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科学专业综合课及技能考试大纲动物科学专业综合课及技能考试大纲专业综合课满分200分职业技能测试满分100分第一部分《植物学》(占专业综合课总分40%)一、课程内容: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绪论,植物细胞,植物组织,种子和幼苗,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与功能,植物分类学的基础知识,藻类植物,菌类植物,地衣,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
二、课程考核的基本内容:绪论植物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植物学发展简史:植物细胞本章重点和难点:植物细胞的结构;有丝分裂的过程及生物学意义。
植物细胞的发现和认识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㈠植物细胞的形状和大小㈡原生质及其理化性质㈢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原生质体①胞基质②细胞器③细胞核㈣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植物细胞的繁殖㈠有丝分裂㈡无丝分裂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植物组织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植物组织的类型,理解植物组织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植物组织的概念植物组织的类型㈠分生组织㈡成熟组织保护组织;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组织。
㈢维管束、维管组织和维管系统种子和幼苗本章重点:种子的结构和幼苗的类型。
种子的结构㈠种皮㈡胚㈢胚乳种子的类型㈠有胚乳种子㈡无胚乳种子种子的萌发㈠种子萌发的条件㈡种子萌发的过程幼苗的类型㈠子叶出土的幼苗㈡子叶留土的幼苗被子植物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本章重点和难点:根、茎、叶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
根㈠根的生理功能㈡根的发生和根系的类型㈢根系在土壤中的生长和分布㈣根尖的分区及其生长动态㈤根的结构根的初生结构根的次生结构㈥侧根的形成㈦根瘤和菌根茎㈠茎的生理功能㈡茎的基本形态㈢芽的基本结构与类型㈣茎的分枝㈤禾本科植物的分蘖㈥茎尖分区及其生长动态㈦茎的结构1.茎的初生结构2.茎的次生结构叶㈠叶的主要生理功能㈡叶的基本形态㈢叶的发生和生长㈣叶的解剖结构㈤离层的形成与落叶现象根、茎、叶之间维管系统的联系㈠根与茎维管系统的联系㈡茎与叶维管系统的联系营养器官的变态㈠根的变态㈡茎的变态㈢叶的变态㈣同功器官和同源器官被子植物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功能本章重点和难点:花药、胚珠及胚囊的结构和发育;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生物学意义;双受精的过程、意义;胚和胚乳的发育;被子植物生活史。
花㈠花的概念和组成部分㈡花芽的分化雄蕊的发育及其结构㈠雄蕊的发育㈡花药的发育和结构㈢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㈣花粉粒的形成和发育㈤花粉粒的形态与结构㈥花粉粒的生活力㈦花粉植株雌蕊的发育及其结构㈠雌蕊的发育㈡胚珠的组成和发育㈢胚囊的发育与结构开花、传粉与受精㈠开花㈡传粉㈢受精种子的发育过程㈠胚的发育㈡胚乳的发育㈢种皮的发育与结构㈣无融合生殖及多胚现象果实的发育、结构与传播㈠果实的发育和结构㈡单性结实㈢果实和种子的传播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植物分类的基础知识本章难点和重点:植物的命名方法;植物检索表的制作。
植物分类方法植物分类的各级单位植物的命名方法植物检索表及其应用植物界的基本类群本章重点和难点:植物界各大类群的生活史、营养体及繁殖的特点,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的区别。
低等植物㈠藻类植物㈡菌类植物㈢地衣植物高等植物㈠苔藓植物㈡蕨类植物㈢裸子植物㈣被子植物㈤植物界进化的基本规律第八章被子植物主要分科概述本章重点和难点:各科(要求掌握下面15个科)的主要特征及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分类主要形态学基础知识㈠茎㈡叶㈢花㈣果实被子植物分科概述㈠双子叶植物纲⒈毛茛科⒉十字花科⒊锦葵科⒋葫芦科⒌杨柳科⒍蔷薇科⒎豆科⒏伞形科⒐菊科⒑茄科⒒旋花科⒓唇形科㈡单子叶植物纲⒈百合科⒉禾本科⒊莎草科三、指定参考书:《植物学》,辛孝贵等,沈阳农业大学主编,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植物学》,李杨汉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第二部分《家禽生产学》(占专业综合课总分30%)第一章绪论1. 一般了解家禽的概念、养禽意义、家禽生产特点。
2. 了解国内、外养禽业发展概况。
3. 了解现代养禽业系统工程的概念。
第二章家禽品种第一节家禽品种分类1. 了解标准品种分类方法。
2. 掌握现代养鸡业的品种分类方法。
第二节我国目前饲养的主要家禽品种和生产水平1. 了解标准品种来航鸡、洛岛红鸡、新汉夏鸡、白洛克鸡、白科尼什鸡的产地、生产类型及外貌特征2. 了解地方鸡种仙居鸡、桃源鸡、庄河鸡、寿光鸡的产地、生产类型及外貌特征。
3. 掌握现代鸡种的含义及类型。
第三章家禽孵化第一节家禽的胚胎发育1. 掌握鸡、鸭、鹅、火鸡的孵化期。
2. 了解蛋在形成过程中的胚胎发育和孵化期中的胚胎发育第二节种蛋管理1. 重点掌握种蛋选择方法。
2. 重点掌握种蛋的保存条件(保存温度、相对湿度、通气条件、保存用具和位置)。
3. 掌握种蛋的运输和消毒方法。
第三节孵化条件1. 重点掌握人工孵化的温度条件:家禽的最适孵化温度,高温和低温对胚胎发育的影响,恒温孵化和变温孵化的概念。
2. 掌握人工孵化的湿度条件。
3. 掌握人工孵化的通风条件。
4. 重点掌握转蛋的意义,转蛋的角度、次数。
5. 掌握凉蛋的意义、理论基础和凉蛋方法。
第四节孵化操作技术1. 掌握孵化前的准备。
2. 掌握上蛋的方法。
3. 重点掌握照蛋的目的和方法。
4. 掌握孵化成绩的计算公式。
5. 了解初生雏雌雄鉴别的意义和方法。
第四章蛋鸡生产第一节雏鸡的饲养管理1. 了解蛋用型鸡饲养阶段划分的依据和方法。
2. 重点掌握育雏的温度条件、湿度条件、通风条件、光照条件。
3. 掌握平面育雏、网上育雏和笼育方法。
4. 掌握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二节育成鸡的饲养管理1. 掌握育成鸡的饲养目标。
2. 掌握限制饲养的优点和方法。
3. 重点掌握育成期的光照原则和光照制度。
4. 重点掌握鸡群均匀度的含义和测定方法。
第三节商品蛋鸡的饲养管理1. 了解蛋鸡的饲养方式、饲养密度。
2. 掌握产蛋鸡的最适温度条件、湿度条件、通风条件和光照条件。
3. 重点掌握产蛋鸡的营养需要特点、产蛋曲线的意义及母鸡的阶段饲养。
4. 掌握蛋鸡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及计算方法。
第四节蛋用种鸡的饲养管理1. 了解蛋用种鸡的管理方式。
2. 掌握蛋用种母鸡营养需要特点。
3. 掌握蛋用种公鸡营养需要特点。
4. 掌握种蛋管理要点。
5. 重点掌握种鸡的人工授精技术。
第五章肉鸡生产第一节肉用仔鸡生产1. 了解肉用仔鸡的概念、生产特点。
2. 掌握肉用仔鸡的管理方式,饲养密度。
3. 重点掌握肉用仔鸡的温度、湿度、通气、光照管理技术。
第二节肉用种鸡生产1. 重点掌握肉用种鸡的限制饲养方法:包括限制饲养的目的、方法、限饲时的喂料方式、限饲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2. 掌握肉用种鸡产蛋期的饲养方法、管理方式、光照原则。
3. 掌握肉鸡主要生产性能指标及计算方法。
第六章水禽生产第一节鸭的生产1. 了解蛋鸭、肉鸭的主要品种名称、产地、类型和特点;2. 了解大型肉用仔鸭的概念、生产特点。
3. 了解肉用仔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4. 掌握骡鸭的概念、主要特点和生产技术。
5. 掌握填鸭的概念和肉鸭的填饲技术。
6. 了解肉用种鸭的限制饲养技术。
7. 掌握提高肉用种公鸭受精率的措施。
8. 掌握蛋鸭不同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
9. 掌握蛋用种鸭的饲养管理技术。
第二节鹅的生产1. 了解鹅的生产类型。
2. 了解鹅的繁殖特性。
3. 重点掌握鹅肥肝生产技术。
4. 了解鹅活体拔毛技术。
5. 了解种雏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6. 了解种鹅育成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7. 了解种鹅产蛋期的饲养管理技术。
《家禽生产学》课程专升本考试说明为保证动物科学专业专升本考试的质量,使参加考试的应考者及有关部门了解、熟悉、掌握《家禽生产学》课程的有关考试要求,特对《家禽生产学》课程的考试,做如下说明:一、考试的依据及范围本课程以《家禽生产学》专升本考试大纲为考试依据,按照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家禽生产学》(杨山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版)的内容进行全面考核。
二、考试的总体要求1.考试能力要求。
要求应考者系统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并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认知层次要求。
本课程认知能力要求分为四个层次:识记、理解、简单应用、综合运用,四种认知能力的比例为2:3:3:23.难易程度要求。
本课程试题划分为较易、中等难易、较难、难度较大四个层次,在试卷中所占的分数比例为20%、30%、30%、20%。
三、本课程总分数,考试试题题型,题型比例及试卷总题数1. 本课程总分数60分。
2. 本课程题型分为填空、术语解释、简答、分析论述四种题型。
3. 本课程各种题型分数大致为:填空(10分,每题1分),术语解释(15分,每题3分),简答(25分,每题5分),分析论述(10分,1道题)。
四、考试样题1.填空例:标准品种来航鸡原产于()。
正确答案为:意大利2.术语解释。
例:均匀度正确答案为:即取样群中体重在平均体重正负10%以内的只数占样群总只数的比率,再乘以100得出整数。
3.简答题。
例:断喙前后需做哪些工作?正确答案:断喙前后2天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适量抗生素和复合维生素;断喙后槽内多加饲料;不能免疫接种;注意观察。
4.分析论述题例:论述肉种鸡育成期的限制饲养技术。
答案要点:1)限制饲养目的:控制体重,防止性成熟过早,减少初产期的小蛋和产蛋后期大蛋数量,防止因采食过多而致鸡体过肥,减少死亡和淘汰率,节省饲料;2)限制饲养方法:限质法和限量法两种。
限质法是指从质量上破坏饲粮的营养平衡,以控制鸡的体重。
限量法是指保持饲粮的营养平衡在进食量上加以限制;3)喂料方式:每日限喂、隔日限喂、综合限喂;4)限制饲养期的管理和注意事项:挑选鸡群,尽早限饲,称重,限水,料位充足,注意鸡群健康等。
第三部分《动物卫生检疫技术》(占专业综合课总分30%)一、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动物卫生检疫技术》是动植物检疫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课程以兽医学和公共卫生学理论为基础,内容主要包括动物防疫法的相关知识;动物传染病的基础知识;猪、牛、羊、马、家禽、兔等各类动物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相关动物产品的卫生检疫;动物的屠宰检疫及处理;常用的消毒药品,消毒方法。
其中着重介绍了检疫,检验技术和操作方法。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和要求是:使学生掌握动物防疫及检疫技术的基本知识,使考生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便于保证生产经营和人畜健康,防止疾病传播和增进人类福利,并为将来从事动物检疫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内容和考核目标第一章动物防疫法一般了解动物防疫法的意义,立法宗旨。
了解动物防疫法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
掌握动物、动物产品、动物防疫的概念;重点掌握动物防疫法有关动物,动物产品检疫的规定。
第二章动物传染病第一节微生物的基本特征一般了解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细菌、病毒的繁殖和培养了解外界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掌握微生物的致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