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男生女生教案

男生女生教案

5.2 男生女生(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了解男生和女生各有自己的特点与优点,明白男女两性是组成世界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教学重点与重点:男生、女生各自的优点与特点。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进入中学,同学们刚刚进入青春初期,感情上的依赖开始从父母转向同龄人,对友谊的需要显著增强。

但由于生理、心理发育的不成熟,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有着许多疑惑,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与我们不同的异性。

讲授新课:一、男生女生大不同(1)活动目的让学生学会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并充分体验男女两性各自的优点与特点。

(2)准备工作应对此年龄阶段男生女生的心态有较好的把握,充分做好教学中可能出现男生女生互相攻击现象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储备。

(3)过程指导第一步:把男生女生分成同性的不同小组。

第二步:根据漫画提供的信息,在小组中分别讨论异性的优点。

第三步:各小组派代表小结。

第四步:全班一起讨论受欢迎的男生女生的特点。

第五步:教师总结。

注意事项:在本环节中,由于男生女生性意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的影响,极有可能出现男女生之间互相攻击的现象,此时教师应予以及时的引导,避免因此而破坏教学的目标。

可运用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策略作为指导的原则。

受欢迎的男生的特点:勇敢、坚强、有责任感……受欢迎的女生的特点:温柔、细腻、擅于关心他人、乐于倾听……二、辩论赛:男生/女生更聪明活动目的:通过辩论让学生明白世界本是由男和女两种性别的人组成的,每一种性别都有其存在的优缺点。

活动过程:可以以“男生女生谁更聪明?”这一话题进行一次辩论赛,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在组织辩论赛时,应做好充分的指导工作。

以下为参考辩辞:正方观点:男生更聪明。

第一,在世界伟人名录中男子远远超过女子,这是因为男子有优秀的智力,有成为伟人的素质。

第二,重要岗位中从事第一线工作的99%是男子,如:医院院长、飞行员、银行行长等,男子更能通过独立的智力活动来工作。

第三,从事商智力活动的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中,男子人数遥遥领先于女子。

第四,学生时代男生比女生爱动脑子,学习成绩好。

反方观点:女生更聪明。

第一,女生比男生更早地学会说话,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思想。

第二,女生的想象力比男子奉富,更富有创造力,思维灵活,不受常规束缚。

第三,女子普遍观察敏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直觉力较强。

第四,妇女从事的培养儿童的工作是智力最高的活动。

三、个案分析活动目的:通过个案分析,让学生明白男女各有所长。

活动过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与小组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分析个案,在小组讨论过后由教师总结。

参考素材:1.张哲在班上学习成绩不错,他有个远大的志向,将来做个联合国军事观察员,因此,必须学好外语。

但是无论如何努力,他的英语成绩总赶不上班里的几位女生,尤其是口语和听力总是力不从心,甚至在课上不敢开口,怕女同学笑话。

2.刘晰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她想将来做个数学家,但是近来立体几何学起来困难,而且刘晰喜欢旅游,但经常迷路或迷失方向,她很苦恼,甚至想放弃。

在语言能力方面,女生优于男生;空间能力方面,男生优于女生。

男生女生各有所长,各有精彩。

四、男女智力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心理学家为了了解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到底有没有差别,做了大量的研究。

日本静冈大学心理学教研室在1961年公布了一项大规模研究结果。

整个研究进行了三年时间,以静冈县境内的12所小学的1000名7~15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用日本修订的田中—比奈(一种智力测验量表)测验法测定研究发现,只在第一学年男孩智力优于女孩,第二学年到六年级男女孩子几乎没有差异。

我国心理学家对男女两性智力随年龄发展变化的问题同样做了大量研究。

多数学者认为,男女两性智力差异的发展变化是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的。

男女两性在婴儿期几乎没有智力差异,幼儿差异才明显表露出来。

在学龄期女性智力明显优于男性,这种优势维持到青春期有所下降,下降趋势一直维持到女性青春发育的高峰期。

到了男性青春发育的高峰期出现,男子的智力才开始逐渐优于女性,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优势就越明显,一直要维持到青春发育期结束为止,以后这种明显的年龄差异逐渐减弱。

多数研究认为,就总体而言,不存在智力的性别差异。

但是就智力的各个方面来说存在着性别差异。

1.语言能力方面。

绝大多数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女性在语言能力方面优于男性。

在婴儿期,女孩开始说话时间一般比男孩要早一个月左右,女孩开始熟练运用句子的时间也比男孩要早些,用词的流利、语言表达能力要比男孩好。

同样,在阅读方面,女孩要比男孩快,对语言的反映水平方面比男孩占优势,因此,在学习外语时,女孩的成绩往往比男孩好。

2.记忆力方面。

一般的研究均认为,女孩在文字、语言方面的记忆力占优势,如记忆单词、背诵课文、复述课文等方面,女孩的成绩要好于男孩。

但是在记忆广度、数字记忆、空间关系、图形记忆方面,男女性之间没有差异。

然而,在一项关于对自己记忆力差的抱怨研究中,发现女孩子抱怨自己记忆力差的频度要高于男孩子,也就是女孩子更对自己的记忆力不满意,容易抱怨自己的记忆力差。

3.空间能力方面。

大多数的研究认为,在空间方面,男孩比女孩占优势。

如男孩在辨别方向等包含空间能力的测验中明显占优势;男孩在拼板、猜迷宫的测验中,精确度、速度方面也明显占优势。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这种差异在五岁以前还没有显露出来,到了学龄期后,男孩才开始逐渐占优势,七八岁开始明显占优势,并一直保持到成年。

4.数学能力方面。

就总体而言,男女性在数学能力和学业成绩方面无差异。

但是在数学能力的某些方面却存在着差异,如女孩在数学计算方面优于男孩,而男孩在几何等方面优于女孩。

五、在性格方面的性别差异有哪些具体表现?心理学研究性格的性别差异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但主要概括为:1.社会交往。

在社会交往方面,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存在着性别差异。

但学前期儿童交友的数量和类型很少有性别差异,到了7岁后,女孩则与1~2个最好的朋友玩,而男孩则和更多的朋友在一起玩。

有人研究了7岁半的儿童,发现最善交际的男孩有较多的伙伴关系,而最善交际的女孩则有少而深的伙伴关系。

有的研究还指出,到了青春期,女性的同性友谊是一对一的关系,而男性则广为结交,这种性别差异十分明显。

有人通过分析3000名大专学生的心理档案资料,发现虽然女性的社交欲望较强烈,但是实际行为却较男性为少,女生在社交活动方面遇到的一般和严重困难均高于男生。

2.支配性行为。

心理学者布劳克认为,男性比女性具有更多的支配性行为,这一结论已为大多数研究所证明。

在儿童和少年学生中,男性较女性更多地想支配别人,想充当领导角色。

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

但是目前也有学者持相反的观点,认为支配关系是很复杂的,女孩子也有支配欲望和支配行为,只是方式不同而已。

3.独立性。

独立性是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研究性别差异心理学家较为关注的课题之一。

独立性是我们的教育最推崇的性格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总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凡事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做出自己的决定;而有些人则不然,总是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见,凡事依靠别人,对自己缺乏信心。

独立性方面存在的性别差异已被大多数的研究所证实。

研究独立与顺从的最有名的实验是阿希的线段相似性判断实验。

实验是这样的,他邀请五位学生来参加一项关于知觉的研究。

阿希给他们两张白色卡片,一张卡片上有三根长度不同的黑色线段,另一张卡片上有一根黑色线段。

让他们找出三根黑色线段中哪根线段与另一张卡片上的一根黑色线段长度相似。

这个任务并不困难,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出是中间的那根与另一卡片上的线段长度相似。

当线段呈现给他们时,要求他们把自己的判断大声说出来,这样连续三次。

当到了第三次时,其中第一个说话的在做了仔细比较后做出错误的判断,接下来的第二、三、四位同学也跟着作出同样错误的判断。

其实这前四位同学都是研究者的助手,真正的被试只有第5位同学,但是他本人并不知道。

前四位同学的错误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当轮到第五位同学时,他开始为难了,因为他们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

这时独立性强的同学会毫不犹豫地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但是独立性差的同学就会随大流,跟着别人做出错误的回答。

研究发现在顺从者中女性比例多于男性,这一结论也被后人的研究所证实。

4.竞争与合作。

研究表明男女性之间男性更具竞争性,而女性更具合作精神。

男性更具竞争性,这是由男女性别的生理以及社会因素决定的。

从生理角度讲,男性的激素中雄性激素是女性的两倍,这种雄性激素促进了氮的代谢,从而促进了肌肉组织的发达,使得男性的体格相对健壮,具有适宜挑战和被挑战的有利条件。

生理条件是男性具有竞争性的必要条件,更重要的是社会对于男性的角色要求,使得男性建立起了竞争意识。

女性的合作精神则是与女性的社会依存需要相关的,合作的需要也是与他人友好、建立朋友关系的需要,是尊重他人并被他人尊重的需要。

同样女性的合作精神也是社会的要求,社会希望男性竞争而女性遵守社会统一规范。

5.忍耐性。

忍耐被认为是女性的美德。

事实也是如此,女性在生理上具有很大的忍耐性,不但在耐饥渴方面优于男性,而且在耐疾病方面也有惊人的耐力;在性格上,女性也比较能忍耐,即所谓的忍辱负重。

男性的爆发力强,但是耐力相对于女性较弱。

唐山地震后在五天以后被救出而且活下来的几乎全部是女性。

小结:世界是由男女两性组成的,生活于共同的世界里,男孩与女孩交往是很自然、正常的事。

男生女生各有所长,各自精彩。

男生女生应优势互补、互为映衬,在青春的路上,男生女生携手前行,构成了校园生活中和谐的画面。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与友谊,掌握交往的恰当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男生女生应当如何以恰当的方式正常交往。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男生女生之间各有所长,优势互补。

那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异性之间应该如何交往呢?新课讲授:一、男生女生应该怎样交往(1)活动目的通过漫画的呈现,让学生体验在日常生活中男女之间不可避免地要交往,分析交往中应如何把握“度”的问题。

(2)准备工作教师应对学生日常交往各种现象有所了解,并对现阶段所出现的现象的原因有较好的把握。

(3)过程指导第一步:组织学生观察几幅漫画。

第二步:分组讨论:“我们的班里有这些现象吗?”让学生以列举的形式描述班里男生女生交往的例子。

第三步:全班讨论:“男女生交往应该怎样交往?”第四步:教师小结。

在活动中,教师应采用鼓励性的语言让学生自行描述与评价男生女生交往的现象;注意引导时的语气,避免学生想说又不敢说的情况;注意讨论时的分寸。

尤其是男生女生把注意力集中在相互的指责时,教师应予以适当的指引。

异性正常交往的原则:①言行适当,自然大方;②互相尊重,平等待人;③自爱自重,珍惜自己。

二、细读《奇妙的“异性效应”》同学讨论并分享中学生异性交往有什么好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