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警察体能与技能的培养魏小君摘要:针对当前公安工作实践的迫切需要,体能与技能的培养对警察工作具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列举案例、参考相关文献等方法阐述了体能与技能对警察自身工作的重要性,论证了二者作用的辩证关系。
提出培养警察体能与技能的建议。
得出对警察体能与技能培养的肯定。
关键词:体能; 技能;警察体能;警务技能;培养一、体能的含义体能,即身体素质水平的总称。
即运动员在专项比赛中体力发挥的最大程度、也标志着运动员无氧训练和有氧训练的水平,反映了运动员机体能量代谢水平。
体能即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
包括与健康有关的健康体能和与运动有关的运动体能。
(一)健康体能以增进健康和提高基本活动能力为目标,竞技运动体能以追求在竞技比赛中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需体能为目标。
(二)运动体能是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所必需的身体各种运动能力的总称。
它是机体对外界刺激或外界环境适应过程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与人的运动能力有关,与人体适应能力有关,与人的心理因素(主要是意志力)有关。
二、警察体能的概念警察体能是衡量警察体质强弱和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从广义上讲, 警察体能是指警察在先天具有的遗传素质与后天经过训练形成的身体有形能力和无形能力。
共同构成一个多层次的相对独立而有机的内稳态自组织系统结构。
即由身体形态结构、身体机能、身体素质、智力、心理、适应能力、健康状况等部分组成的复杂而有机的内稳态自组织系统结构。
这个概念阐明如下3个层次的观点: 一是警察体能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训练途径获得; 二是警察体能是一种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身体素质等综合的表现能力; 三是警察体能是一种身体有形能力和无形能力的内稳态自组织结合体。
从狭义上讲, 警察体能是指警察在日常生活、工作、训练和执法中所表现出来身体活动能力。
从警察职业的社会属性上讲, 警察体能是警察在工作、训练及执法中有机体在长时间、高强度、短间歇的大负荷工作过程中, 最大限度地动员机体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 抵疲劳、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工作的身体能力。
良好体能是警察与犯罪分子较量时所必备基本能力, 同时是掌握警察实战技能基础, 直接影响警察实战技能在执法活动中应用效果。
警察体能训练是通过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训练,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提高自身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能力。
其目的是适应公安工作警务实战的要求,真正使警察做到“追得上、打得过、擒得住”。
提高警察体能,增强警察体质,科学训练与评价,是提高警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警察体能在警察身体中的表现(一)与健康有关的体能1. 心血管适应力人的心血管和呼吸系统向肌肉供应养料特别是氧气的能力以及肌肉利用养料持续工作的能力。
强健的警察能够坚持相对长时间的身体活动不会产生不适。
心血管适应力是衡量一个警察体能状况的重要机能指标。
其诊断与评价常用指标有: 肺活量、台阶试验、联合机能试验、布兰奇心功能指数、最大吸氧量测定。
2.柔韧性是指人体各关节活动的幅度和范围, 是人体关节在适宜范围内最大限度活动的能力。
影响柔韧性主要因素是关节面、关节周围组织、韧带、肌腱和肌肉的伸展性及肌群间的协调能力。
而柔韧性训练或锻炼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关节周围组织的伸展性和肌肉间的协调性, 对关节本身的先天形态无重要影响。
警察格斗、攀登、爬越等技能对韧性要求较高。
健康的警察可在工作和运动中达到关节活动的最大范围。
其诊断与评价常用指标有: 坐位体前屈、立位体前屈、劈叉实验、俯卧背伸、造桥测验、旋肩测验。
3.肌肉力量人体对抗外力或举起重物的能力。
健壮的警察能够从事对抗外力的工作或运动, 如托举重物或控制自身体重等。
其诊断与评价常用指标是握力、背肌力、腿力。
4.肌肉耐力人体肌肉持续收缩运动的能力。
健壮的警察可以长时间地运动而不产生疲劳。
其诊断与评价常用指标是俯卧撑、屈臂悬垂、引体向上、1min仰卧起坐 ( 女 )。
5.身体成分人体中肌肉、脂肪、骨骼和其他身体组织的相对百分比。
健康的警察身体体脂比例适中。
肥胖是影响警察体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体内脂肪过多,对健康最为不利, 会引发多种疾病,心肺的负担也更重, 同时在活动时会消耗更多的能量。
保持正常的身体成分,对维持健康和体能至关重要。
其诊断与评价指标有:身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HR) 、体脂率(%) 。
(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其特点是与警察的运动技能或动作技能及效率密切相关, 表现警察的活力和技巧。
1. 速度人在短时间内完成动作的能力。
这是一项重要的运动素质,对普通人意义不大, 同时它与健康也没有直接的关系, 但对于某些项目的运动员以及一些特殊职业, 对警察来说, 却有重要的意义。
评价常用指标有 30m、50m、60m、100m 跑; 30s 跳绳(40岁以上警察)。
2.心肺耐力特指人持续身体活动的能力, 能确保较长时间的工作不疲劳。
强健的警察能够坚持相对长时间身体活动并且不会产生不适。
心肺耐力是衡量一个警察体能状况的重要的机能指标和素质指标。
其诊断与评价常用指标有: 800m跑(女);1000m、1500m、2400m、3000m 跑; 9min、12min跑(40岁以上警察)。
3.力量爆发力人将积蓄的身体能量快速转变为力的能力。
特指是肌肉紧张或收缩时表现出的机能能力。
是完成各种身体活动的体能基础, 不同警种的警察, 对力量的要求差异很大。
其评价常用指标是立定跳远、纵跳、立定三级跳远、立定十级跳远。
4.灵敏性人在一定空间里快速准确地改变整个身体运动方向的能力。
篮球、摔跤运动是需要高度灵敏性的典型运动。
灵敏性是一种能迅速、完善地完成动作的能力, 它与速度素质一样, 对一般人并不显得特别重要, 但对警察而言,灵敏的动作、矫健的身体, 对完成任务大有裨益。
其评价指标有: 4X10m往返跑、极限跳、左右横跨、立卧撑、十字跳测验、伊利诺斯灵敏性测试(Illinos A gility Test)。
5.神经肌肉协调性人有意识地平稳准确和有序地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
其评价常用指标有:右回旋跑、十字变向折反跑等。
4X10m 往返跑、立卧撑也可反映相对的协调性。
6.平衡性人在静止或运动状态中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
评价常用指标有: 闭眼单脚站立、单腿转头站立、纵向踩木平衡、小荡板平衡测试、大荡板位移平衡测试。
7.反应时人受到刺激至出现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反应快即反应时短。
赛车和短跑需要最短的反应时。
对警察来说,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 并迅速完成部署和任务是很重要的。
其评价常用指标是简单反应时、选择反应时。
(三)与心理有关的体能人是身心统一和身心相互作用的有机体。
体能训练时的生理负荷必然伴随相应的心理负荷, 而心理负荷的变化也必然对生理负荷及功能调节产生正性、中性和负性的影响。
与心理有关的体能指体能要素与心理要素符合的程度及指标。
与心理有关体能指标通常是检测三个符合度, 即体能要素与心理发展水平的符合度、体能要素与个性心理品质的符合度、体能要素与心理健康的符合度。
简要内容包括以下4个方面: (1)综合反应。
包括简单反应、选择反应。
(2)运动感知觉和本体感觉。
视感知觉、听感知觉、触感知觉、时间感知觉、节奏感知觉、空间感知觉、肌肉感知觉和本体感觉 (上肢运动感、躯体用力感)。
(3)注意力、意志力、自控力、应变力和运动表象力。
(4)应激能力。
包括对应激原的耐受与适应程度; 克服紧张、焦虑、抑郁的能力; 防御和抵抗由于心理紊乱而导致生理机能下降及心理疾病的能力。
(四)与适应能力有关的体能即机体根据内外环境变化进行自我调整, 以保持平衡的能力。
包括: (1)适应环境的体能。
对气候变化的体能适应、对环境变化的体能适应。
(2)抵抗疾病的体能。
患病与体能恢复状况、对生理性改变的体能适应、防御疾病、抵抗疲劳的体能。
这四类体能成分并非各自为政, 而是紧密联系、彼此制约、交互地组成完整的体能结构。
其中与心理有关的体能成分和与适应能力有关的体能成分包含在其他二类体能成分之中。
与健康有关的和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成分有重叠之处, 例如, 心肺功能、心肺耐力、肌肉力量、肌肉耐力、柔韧性和身体成分等体能成分无论是对健康还是对技能性要求较高的运动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是, 从事不同活动的警察对体能的每一成分发展程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为达到较高的、与动作技能有关的体能水平, 就必须使上述的每一个成分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警务技能对警察的意义为适应当前治安形势的发展和实战的需要,加强公安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民警的业务技能和实战水平,规范人民警察警务实战训练工作,有效地打击各类刑事犯罪活动,提高人民警察的战斗力。
党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公安机关要“积极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加强教育训练,建立适合实战需要的训练体系”,全国公安工作第二十次会议也对人民警察提出了“强化实战技能”的要求。
警务实战涉及面广、危险性大,操作技能要求高,应用战术要求灵活,是公安系统人民警察依法必备、区别于其他国家公务员的独特技能,是民警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
面对尖锐复杂的治安形势和繁重的斗争任务,要求我们每位公安民警高度重视警务实战技能训练,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警务技能水平。
在与犯罪分子斗智斗勇的较量、生与死的抉择中,遇险不乱,沉着应战,善于运用巧妙的技术和战术,才能化险为夷,立于不败之地。
(一)对不同警种、年龄警察技能、体能培训内容的思考对公安民警技能、体能培训是一项重要素质教育和训练, 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并制定出完整的培训内容和长远的实施方案。
培训必须结合公安工作的需要和民警的实际情况, 要有针对性。
并且, 还要有相应的考核措施, 制定出科学实用的考核标准, 严格要求, 作到保证质量。
根据我国公安实际工作的需要, 针对不同警种和不同年龄与性别的公安人员所承担的工作任务的不同, 笔者将警察技能、体能培训的内容分为七个大类:1. 实弹射击(1)卧式、立式、跪式、移动姿式的射击训练;(2)各式枪支的使用训练;(3)移动靶位的训练;(4)快速抢先命中目标的训练。
通过这几项内容的实弹射击训练可有效地提高干警实战射击的命中率, 特别是特警、刑警、巡警、防暴警等一线干警, 更应加强此内容的练习。
2.擒拿格斗(1)拳法、腿法、摔法、拿法基本功训练;(2)实战对抗训练;(3)模拟实战训练;(4)警械与器械使用训练。
此内容的训练在警察院校持续进行的时间较长, 但是,上岗工作成为正式的干警后, 反而很少进行训练。
因此,应将此内容纳入年度训练计划,进行定期的培训和不定期的强化训练, 以此来提高干警的临场格斗能力和实战应变能力。
3.驾驶(1)两轮、三轮摩托驾驶训练;(2)小型车驾驶训练;(3)大型车驾驶训练;(4)车辆跟踪技巧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