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支气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支气管(bronchus) 一级支气管-主支气管 二级支气管-肺叶支气管 三级支气管-肺段支气管
1.支气管结构与气管相似:软骨环、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组 成。分支越细,软骨环数目减少,也不完整,直径在 1mm 以下,其肌肉成分增加,软骨逐渐消失。
2.在 T5 上缘水平,气管分为左、右两主支气管,分别进 入两侧肺门后,继续分支:其顺序为:
呼气时,呼吸道内压 > 外界压力,将气体排出。(吸 气时需要用功,消耗能量,呼气反之。)
4.正常时,管腔通畅,气道阻力小,气体交换充分, 动脉血氧分压为12kpa(90mmHg),二氧化碳分压 为5.3kpa(40mmHg),血氧饱和度为96%以上。呼吸 道有病变时,如炎症,使粘膜肿胀,分泌物增加,管腔 变窄,气道阻力增加,妨碍气体交换,导致氧分压下降, 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血氧饱和度下降。
(二)清洁功能 呼吸道的清洁作用,依靠管腔内粘液和纤毛的协同作用。
1.呼吸道内粘液源于粘膜下的粘液腺。正常时,气道每 天分泌100~200ml粘液,以湿润呼吸道粘膜,维持粘膜层 纤毛的正常运动。每一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约有200根 纤毛。在呼吸道内有粘液的情况下,运动速度1200次/分, 将沉积在支气管内的细菌,颗粒移送到较大支气管 气管 咳出,净化和保护呼吸道。
第十讲(1)
气管支气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 p297
• 同济大学同济医院 • 耳鼻喉科教研室
气管解剖(trachea) 1.位置:C6 起始,上接环状软骨,下在气管隆嵴分为左右支 气管,由18~20个马蹄形透明软骨环组成,各软骨环间有结 缔组织连接。后壁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平滑肌构成。 2.管腔:气管腔左右径>前后径,呈扁圆状。在成人男性左右 径 2.0~2.5cm,前后径 1.5~2.0cm。 3.体表:颈段7~8个气管环,浅,入胸腔位置深。气管分叉 凸处隆嵴(T5),左右支气管分界,重要解剖标志。 4.构成:气管、主支气管结构由软骨环、结缔组织和平滑肌 组成,内衬假复层纤毛上皮细胞。 5.长度:气管长度,男性平均为 12cm,女性为 10cm。 6.血供:气管血供来自甲状腺下动脉及下静脉。在胸骨上窝 水平,气管前与无名动脉及左无名静脉邻近,如气切位置过低, 套管弯度不适,或伤口严重感染累及上述血管时,可并发严重 出血。
• 气管内壁粘膜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含 杯状细胞,粘膜下层内有腺体,分泌浆液 和粘液。
• 气管,支气管的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 神经支配。
• 交感神经纤维来自星状神经节,兴奋时使 平滑肌舒张,气管、支气管扩张。副交感 神经纤维来自迷走神经,兴奋时使平滑肌 收缩,气管,支气管收缩。
二、气管,支气管的生理学 (一)呼吸调节功能
主支气管-入左右二肺
肺叶支气管-右3支,左2支,分别入各肺叶
肺段支气管-入各肺段
3.右主支气管较粗短,长2.5cm,气管纵轴的延长线呈 2535度角,异物易落入。左主支气管较细长,长5cm,与气 管纵轴的延长线呈 45管 a 尖段支气管
b 后段支气管
c 前段支气管
第十讲(2) 气管、支气管异物病
p322
一 、复习气管,支气管临 床应用解剖
• 1.气管在C6水平起始,上接环状软骨,由18~20个马蹄形 透明软骨环组成。下在隆嵴处分为左、右主支气管。
2.正常的纤毛运动,依赖粘膜表面的粘液层。病态时, 呼吸道内分泌物过于粘稠,粘膜过于干燥时 抑制纤毛运动 使呼吸道保护功能减退。
(三)免疫功能
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与抗感染有关的免疫球蛋白IgA、G、M、E。 这些免疫球蛋白来自粘膜层内的浆细胞,具有增强呼吸道防御能力 的功能。
1.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免疫球蛋白,以分泌性IgA为主,具有抑制 细菌生长及中和毒素的作用,是使呼吸道具有抗感染能力的主要免 疫球蛋白;分泌性IgA在出生4~6个月后逐渐形成,至4~12岁后, 达正常水平。因此,儿童易发生呼吸道炎症。
咳嗽反射
咳嗽时 深吸气 关闭声门 强烈的呼 气动作 同时肋间肌,腹肌收缩 膈肌上升
胸腔缩小 肺内压、胸内压增加 声门突 然开放 呼吸道内气体以极高速度咳出 排出 呼吸道内分泌物或异物。
吸入刺激性强的化学气体后,可反射性引起声 门关闭,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使气体不易进入下 呼吸道。
咳嗽有维持呼吸道通畅的作用,但小儿的咳嗽 能力差,呼吸道分泌物不易咳出,易发生下呼吸 道分泌物潴留。
1、气体交换的主要 通道(吸入氧气,呼 出二氧化碳) 2、调节呼吸的作用
吸气时
导
气管,支气管扩张
平滑肌中感受器兴奋
刺激
迷走神经传
延髓呼吸中枢
抑制吸气中枢
使吸气转为呼气
气管、支气管缩小
对感受器的刺激减弱
减少对吸气中枢的抑制
吸气中枢逐渐兴奋起来
3.吸气时,管腔增宽,胸廓扩张,膈肌下降,呼吸 道内压 < 外界压力,利于气体吸入。
中肺叶支气管 a 内侧段支气管
b 外侧段支气管
下肺叶支气管 a 上段支气管
(实为右主支气管延续)b 内侧底段支气管
c 前底段支气管
d 外侧底段支气管
e 后底段支气管
左主支气管
上肺叶支气管 下肺叶支气管
a 尖后段支气管 b 尖下段支气管 c 前段支气管 d 上舌段支气管 e 下舌段支气管 a 上段支气管 b 内侧底段支气管 c 前底段支气管 d 外侧底段支气管 e 后底段支气管
2.呼吸道分泌物中尚有一定量的IgG,对呼吸道也有防御功能。 3.正常呼吸道内IgE含量不多,但在过敏体质呼吸道分泌物中含 量增加,是I型过敏的重要反应素抗体。呼吸道中的IgM也与变态反 应有关。 4.呼吸道分泌物还含有溶菌酶和补体,与分泌性IgA共同起到溶 菌作用。 5.呼吸道中的细胞免疫作用主要表现为巨噬细胞的积聚和激活, 能吞噬和消灭入侵的细菌。
(四)防御性咳嗽反射
气管、支气管粘膜下有丰富的传入神经末梢,主要来 自迷走神经。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能刺激神经末梢引 起咳嗽反射。
气管、支气管处的感受器对机械性刺激较敏感,肺叶 支气管以下部位的感受器则对化学性刺激比较敏感。感 受器受刺激后,沿迷走神经传入延髓,再经传出神经传 到声门及呼吸肌而产生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