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形的概念:它是经过设计以说明某种信息,思想和观念的、用于传播的视觉符号、“图形”概念就是“设计图形”的简称;而“图形设计”就是一种视觉传达设计。
2、图形设计的功能:图形设计的主要功能是说明性。
主要着眼于传播,设计师通过图形的大量复制和传播,来传达特定的信息、思想和观念,以期为传播对象多广泛接受。
3、图形设计的三个发展阶段:第一次重大发展源于原始图形向文字的转化。
象形文字的产生,是从图形的系列分离出来,并形成独特的系统,使人类找到了另一种能够比较准确而简便地传播信息的视觉传达方式。
第二次重大发展源于造纸与印刷术的发明。
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结合。
第三次重大发展源于产业革命,1919年罗格佩斯在德国魏玛创办了第一所设计院校——包豪斯学院,提出“艺术与技术统一”的口号,是图形设计走上了现代的道路。
4、图形设计与现代绘画艺术立体派(1908年始于法国——毕加索)画家主张,同一个物体可以从不同的的角度以多个视点进行观察分析,并以观察所得的感觉,去构成一个有节奏感的、多维的结合空间。
野兽派(1898—1908法国盛行)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主义,破除了传统造型理论对色彩的束缚,特指色彩鲜明,不拘一格,不管客观事物的外观如何,自由地运用强烈的色彩,构成以抽象的色块和线条组合起来的图景。
使用轮廓线造型,并抛弃客观透视规律,利用色彩的对比和并用产生一种独特的感觉。
抽象主义(以莫里斯为代表)把客观世界各种物体形状抽象化、简单化,从而抛弃了客观世界各种物体具象的外壳,然后进一步把各种抽象的形体有机地组合成有节奏、互相协调的、具有艺术韵味的图像。
在抽象主义绘画中,康定斯基(热抽象、感性)和蒙德里安(冷抽象、理性)是两个最为重要的代表人物。
超现实主义(以达利为代表)认为梦境与幻想往往是具有魅力的,值得重视的。
超现实主义者不以反映客观世界为满足,而是努力梦幻与现实这两种内外现实统一而形成一种称作“超现实”的境界。
他们尝试着将生活互不关联的事物进行组合,以达到将梦幻与现实统一同一画面的目的。
5、图形的功能:直观性、可信性、生动性、鲜明性、通用性、形象传播的准确6、图像的设计观念:传播为目的、策划为导向、创意为核心,表达完整、形式简明、手段多样8、图形设计创意思维的基本程序(已考)A、研究设计任务(通过对设计任务的研究,弄清楚提出这项设计任务的主观动机、客观缘由,设计目标及其基本要求等,使图形设计有个正确的出发点)B、确定主题思想(在研究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的目标和要求,确定图形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即图形的主题。
)C、选取设计素材(根据主题的需要,收集有关素材,并从中选取最适于表达主题思想的素材。
)D、安排图形结构(就是把所选取的材料加以改造和组织,将它们组合成为有机的结构。
)E、选择表达方式通过适当的方式,将构思的成果,以形象表现出来并通过制作加以传播)9、图形传播媒介(已考):传播媒介是图形的载体,媒介的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图像的传播效果;图形的设计,一开始就要与媒介的实际状况相适应,使媒介得以“扬长避短”,以充分发挥其“潜能”。
二确定主题思想1.主题的提炼:主题是图形的灵魂,图形是主题的躯体。
主题思想通过图形表现自己,而图形使命就是表达和传播主题思想。
主题具有总结的性能,因为它的产生是前一段思维活动的指导。
主题思想形成之初,带有某些不确定性,可以用多种大同小异的语言文字来加以表达。
2.主题的分析:主题思想是由一批概念,以一定方式组织起来的,分析主题思想,就是把这些概念以及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主题思想的整体中剖析出来,分解出来,以利于创作思维活动的继续进行。
3.主题的表现:把这批形象组合起来,成为互有联系的,即有机的、统一的图形,使之能够以形象来反映主题思想。
三.选取设计素材1.具象素材:具象是指客观实体的直观形象,反映了人脑对客观实体的表象即直观形象都保留了实体生动的个性。
2.实体:意为实体、本体、物质。
实体是形象之源。
用作图形素材的形象只是其中的与创意有关的形象,即用以传达图形主题的形象3.民间工艺作品:艺人经过长期积累创造出来的,其艺术形象生动鲜明,是图形设计的丰富素材库。
如木版年画,剪纸窗花,剪影肖像,皮影戏人物造型。
4.抽象素材(符号素材、文字素材):抽象是同类实体的概括形象,就是把同类实体的共性归纳起来,舍弃了它们直观的个性。
包括:点、线、面面:几何形态的面(其轮廓为几何形,由直线和曲线组成,基本形态有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
a\自然形态的面(具有自然的特性和纯朴的秩序形美感,从自然界中找出原型)。
b\偶然形态的面(于无意之中偶然产生的,是不由人的意志所能控制的偶发现象,它具有其他形态表现不出的视觉效果)。
c\不规则形态的面(它是故意造出的不规则形态,能够由计划表现形象和设计者的感情因素)。
选取素材的标准(已考):1、与主题思想及所使用的概念有牢固的联系2、为传播对象所易于接受3、相关的素材能够互相结合。
四.图形结构:(已考):是指图形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结合。
(一)形象的组合1、复合结构:是指把两个以上的形象糅合成一个整体。
复合的方法,使形态更加丰富,更加感人,创造出新的视觉感受,给人以超现实的视觉意象和视觉传达效果,更利于表现图形的主题思想,这是常用的一种结构形式。
不同的复合方法,可分为并置,重叠,透叠等方法。
“并置”是将两个以上的图像有机的放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形象,展现出新的视觉含义。
“重叠”是将两种形象重合起来成为一体,传达一种新意。
“透叠”是将两种以上的形象加以重合后,其中一个透光的形象显露出另一个形象的被遮挡部分。
2、换置结构:换置有两种情况,一是该局部与用以换置的形象十分接近,可以大致重合,进行“重象换置”。
二是两者虽不太相似,但大小相当,边缘部分的形象比较接近,可进行“嫁接换置”3、共用结构;共用是指形与形的共存与转化,形体间互相融入对方的形象,组合成为两形成多形共存的有机整体,一是轮廓线共用。
二是图地转化,也称正负反转。
三是形象局部公用。
四是形象整体共用。
4、增殖结构:就是将形体的某一个部分增多而仍然成为一个整体。
一是重复增殖,是使静态形体的某一局部增殖,以引起人们的注视。
二是动态连接增殖,是指将动态形体的几个动作同时展现在一个统一的整体之中。
5、矛盾结构:就是在图形中存在着互相矛盾的,不合理的形象。
常见的有悖架,混维等。
悖架结构以“三角棍架”为基本组形规律,它是一个外形仿佛正常,实际上却是觉不可能构成的具有视觉欺骗性的图形,混维结构的做法是二维的平面图形三维化。
(二)组合与变化组合与变化:我们把形象素材加以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形象,这个过程也是变化的过程。
新产生的形象,既是组合的结果,也是变化的结果。
这种变化的常见方式:1.拟仿性变化(拟即模拟,仿即仿照,即将某一种形象模拟成另一种形象,使之融为一体)2.过渡性变化(这种变化又称延异,即在两种不同形象之间插入一批过渡的形象,使之成为简便的过程)3.对应性变化(当两种形象素材在体积、质量、质感等方面不相称时,可将其作对应性变化,使之在图形中同时出现并反映出一定的关系来。
)表现手法的运用:1、象征(象征就是用视觉的形象来代表某种特定的意义,以象征手法表现的图形适用于传达哲理性的思想,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发人深思)2、夸张(就是指借助想象抓住形象的某种特点加以扩大和强调,以突出反映形象的本质,加强视觉效果,引入注目)3、反常(就是运用一些特别的手段,是表现的形象违反常规,异乎寻常,甚至达到离奇古怪的程度,从而使人讶异,引入惊奇。
)4、幽默(有卖与中文诙谐的同义词,原指说话风趣。
采用讽喻、戏的手段,把搜表现的形象变得滑稽有趣,从而引人发笑,让人从嘻笑中获得启发)五、图形风格概念:是指设计者在图形中所表现出来的格调和特色。
它是图形的主题、取材、结构和表现的手法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1、摄影风格:照片能够忠实的摄取客观的可见现象,具有很强的说服力,要求设计者根据设计意念,以照片所能提供的形象为素材进行再加工,体现了主题又保留了照片2、严谨风格:是指图形具有严密细致的特点。
他们在形象刻画上是细致的、写实的,而在意念表达上是自由的3、粗放风格:是指图形具有粗狂豪放的特点。
虽然是寥寥数笔,却能将设计者的思想感情和图形意念充分的表现出来4、装饰风格:是指图形符合形式美的原则和装饰艺术的要求。
装饰性图形对形象的表现,运用变形、归纳的办法进行加工,使之能更鲜明的表达设计的意念,又别具特色形式美的追求:多样与统一(一个图形一般是多种素材的构成的,要使之丰富有不繁杂,就要注意统一,但是注意统一,不注意多样,又会使之单调,处理好两者的辩证关系。
)对称与均衡(对称最早是指两侧对称,即左右两边的形状相同可以重合。
后来增加了辐射对称和球辐射对称的概念,它是构图的一种方式。
平衡不同,要求图形的各个局部分量大体相当,不要在布局上畸轻畸重)对比与和谐(图形中对比,只要把两种不同甚至相反的形象加以对比,通过互相的比较,使形象更加的鲜明。
和谐意指柔和、协调,即图形的各个组成部分,共处一体,互相配合,互相呼应。
只讲对比不讲和谐,图形就好杂乱无章,只讲和谐不讲对比,图形就好平淡无奇。
)稳定与变化(稳定是指图形结构平稳,给人安定的感觉,变化是指图形中某些形象富有变化,给人以活泼的感觉。
只讲稳定不讲变化会使之呆板,只讲变化不讲稳定会使之轻浮)(比对与调和、节奏与韵律、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第三章图形设计的方法1.联想:是创意的关键,是形成设计思维的基础2.联想的划分:a\虚实联想(构成主题思想的许多概念常常是虚的、看不见的,但它却能与看得见的形体相关联)b\接近联想(在接近时间或空间里发生两件以上的事情,会形成接近联想)类似联想(有些事情在外形上或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可以产生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有些事物在外形或内容上正好相反,我们想起这一事物就会联想起与之相反的事物)d\因果联想(有些事物之间有因果关系,我们想去原因,就会联想的结果,而同时想到结果,也会联想到原因)3.想象分为两种: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或图形的启示,在脑中再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根据一点的目的、任务,在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用已积累的知觉材料作为基础,使用许多形象素材,并把它们加以深入,通过组合创造出全新的形象来)想象是图形创造的动力4.解构-----发掘形象整合的素材:为了把素材重构成新的形象,就要先把有关的素材加以分解,这就是解构。
形象素材的解构过程,实际上就是形象的分析过程。
威尔重构既是整合,只有经过分析的这一途径才能到达整合的目的5.同构-----探寻形象整合的条件:将不同形象素材整合成新的形象,它们之间应有适于整合的共性。
对于这中共性我们称之为同构正像同构:正像即形体自身的现象,不同的正像之所以能够组合成一个统一的新形象,就是因为他们之间有共同点负像同构:以正像为“图”时它的“地”就是负像,如果另外的形象与该负像有共同点,相互也能结合起来轮廓同构:不同的形象在一定条件下,其轮廓线有共性,它们也可以整合起来成为一体质感同构:有些形象虽然在性质上并不相同,但其形象的质感却有着某些共性,因而也可以结合为一体量感同构:在量感上大体相当的形体,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布局同构:有些形象素材的个体所占的面积很小,其群体的布局如与另一形象的布局相结合,也会产生新的形象第四章(一)聚成类图形(已考):运用一批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素材,按一定规律聚集起来组合而成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