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一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一套)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一单元试卷及答案(一套)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荡漾.(yàng)婆娑.(shuō)隽.妙(juàn)眼花瞭.乱(liáo)B.岑.寂(cén)贮.藏(chǔ)清晰.(xī)小提.大做(tí)C.恻.隐(cè)虔.诚(qián)哺.育(pǔ)因地治.宜(zhì)D.晨曦.(xī)热忱.(chén)骊.歌(lí)余音绕梁.(liáng)2、下列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侏儒窒息深恶痛极锲而不舍B.叮嘱濡养自惭形秽神采奕奕C.萧索镌刻形消骨立日薄西山D.禁锢恣雎惟妙惟肖翻来复去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灿若群星的世界优秀童话作家中,丹麦作家安徒生之所以鹤立鸡群....,是因为他开启了童话文学的一个新时代。

B.这件事情势危急,关系到集团的生存发展,我们一定鼎力相助....。

C.古今中外的智者先贤,以高山仰止....的深邃思维和广阔视野,抚慰着我们躁动的心灵。

D.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极大冲击,曾经富庶的大西洋某岛国如今经济状况已如履薄冰....,濒临“国家破产”的边缘。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能否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是培养青年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

B.波澜壮阔的“五四运动”,激发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

C.“一带一路”将在非洲这片充满潜力的土地上,结出更多丰硕的果实。

D.许多内地教师心怀理想,奔赴新疆,开创新时代教育援疆的壮丽画卷。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⑨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A.①对偶②排比③拟人B.①排比②夸张③拟人C.①排比②对偶⑨反问D.①夸张②对偶③反问6、请选出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①“智能高铁”列车具备工作状态自感知、运行故障自诊断、导向安全自决策等功能。

②“智能高铁”是近两年来突然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未来中国高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③同时将实现全面电子客票、全程畅通出行、智能引导等综合运输服务。

④最终实现我国高铁的智能化。

⑤按照铁路专家的解释,“智能高铁”是利用大数据、北斗定位、5G通讯等先进技术,将一代信息技术与高铁技术集成融合。

A.②③④①⑤ B.②⑤①③④ C.⑤①③②④ D.⑤③②①④7、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①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② ___________ 。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③《曹刿论战》中,表明曹刿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岳阳楼记》中赞扬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将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补充完整。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

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

”对曰:“是则可矣。

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编编:(3)必以信信:(4)必以情断之之:(5)智虽弗及及: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是则可矣。

3.(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________。

4.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用文学作品激发心灵的正能量(高闰清)(1)古往今来,文学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人学”,可以揭示人类的生存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价值,憧憬人类美好的未来。

阅读好的文学作品,能够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思想的洗涤和精神的愉悦。

在现代快节奏和高压力的生活下,倘若静下心来,欣赏一篇好散文,就会享受到惬意之美;朗诵一首好诗歌,就会领略到意境之深远;阅读一部好小说,可以体会到情节之感人、知识之丰富、思想之深刻。

从阅读中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启迪人生,培养自立、合作、勇敢、乐观、进取等积极的心理品质,发挥出自己心灵的正能量。

(2)阅读文学作品可以充分愉悦个体精神。

鲁迅曾说:“从纯文学上言之,皆在使观听之人,为之兴感怡悦。

”即阅读文学作品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可以让读者获得精神上的愉悦与丰硕。

文学话语具有蕴藉属性,无论是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本身,还是属于操作层面的文本,都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

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细致的描述与动人的讲述,让昔日文学的旧面孔顿时变得和蔼可亲,唤醒人们已然枯萎的内心感受,让读者沉迷其中,流连忘返,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理的舒展。

其实,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并非难事,阅读任何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到动情之处,或怦然心动,或潸然泪下;到“山重水复”之处,遇“柳暗花明”之感。

(3)文学作品能够更加坚定意志。

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韩愈,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等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通过其文学作品中的呐喊和宣言,形象跃然纸上,无不体现了人性坚强的一面……其实,诸多文学作品里的人物,都在用自己的一举一动鼓励着读者去积极适应新环境,增强心灵的力量。

(4)文学作品可以提升心理的平衡感。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做人游刃有余、潇洒自在,当属“从心所欲不逾矩”者。

然而,生活的规范像是一条绳索,时刻在束缚着思想的自由,让心灵不能自由呼吸,进而失去应有的心理平衡。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过:“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文学作品如一座人生的灯塔,可以照亮人生,拨开心灵的迷雾,引导前行。

(5)在文学作品中,不乏追求个性自由、勇敢冒险、艰苦创业的人物形象。

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积极进取的精神,正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知音,让读者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正如凯瑟琳所说“我爱它(小说),并不是因为它包装得好,而是因为主人翁比我更像我自己。

”深思熟虑后会发现:将自身内在的感觉、自我意识以及外部评价等加以综合,就可以回答“我是谁”这个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问题,进而找到心理的最佳平衡点。

(6)文学作品可以塑造对生命的崇尚与热爱。

每个人都渴望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享受自由与快乐,买现自我的越越。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犹如一汪清泉,能净化人的心灵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与欣赏,让读者从或恶或善的人物形象身上区分美与丑、好与坏、真与假,从或悲或喜,或成或败的命运中感悟人生要义,进而激发出对生命的敬意。

(7)一位大家曾说过,经典文学作品要“讲出一些永恒的东西,不局限于这个时代”。

唐代的华美诗章、宋代的婉转词作、明清的瑰丽小说,至今仍是社会文化的宝贵财富和社会生活的必然需求。

文学无国界,只要能给人以深刻启迪的,让人们能够在黑暗中找到光明的作品,都应该学会欣赏。

希望文学作品不断地给读者带来一股心灵的正能量,让他们的心灵始终沐浴着缕缕阳光。

(选自2019年4月《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1)段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的?4.第(3)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5.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谈谈你从中获得的正能量。

2、上善若水张笑天①去都江堰,一进入成灌高速公路,“上善若水”的巨型横幅扑面而来。

这是指水吗?是褒扬都江堰吗?还是借水喻人,弘扬一种文化精神? 岷江从雪山一路蹒跚走来,负荷着黎庶的厚望,伴随着历史的沧桑。

人不可能在不同的时间趟过同一条河流,大概就是这种带有哲学意味的思维,令人频生感悟。

②上善是最高的善。

水滋润万物,使之生长,又从不与万物竞高下、论短长,所以老子认为“上善若水”。

这种品格接近于他心中至高至圣的“道”了。

③在喷吐着雪浪的离堆①前,在散射着彩虹光芒的水雾屏幕上,我仿佛看到了重重叠叠的人影,杜甫、岑参、陆游……他们的诗篇传诵千古,历久弥新。

譬如那玉垒山,本非雄峰峻岭,之所以名扬天下,还是仰赖诗圣的两句诗:“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而2200多年前蜀郡守李冰“低作堰、深淘滩”,劈山引水修筑的都江堰,才真正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史记·河渠书》记载,李冰凿离堆,“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则用灌溉,百姓飨其利”。

④李冰靠火烧、靠水浇,切断玉垒山,开凿离堆,修飞沙堰,今天看来实在原始。

然而,原始有原始的好处。

它绝不污染环境,绝不危及生态;它不会像现代水库几百米的高坝那样既令人惊叹,又令人隐隐不安。

都江堰不会切断鱼类洄游的线路,人们用不着把鱼捞起来,送到大坝上头的水库里去产卵,再把孵化的幼鱼捞起来送回下游。

人很累,鱼也很累。

⑤都江堰是历史的遗存,既能防洪,又能灌溉,是人类利用大自然的神话。

与之同时的郑国渠早已成了需要史学家考证的遗迹,而都江堰仍旧生机盎然,滋养着天府之国的子民。

难怪道教尊李冰为“妙源清君”,这也暗合了老子“上善若水”的精髓吧。

在都江堰,流淌着两条河,明的是岷江,暗的是流水孕育的文化。

⑥伫立水边,听着震耳欲聋的涛声,望着清幽的水跳跃奔流,我的心与波涛一同律动,我被那至清的水融化了,与晶莹和透明合而为一。

⑦一想到黄河将成为泥河、长江将成为黄河、淮河将成为黑水河,众多我们赖以生息的湖泊和近海频频告急,我仿佛是那快要窒息的鱼,无处安身。

何处有生命之泉?何处有可供自由呼吸、可供安枕的绿洲? 好在都江堰有。

⑧原生态的都江堰干净、持久,李冰“分四六、平涝旱”的科学治水方法,使它青春永驻,从容运转,成为几千万人民的生命甘露。

李冰的众多后任,总会追踪李冰的足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疏浚、修缮都江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