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成语)运用卷[见学生用书P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宋小宝不愧是小品王,他幽默风趣的表演总是逗得观众们忍俊不禁....。
B.闻一多先生在演讲会上怒斥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慷慨淋漓....,振奋人心。
C.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老师,一生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栋梁之材。
D.小明同学积极向王老师请教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他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称赞。
【解析】A项“忍俊不禁”指忍不住要发笑。
符合语境。
B项“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
符合语境。
C项“诲人不倦”指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符合语境。
D项“不耻下问”指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符合语境。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这俩人虽然是孪生兄弟,但性格却迥乎不同....。
B.青春有着不可思议的伟大力量,他催发青年人的躯体,启迪他们的智慧,同时也灌输..热烈的感情。
C.大家劝他不要为一点小事就整天怏怏不乐....,他总是不听劝说。
D.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解析】A项“迥乎不同”指很不一样。
符合语境。
B项“灌输”指把流水引导到需要水的地方;输送(思想、知识等)。
符合语境。
C项“怏怏不乐”指不满意、不高兴的样子。
符合语境。
D项“兀兀穷年”指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勤劳不懈。
比喻做事不辞劳苦。
犯了望文生义的错误。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B.高老头站起来语无伦次....地说了半天,人们也没听清楚他到底想说什么。
C.附近的村子里有一户人家,上午刚给儿子办完婚礼,下午女儿不小心出了车祸,真是祸不单...行啊!D.这个孩子天生胆小,在大庭广众....的场合更不敢说话了。
【解析】A项“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
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符合语境。
B项“语无伦次”指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
符合语境。
C项“祸不单行”指不幸的事接二连三地发生。
与“上午刚给儿子办完婚礼,下午女儿不小心出了车祸”的语境不符。
D项“大庭广众”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符合语境。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他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B.在“辉煌共和国”读书活动中,某市涌现了35个先进集体和500多个先进个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不胜枚举。
C.某市交警支队党委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深入保辖区,与辖区民警一起指挥疏导交通。
D.人人都有烦恼。
没有难题困扰的人生只能是一个幻想,如同是沙漠中的海市..蜃楼..。
【解析】A项“颠沛流离”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符合语境。
B项“可歌可泣”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不符合语境。
C项“以身作则”指以自己的行动做出表率。
符合语境。
D项“海市蜃楼”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
现多比喻虚无缥缈的事物。
符合语境。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我们是心有灵犀....的知己,总是分享生命中的喜悦,友谊是我们生命中最珍贵的一页。
B.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作,不只是作者悲天..情感的宣泄,还表现..悯人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老师批评了他,他还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明显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D.许多年轻人总是盯着电脑不放,即使在地铁上也目不窥园....地盯着手机,所以眼睛总是干干的,时不时地还有灼热刺痛的感觉。
【解析】A项“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
现多比喻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符合语境。
B项“悲天悯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符合语境。
C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符合语境。
D项“目不窥园”比喻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
不符合语境。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人生就像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歌,有低潮部分,也有高潮部分。
就像人生一样有低谷,但也总会有高潮的喜悦。
B.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森林里几声野兽的嘶鸣令人毛骨悚然....。
C.生活中既有阳光灿烂的日子,也有不期而至....的风雨。
D.运动会入场式上,运动员们昂首挺胸耀武扬威....地步入会场,博得全场的阵阵掌声。
【解析】A项“耐人寻味”指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符合语境。
B 项“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
符合语境。
C项“不期而至”指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符合语境。
D项“耀武扬威”指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多用于贬义。
不符合语境。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A.父亲的诘问..让儿子瞠目结舌,无言以对。
B.美德会从贫困笼罩..不到的缝隙里透露出光芒,引起伟人的注目和重视,博得他们的爱护。
C.期末考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开始筹划即将开始的暑假生活。
D.老李是个直肠子,说话总是锋芒毕露....,不会委婉含蓄。
【解析】A项“诘问”指追问;责问。
符合语境。
B项“笼罩”指像笼子罩在上面;遮盖;比喻某种气氛或局面。
符合语境。
C项“如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符合语境。
D项“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不符合语境。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这部书研究视野宏大而详尽,成为现代生物学的奠基..之作。
B.人生在世,不要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与人斤斤计较。
C.工信部6日发布了惊心动魄....的消息:正式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
D.美国政府发动的关税战,令加利福尼亚州农民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失去中国市场无法承受由此造成的损失。
【解析】A项“奠基”指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符合语境。
B项“微不足道”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一提。
符合语境。
C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
不符合语境。
D项“忧心忡忡”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
符合语境。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他出生在意大利的富足家庭,父亲是钢铁大亨,其家族企业涉足..50多个国家。
B.看云识天气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C.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D.钱学森为中国科学事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建立了卓越功勋,在国内这是妇孺..皆知..的。
【解析】A项“涉足”指进入某一环境、境界或范围之中。
符合语境。
B项“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识别。
不符合语境。
C项“血气方刚”形容青年人精力正旺盛。
符合语境。
D项“妇孺皆知”指妇女、小孩全都知道,众所周知。
符合语境。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春暖花开,听说明天要去春游了,一些学生上课都心不在焉....了。
B.西湖盛景中最能让中国文人气冲斗牛....的是苏堤和白堤。
C.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D.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军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小伙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解析】A项“心不在焉”指思想不集中。
符合语境。
B项“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冲天或气势很盛。
不符合语境。
C项“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符合语境。
D项“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符合语境。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A.党和政府深入实际考察研究,决定免去农民的诸多苛捐杂税....,从而合理地减轻农民的负担。
B.同学们对乱丢垃圾和随地吐痰的行为深恶痛绝....。
C.戴维8岁时就曾写过长达58页的带插图的侦探“小说”,虽然那不过是一个孩子的幼稚..之作,但他父亲却一丝不苟地将这“小说”打印出来,完好地保存至今。
D.红军越过老山界后非常疲倦,躺在地上不一会就酣然入梦....了。
【解析】A项“苛捐杂税”指反动统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税。
不符合语境。
B项“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符合语境。
C项“幼稚”指幼儿;儿童;见识少;没经验。
符合语境。
D项“酣然入梦”形容甜美、畅快地入睡。
符合语境。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A.王大爷的晚年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到最后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B.即使走到天涯海角....,我也忘不了家乡吃的小米饭,唱的信天游,住的土窑洞。
C.这都快六月了,连日下雨,天气凉爽,人们都在疑惑今年夏天怎么姗姗来迟....。
D.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
【解析】A项“马革裹尸”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不符合语境。
B项“天涯海角”形容极远的地方,或相隔极远。
符合语境。
C项“姗姗来迟”原形容女子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比喻走得缓慢从容。
现在形容慢腾腾地很晚才到来或来得很慢。
表示迟来、迟到的意思。
符合语境。
D项“浩浩荡荡”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符合语境。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最近市有关部门联合行动,迅速取缔..黑网吧,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B.他年方十一,却已能绘出如此意境空灵的山水画,的确令人刮.目相待...啊!C.虽然我们居住的地球看起来是很大的,但是与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却是很渺小..的。
D.可回收物,是指废纸张、废塑料、废玻璃制品、废金属、废织物等适宜回收、可循环..利用的生活废弃物。
【解析】A项“取缔”指明令取消或禁止。
符合语境。
B项“刮目相待”表示用新眼光看人。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选项中没有提到原先如何,所以运用语境错误。
C项“渺小”指微小。
符合语境。
D项“循环”指事物周而复始地运动或变化。
符合语境。
14.下面语段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人们都知道,曹雪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文学大师。
他曾自述,为写《石头记》(即《红楼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真可谓沥尽心血....方成巨著。
时至今日,这部书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流传海内外,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而曹雪芹的富贵出身和显赫家世,在历史上也一直是鲜为人知....的。
A.当之无愧B.沥尽心血C.家喻户晓D.鲜为人知【解析】A项“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符合语境。
B项“沥尽心血”比喻付出了全部精力。
符合语境。
C项“家喻户晓”指家家户户都知道。
符合语境。
D项“鲜为人知”指很少有人知道。
从句中的“也”字分析,“曹雪芹的富贵出身和显赫家世”一句与上文的“家喻户晓”并列,所以“鲜为人知”应改为“广为人知”或“人所共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