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二章》PPT课件
集中度不太高
市场结构标准 市场进入容易
对市场内竞争程度及价格形成等产生战略性影响的市场组织的特征
没有极端的产品差别
对于价格没有共谋
市场行为标准 对于产品没有共谋 企业在考虑市场供求条件及与其他企业关系的基础上采取的决策行为
对竞争者没有压制政策
存在不断改进产品和生产过程的压力
随成本大幅下降价格能向下调整
(三)新奥地利学派
代表人物:米瑟斯、哈耶克、里奇、阿门塔诺、罗斯巴德 观点: (1)重视均衡实现的市场竞争过程分析,从不完全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 过程理解为分散的知识、信息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而市场不均衡就是因为存在着 未被发现的信息或信息不完全造成的决策失误所导致的利润机会的丧失。 (2)市场竞争源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只要确保自由的进入机会,就能形成充 分的竞争压力,因此应废除过时的规制政策和不必要的行政垄断政策,实行自由 放任政策。
展的前提。
亚当·斯密,最先从体系上对竞争机制予以阐述。“看不见的手”就
是由竞争的力量来自发决定的价格体系。
不干预政策
完全自由竞争
帕雷托最优
(二)“马歇尔冲突”与不完全竞争
(1) 马歇尔冲突
大规模生产能为企业带来
性,使这些企业的产品单位成本
不断下降、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结果必然导致市场结构中的 因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理论演变 企业 市场 竞争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定义
(一)产业组织
同一产业内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
作用
,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利益关系等。
这种关系结构决定着产业内企业 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
一、西方观点中的企业
(一)新古典企业理论
1.企业的内涵
企业的行为准则是在技术和市场的约束下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企业就被
理解为生产函数。
2.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单一产品的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的确决定
MR MC
(1)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MC
d=MR=Pe e
0
qe
q
厂商均衡
产品
边际成本(MC)
垄断竞争理论:在现实世界中,各种形式的不同程度的垄断和不 同程度的竞争通常是交织并存的。
(一)有效竞争理论与哈佛学派 1940年 克拉克 提出“有效竞争”的概念:既有利于维护竞争又有利于发
挥规模经济作用的竞争格局,其中政府的公共政策将成为协调两者关系的主 要方法或手段。 美国 梅森 有效竞争标准的二分法: (1)将能够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的形成条件归纳为市场结构标准; (2)将从市场绩效角度来判断竞争有效性的标准归为市场绩效标准。 有效竞争标准的三分法:市场行为标准
的和应该做的都很少。 政策主张:鼓励采取一种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二)可竞争市场理论
完全可竞争市场: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 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 政府规制 代表人物:鲍莫、帕恩差、韦利格 观点:
良好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效率等市场绩效,在哈佛学派理想的市场结构外仍 然是可以实现的,而无需众多竞争企业的存在。只要保持市场进入的完全自由, 不存在特别的进出成本,包括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在内的任何市场结构都可以是 有效率的。
边际收益(MR)
(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增加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增加的收益)
第55个 第56个 第57个 第58个 第59个 第60个 第61个
1.0元 2.0元 2.5元 2.7元 2.8元 3.0元 3.1元
3.0元 3.0元 3.0元 3.0元 3.0元 3.0元 3.0元
成本 价格
(一)芝加哥学派 20世纪60年代后期 代表人物:斯蒂格勒、德姆塞茨、布落曾、波斯纳 观点: (1)即使市场中存在着某些垄断势力或不完全竞争,只要不存在政府的进入规
制,长期的竞争均衡状态在现实中也是能够成立的。 (2)如果一个产业持续出现高利润率,这完全可能是该产业中的企业高效率和
创新的结果。 (3)市场绩效或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结构。 (4)除公开的合谋必须禁止外,政府对于试图改善市场绩效的事情,所能够做
市场绩效标准 企业与产业处于适宜规模
市场运行的最终经济效果
销售费用在总费用中的比重不存在过高现象
不存在长期的过剩生产能力
(二)SCP分析框架
构成及基本分析程序:
市场行为 市场绩效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也称政府公共政策,包括促进竞争政策和直接规制政策。
之间关系的研究处于重要的核心地位:
对具有市场支配力的企业采取企业分割、禁止兼并等直接作用于 市场机构的公共政策,以恢复和维护有效竞争的市场秩序。
市场和企业是资源配置的两种机制。 在市场体系中,“看不见的手”协调,分散的资源由价格信号配置。 在企业内部,“看得见的手”控制,分散的资源由行政指令配置。
(二)产业组织理论
以价格理论为基础,通过考察分析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竞争、垄 断和规模经济的关系与矛盾,探讨产业组织状况及其变动对产业内 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为合理的市场秩序和经济效率提供理论依据 和对策途径。
(一)竞争机制与市场秩序
竞争机制是能给予各种资本主义经济问题最优解的组织形式,是市场
经济条件下经济进步的最大动因,竞争活力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
不断增强,而垄断的形成又必然阻碍
机制在资源合理配置中所发挥
的作用,使经济丧失活力,从而扼杀自由竞争。
规模经济
垄断
竞争 解释:企业的“生产 发展 衰退”
20世纪初的现实市场:垄断、寡头垄断
斯拉法:收益递增规律与完全竞争前提相矛盾
(2)不完全竞争
股份制发展 1933年 哈佛大学 张伯伦 《垄断竞争理论〉 剑桥大学 罗宾逊夫人 《不完全竞争经济学》
LMC LAC
(2)
行业均衡和厂商最优规模
B P
P1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
产量
2. 企业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
企业投入要素存在多用性,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即使在最佳规模下
组织生产,也不一定能够充分利用全部要素。
(1)规模经济:单一产品 生产成本
(2)范围经济:两种产品 生产成本
(1)新古典企业理论假定条件与现实的差距 (2)未能有效解释市场与企业的替代性问题 (3)忽视企业追求规模的非技术性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