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

2012年第24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2012No.24收稿日期:2012-04-10,修回日期:2012-06-13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中的法律问题研究”(10YJA820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推进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展的政策法律对策研究”(11YJC820127)doi :10.3969/j.issn.1000-7695.2012.24.026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姜国峰(保山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部,云南保山678000)摘要: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有利于联盟形成尊重他人智力成果的良好氛围,提升联盟行业获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维持拥有核心技术的联盟的稳定。

但近年来,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始终不理想。

这与知识产权战略意识欠缺、知识产权尊重意识不够、知识产权主体意识存在分歧等因素影响有关。

需要从培养观念、形成文化氛围入手,以形成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优势培育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的投入体系,实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稳定与知识产权文化内涵丰富的共振。

关键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知识产权中图分类号:C93-05;F2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2)24-0113-05Intellectual Proper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JIANG Guofeng(Marxist Theory Teaching Ministry ,Baoshan College ,Baoshan 678000,China )Abstract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s conducive for alliance to form a good atmosphere of respect-ing others ’intellectual products ,enhance the profitability and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alliance and industry ,and main-tain the stability of the alliance with core technology.In recent years ,however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China's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has always been unsatisfactory.There are many factors to cause the condition ,such as the lack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trategy awareness ,not enough respec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the differences in awaren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ubjects.We need to begin with cultivating concept and forming cultural atmosphere ,form diversified ,multi -channel and high -efficiency input system in favor of the cultivating advantage in the proprietary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realize the resonance between richness in the connotation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cul-ture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Key words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novation allianc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ulture ;construction ;intellectual property1问题的提出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支持产学研战略联盟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这表明在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根本来源,技术创新出现跨领域、跨企业特征的时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已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企业合作形式,通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来实现联合技术创新。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联盟”)“是指基于某一产业的技术研发、技术产业化、市场拓展等成员组织的共同目标,通过适当的组织形式和运作制度,由两家或两家以上具有相同或类似产业背景的企业联合起来致力于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组织形式,”它为联盟成员在集聚优质资源、突破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分担创新风险、提高合作深度和效率、实行知识产权共享和技术转移、实现合作共赢等方面发挥显著作用,提高联盟成员的核心竞争力,促进联盟成员的自身发展及相关产业的繁荣[1]。

知识产权文化是“以知识产权意识形态为核心,由有关知识产权的价值观念、学术思想、法律制度、行为习惯和组织机构等构成有机的整体。

包括观念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包括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诉讼观念、心理结构、学术思想等)和制度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包括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公共政策、管理制度及组织机构、设施等)两个层面”。

本文主要侧重研究观念形态的知识产权文化。

我国于2008年颁布的《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诚姜国峰: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的知识产权文化建设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文化”。

2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产权文化建设的可行性2.1促进联盟的和谐运行我们知道,文化的和谐能保障文化系统内部各层次和各要素间的和谐,促进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互动。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科技创新日益成为国与国竞争的重要筹码,知识产权文化已成为不可或缺的联盟稳定的基础。

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有助于活跃联盟在技术、文化和制度创新中的氛围,感染和熏陶联盟中成员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和态度,为形成联盟间合作共赢、协调共生的市场环境和良性的知识产权运行秩序提供观念支撑和思想保证,成为联盟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2.2保障制度的有效运行人是制度实施的主体,而观念支配人的行为,完备的制度是需要以观念做支撑。

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日趋完善,执法力度与执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但在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实践操作和公民主体意识方面仍明显欠缺。

关于知识产权的理论和实践一直借鉴国外的经验,且到目前为止仍没能实现本土化,更没有形成与制度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文化。

加强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有利于通过无形的感染和熏陶,增强联盟成员对知识产权的认同感和强化遵守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在联盟内部和联盟之间形成普遍认同的知识产权观与创新氛围。

有利于纠正中国传统文化中部分有关知识产权理念的错误认识,例如,孔子所主张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孔乙己的“窃书不算偷”言论,使之与现代知识产权制度一致,实现联盟固有的文化与知识产权文化的有机融合,为知识产权制度在联盟中有效运行提供保障和支撑。

2.3实现效益的持久增长知识产权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效机制,对其经济效益的评价也应该从长期效益来考察。

知识产权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有利于促进联盟成员间创新的积极性,加速联盟对核心技术的拥有,提高联盟在硬实力和软实力方面的产出,实现效益的普遍增长;有利于提高联盟成员知识产权的素养,形成自觉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良好氛围,降低大范围盗版、假冒等侵权行为治理成本[2];有利于加强联盟各参与主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方技术互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增强联盟在行业中的优势与实力,保持联盟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产权文化状况联盟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状况,直接影响着联盟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影响联盟对核心技术的拥有和突破,进而影响联盟的获利能力和行业竞争力。

目前,联盟中的知识产权文化状况普遍不理想,表现在联盟的知识产权法制观念薄弱、科技创新诚信缺失、知识产权运用的创业精神贫乏、知识产权工作意识导向偏差等问题,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文化的构成予以分析(图1)。

知识产权文化的构成可分为知识产权文化的“知”(认识)、“情”(情感)、“意”(意志)三个部分。

图1知识产权文化的构成(1)“知”的缺乏:知识产权战略意识“知”是指对知识产权的认知,包括对知识产权制度、知识产权运行机制、知识产权的作用及效果、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认知,是建设知识产权文化的第一要素,直接决定着联盟是否认识到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性问题。

知识产权战略的主要目的是维护和强化企业与相关科研机构的竞争力,促进各企业间的竞争并鼓励社会创新。

尽管我国于2008年颁布实施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纲要》,各地方政府也就知识产权发展做了具体的部署。

但我国没有像美国、日本等国一样在全社会形成了重视科学技术的良好氛围,知识产权观念深入人心。

而且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能主动把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并予以实施的并不多,主动学习和探究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的更是少见。

目前我国企业获得专利(1.1%)、发明专利权(0.17%)、企业商标权(40%)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万分之三)的比例严重偏低,直接导致了我国80%以上的高技术产品依靠进口、发明专利申请量相当低的事实。

这一方面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比较低、重生产轻研发、重引进轻消化有关。

另一方面与相当一部分企业把知识产权作为一种光环,视知识产权为一种荣誉,将知识产权荣誉化、形式化、证书化,知识产权法制观念薄弱,没有让知识产权的实用性得以体现有关。

这种消极对待知识产权战略、对待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积极对待知识产权荣誉的务虚主义态度,自然会严重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影响由这些企业所组成的联盟的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别说将这种意识文化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