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第三中学
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及省、市有关部门关于加强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精神,进一步在校园内做好推广普通话、使用规范汉字工作,切实发挥学校是纯洁祖国语言文字的坚强阵地的作用,净化校园语言文字环境,使全体师生能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升学校办学层次,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逐步提高应用规范化语言文字水平的过程,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审美教育的过程。
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文字应用规范化,是保证社会高效运转和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的必要条件,符合我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基础性工作之一。
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做好学校普及普通话和用字规范化工作,对于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对于提升教职工基本素质、规范我校办学行为、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造就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公民都有深远意义。
二、工作目标
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宗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学校以普通话为校园语言,教师以普通话为职业语言,学生以普通话为交流语言。
普通话成为师生在教学中使用的语言。
师生在教学、会议、宣传和其他集体活动中使用普通话,并最终做到在校内各种场合都说普通话。
教师用字、学生用字、校园环境用字,符合国家颁布的规范标准和要求。
做好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推广工作。
三、组织机构
为使本活动深入开展起来,学校成立“榆林市第三中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吕跃峰
副组长: 武赟、李玉鑫、张国永、朱志荣
成员: 白震、牛锐、赵爱芳、白飞、郭冉辰、张守宏、贺永宏
四、具体工作
(一)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工作在校园开设宣传栏
积极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宣传普及普通话和规范语言文字的重大意义,介绍规范语言文字的相关知识,创设规范语言文字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充分利用学校网站,开辟专栏,宣传介绍普通话规范知识,汉字规范知识;发布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实施方案及有关要求和安排,及时报道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开展及活动进展情况等在学校教学楼道内设置长期性的醒目的宣传标语、标牌;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栏和各班教室的板报每学期举办一次学生墙报、手抄报评比、演讲赛及主题班会、团会等活动,提高师生说普通话、用规范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
在团队组织中成立规范语言文字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坚持开展活动利用编发宣传材料、广播电视、“推普宣传周”等多种形式,在校内外宣传推广普通话、用规范字的重要性(走上街头,对学校附近的社会用字进行检查和监督利用课余时间,对校内用字,包括各种指示牌、标志牌、标语、学校公文、校报、文学社刊、各类校本教材、教案、试卷和其他印刷品、自制教学软件、教师板书、作业批改、书写评语等进行检查监督。
对不规范用字、错别字等提出修改意见。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的法律、制度、政策、文件,把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作为对教师业务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为了确保语言文字工作的顺利开展,各处室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措施,加大此项工作
的力度,落实对各个阶段语言文字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测和监督。
(二) 教育教学工作使用普通话全校师生在教学、会议及其他集体活动中都要使用普通话
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校园语言,并通过教师和学生向社会家庭辐射渗透,带动影响社会家庭普通话的普及与提高。
加强普通话口语教学和汉字书写教学。
学校所有课程必须使用普通话授课,使普通话真正成为教学语言。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强化口语教学和写字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正确分辨其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和不规范字的能力,训练学生正确书写汉字,使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得到普遍提高,确保毕业学生普通话水平达到新课程标准对说、读的要求。
加强对学生使用普通话的检查力度年龄在50岁以下的在职教学和行政后勤人员,全部参加普通话测试,成绩达到各自专业规定的要求。
用字规范化校园内标语、宣传栏、通知、指示牌使用规范汉字,不得出现繁体字、异体字和错别字。
教师在以下情况必须使用规范字,如:校本教材、教案、板书、课件、试卷、批改作业、书写评语等。
学生在以下情况必须使用规范字,如:作业、文学社刊、校园广播电台、电视台稿件、黑板报、手抄报等。
(三)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课外活动开设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如“如何看待网络语言”、“方言与普通话”、“我看流行语”、“错别字对生活的影响”等为课题。
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教学研究工作,鼓励教师发表自己的科研成果。
在第二课堂中开设课文朗读比赛、演讲比赛、写字比赛、查字典比赛、征文比赛等活动,由语文教研组负责在每年的“推普周”举办一次面向全校学生的普通话演讲比赛,由教务处、团委负责。
定期进行班级墙报、黑板报、评比,并把评比结果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一项指标,由教务处负责。
在全校开展书法竞赛活动,由美术教师负责组织教师参加“两笔”比赛。
(四) 培训与测试工作做好普通话测试报名和培训工作,力争使我校教职工的普通话水平都能达标
加强语文教师和新任教师的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考核,面向全体教师开设“两笔字”知识讲座。
(五) 加强检查,认真落实
坚持把普通话授课作为教学考核的内容之一,定期对教学活动进行检查,发现在课堂不能很好使用普通话的师生,及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
开展学生作业、作文用语规范性检查和教师普通话授课、板书用字规范化检查等专项检查。
杜绝错字、别字、异体字和繁体字的出现。
定期开展宣传活动,营造良好氛围,经常对师生进行普通话培训和规范字训练,完善培训制度、奖励制度,使说普通话,写规范字推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日常化。
学校要拨出一定的活动经费,用于对本校师生开展各类常规活动竞赛的奖励。
五、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2月—2014年4月)
①制定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工作实施方案。
②开通学校广播系统,进行有关语言文字法规政策及标准的宣传。
③在校园网、宣传橱窗等开辟语言文字规范化专栏进行宣传。
④收集教师普通话等级证书,分析教职工普通话达标现状,着手建立相关档案。
2.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
①网站的资料充实工作。
②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纠正错别字大赛,赛后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
③组织学生在校园内以及开发区开展“啄木鸟”活动,发现、纠正用字的不规范现象。
④组织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和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
⑤开展教师粉笔字、硬笔书法及说课等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
⑥在学生中组织朗诵、演讲、书法及辩论赛。
⑦充实语言文字工作档案。
3.总结迎评阶段(2014年5月—2014年6月)
①收集教师普通话资格证书,完善教师继续教育档案。
②整理资料汇编成册,完成创建活动汇报材料的写作。
榆林市第三中学2018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