这对范畴中,继承是手段,创新是目的。

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

为了创新,就必须批判地继承前人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就要坚持批判的原则,对过去的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同时,在艺术活动中,又要坚持艺术内容、艺术形式、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创造,不断适应新的时代人们对于审美文化和艺术的需求。

(12分)2、论述艺术形式组合的基本法则。

(要点)其一,整齐纯一,亦称齐一、单纯齐一、整齐一律。

这一法则体现为最基本、最简要的形式组合,意在造成明朗、井然的状态或严整、划一的气氛。

(4分)其二,对称均衡。

对称是生物体自身结构的一种合规律性的存在方式,均衡是对称的延伸,又多了一些变化。

对称均衡比整齐纯一更富有变化,在艺术中体现的是对立的统一。

(4分)其三,节奏韵律。

节奏是一种有规律的反复呈现,具有很强的秩序感,注重在时间及空间的变化组合。

不同的节奏传达出不同的情绪,而在节奏的变化中溶入特有的情韵和情调,使之通过声韵和节律的变化,具有了某种声音的色彩感,就是韵律。

(4分)其四,调和对比。

是矛盾着的事物的两种状态,或在矛盾中趋向统一,或在统一中呈现对立。

调和是把相近的不同事物相并列,将差异引向一致,对比是把差异更大的事物相并列,使其在统一体中呈现强烈的对比和差异。

(4分)其五,比例,是事物的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在体积、重量、长度等量的方面的关系,符合认的感官和心理要求的,亦即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比例关系,就是美的比例。

(4分)其六,多样统一,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则,是对形式美其他一切规律的集中概括,也是艺术创造辩证法思想的体现。

多样即指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个性,统一则是指个性事物间所蕴含的整体性和共性。

多样统一,一方面展示出形象的诸种形式因素的多样性和变化,同时又在多样性和变化中取得与外在事物联系的和谐与统一。

(5分1、论述艺术作品的三个基本层次(要点)其一,艺术作品的语言层。

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选择运用一定的物质媒介材料,按照一定的美学规律,进行排列组合而构成的表现手段或表现方式。

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艺术活动的每一个种类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8分)其二,艺术作品的形象层。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从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与内部主观世界中高度集中、概括、创造出来的,既包括性格鲜明的各种人物形象,也包括具体、生动、完整的各种生活画面;既包括情与景融汇互化的各种境界,也包括由纯粹的物质媒介材料构成的各种形式结构。

(9分)其三,艺术作品的意蕴层。

艺术形象及它的高级形态意境与典型,具有深邃的启示性,启示着人们透过作品的多元的形象形态,去联想,去追索,去领悟隐匿在艺术形象之外的艺术意蕴。

(8分)2、论述艺术创造的主要审美心理要素。

(要点)艺术创造的心理活动,经历了一个由审美感觉、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联想、审美情感、到审美判断等若干审美心理要素构成的过程,并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

(5分)审美感知,包括审美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的主管映像,审美感觉是人的一种特殊感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综合的整体的把握,审美知觉的对象是事物的审美属性;审美想象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有目的的组织和改造,创造新的艺术形象或情境的过程,想象又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艺术家的创造活动主要依靠创造性想象;审美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的心理反映,审美情感则是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所做出的一种心理反映;审美理解诗人在审美过程中对主体与审美对象的相互联系、内容与形式的审美特性及其规律的认识、领悟和把握。

(每要素得5分)论述题、鉴赏题:1、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怎样欣赏中国古典园林的美。

答:作为实用艺术之一,园林艺术的基本特征同样是实用性与审美性、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

但是,一般讲,园林的实用功能主要是供人游憩玩赏,这种特殊的使用功能要求园林更加侧重于审美性和艺术性。

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史上,许多动人的诗词歌赋,是凭借园林景物抒发出来的,许多绘画也是描绘园林的美景;许多文学作品同园林分不开,有些戏剧故事也是在园林中发生的。

可见,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同中国绘画、诗词、戏剧、文学有着密切联系,具有文化、历史、美学和艺术等多方面的价值。

所以欣赏中国古典园林,不但要欣赏它的自然美、建筑美,还要注意欣赏它的文化美。

中国园林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沃土,因而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色彩。

由于中国古典园林将风景美、艺术美和文化美融为一体,因而更加富有魅力。

它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美学思想,如:颐和园就采用了借景、分景、隔景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创造空间美感。

整个园林的设计有层次,有变化,虚实相生,曲折含蓄,咫尺山林,韵味无穷,风景时而开朗,时而隐藏,犹如一幅逐步展开的画卷,让人回味无穷,颇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雅趣,在有限的环境中创造出无限的意境来。

2、从哪几方面说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独具特色?答:中国画:简称“国画”。

是东方绘画体系的主流。

其特点是:一、表现在工具材料上,采用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

因此,中国画又可称之为“水墨画”或“彩墨画”。

二、在构图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即可移动的远近法),使得视野宽广辽阔,构图灵活自由,画中的物象可以随意布置,冲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中国画营造的空间多种多样,但其中最主要的有三种,即:全景式空间、分段式空间和分层式空间。

三、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结合,相互补充,形成中国画独特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四、中国画的特点来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和丰富的美学思想。

1.试论宗教对艺术发展的影响。

宗教对于艺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发展提供了宗教的内容与题材;同时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第一,表现在艺术被宗教用来宣扬和传播自身,同时宗教也为艺术提供了自身的题材与内容。

并且艺术创作与其直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成为了艺术所不可忽视的发展因素。

而宗教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它致力于从世界获得一种自由,致力新关系和新理解的行动自由。

其次,在某些方面宗教对艺术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

艺术常常被宗教用来宣传和形象地描绘宗教自身的教义,给了艺术在人力、物力等多方面的较大的支持,使许多艺术家有了更加广泛的进行艺术实践的机会,使宗教从客观的角度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壮大。

同时,宗教产生的形式多样的艺术传播形式也大大地促进了世界各国以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

第三,表现在宗教具有阻碍艺术发展的作用。

宗教它把艺术限定于宗教所规定的范围和式样中,以理论的形式影响了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活动,在一定程序上阻碍着艺术的发展,造成这个时期的艺术沦落为宗教服务工具,受到严重的破坏,和畸形发展。

也极大的阻碍了中世纪欧洲文艺的发展,导致了中世纪艺术的普遍衰落。

1.“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首先,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生产本身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才从物质生活中分化出来的。

其次,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生产理论告诉我们,艺术作为审美主客体关系的最高形式,艺术美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艺术是对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另一方面艺术又凝聚着作家艺术家主观的审美理想和情感愿望。

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

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