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 三角洲(共67张PPT)

高考地理微专题复习 三角洲(共67张PPT)


1.长江三角洲沉积特征
A.生物组合特征: 咸淡水混合,生物有海陆混生特征,随含盐度趋
于正常,生物丰度和分异度增高,在分支流和河口沙 坝中见到植屑;在河口下段和浅海中见到棘皮动物、 海胆刺和辐射硅藻等。 B.粒度分布特征:
颗粒一般较细,主要为细砂、粉砂和粘土,仅个 别地段见到中砂。从河床沉积到前三角洲沉积,具有 粒度由粗变细,分选性变差等特点。 C.有机质含量:
在C-M图上,三角洲前缘具有QR和RS段。
3.沉积构造
流水波痕、浪成波痕、板状和槽状交错层理,水 平层理,波状层理、透镜状层理、包卷层理、冲 刷—充填构造、变形构造、生物扰动等。
4.生物化石
海生与陆生生物化石混生。
5.垂向层序
总体上为下细上粗反旋回序列,顶部为下粗上细 正旋回。
6.砂体形态
平面上呈朵状或指状,剖面上呈发散的扫帚状。
尼日尔河 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河控三角洲 垂向层序
(二)浪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浪控三角洲平面形态呈鸟嘴状,故又称为鸟嘴状 三角洲。
圣弗兰西斯科河鸟嘴状三角洲
沿岸流为主 控制的三角 洲砂体分布 模式
一般来说,浪 控三角洲的垂 向层序仍为下 细上粗的反旋 回层序。
(三)潮控三角洲沉积特征
河流流入三角港或其他形状 的港湾,由于潮汐作用远大 于河流作用,港湾中的泥砂 受潮汐强烈破坏和改造,仅 形成小型三角洲。其外形受 港湾控制,又称港湾型三角 洲。
断陷湖盆中的三角洲常见叠瓦状前积结构。
(二)三角洲相与油气的关系
世界上许多油气田与三角洲相有关,其中有不少 是大型和特大型油气田。如科威特的布尔干油田 和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可 采储量分别为94亿吨和42亿吨,为世界第二和第 三特大型油田。
波浪在三角洲区主要表现为对砂体的改造,将垂直海岸分 布的河口砂坝改造为平行岸线的砂体,最终使三角洲变为 浪控三角洲。
海流作用造成三角洲的不对称分布。
5.河口区的盆底地形 陡坡——扇三角洲、 (近岸)水下扇 缓坡——三角洲
6.蓄水盆地的构造特征 蓄水盆地相对稳定,或 缓慢沉降,沉降速度等 于或略小于沉积速度, 对三角洲的形成和保存 有利。
分布最广。主要为青灰、灰黑色 粉砂质粘土或粘土质粉砂,水平层理, 富含有机质。
三角洲的鉴别标志及其 与油气的关系
(一)古代三角洲沉积鉴别标志
1.岩石类型
砂岩、粉砂岩、粘土岩为主。三角洲平原中常 见有暗色有机质沉积,如泥炭或薄煤层等。
2.粒度分布特征
由陆→海,砂岩中的碎屑粒度和分选有变细变好 的总趋势。
有机质含量与沉积物粒度有明显的关系。颗粒粗 时有机质含量低,颗粒细时含量高。因而有机质含量 有向海方增加的趋势。
2.长江三角洲沉积分布规律
A. 分流河道沉积: 底部具冲刷面,沉积层序为下粗上细的正旋回特征,
总体颗粒较细,以粗粉砂为主,夹细砂透镜体。 B. 河口沙坝沉积:
最发育。砂质沉积体,沙坝长 60-70km,宽10-15km。砂层厚度1530m,最厚达40m。沉积速率高,沉积 物较粗,主要为细砂,夹少量粉砂和 介壳碎片。在垂向上为下细上粗。层 理发育,有韵律层理和交错层理。 C. 前三角洲沉积:
(3)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属严 格的平面喷流类型,通常发生在河流入海处。
4.三角洲附近的水动力状况 河流的建设作用——波浪、潮汐和海流的破坏作用
河流在河口区具有流量展宽、流速降低、惯性流动和咸淡 混合等特征,造成河流携带的大量沉积物在河口地区堆积 下来,形成三角洲。
潮汐在三角洲发育过程中起两个作用:其一是破坏水体的 垂直密度分层,加强了海水和河水的混合作用;其二是对 河口沙坝的改造作用。对汊道河床来说,潮汐作用能加深 汊道河床的深度。
(2)垂向层序
大致为下细上粗的 反旋回沉积的垂向 层序。上部局部为 下粗上细的间断性 正旋回,顶部为沼 泽。
由下至上海相 化石减少,而 陆相化石尤其 植物化石增多; 波浪波痕及其 产生的交错层 理向上减少, 流水波痕及其 产生的交错层 理增多。
三角洲的另一种沉积相模式
骨架相:主要为砂体,如河口沙坝、浪成砂体、潮 成砂体、河床砂体、远砂坝和决口扇等,以砂质为 主,含一定量的生物介壳,远砂坝中夹有泥层,决 口扇中混有泥质。
三角洲平原亚相
分支河道微相 陆上天然堤微相 决口扇微相 沼泽微相 淡水湖泊微相
岩性:砂岩、粉砂岩、泥岩(包括泥炭、褐煤 等)。
结构构造:分选性差;层理构造复杂,见雨痕、 干裂、足迹等层面构造。
生物化石:少见,淡水动物化石和植物残体。
分布:呈透镜状,横向变化大。以分支河道和 沼泽沉积为主体。
(2)三角洲前缘(delta front)亚相
F W
Classification of deltas (Galloway, 1975)
采用三角图解法, 以河控、潮控和浪 控三因素作为顶点, 将每个具体三角洲 T 在三角图中定位。
三角洲沉积相及其亚相划分
三角洲平原亚相


三角洲前缘亚相


前三角洲亚相
(1)三角洲平原(delta plain)亚相 三角洲沉积的陆上部分,其范围包括从河流大量分 叉位置至海平面以上的广大河口区,是与河流有关 的沉积体系在滨海区的延伸。
处于三角洲平原外侧的向海方向,位于海平面以下, 为河流和海水的剧烈交锋带,沉积作用活跃,是三 角洲砂体的主体。
三角洲前缘亚相
水下分支河道微相 水下天然堤微相 分支河口砂坝微相 远砂坝微相 前缘席状砂微相 支流间湾微相
(3)前三角洲(prodelta)亚相
环境:位于三角洲前缘的前方,实际上为处于浪基 面以下的正常海相沉积。
7.测井曲线
分流河道多呈钟型或箱型正韵律,河口坝、远 砂坝呈漏斗型反韵律。
8.地震剖面
不同类型的三角洲的形态特征和沉积特征不相同, 因此,在地震剖面上的特征也存在一些甚至较大的 差别:
海盆河控三角洲,最重要的标志是发育有各种前积 结构,其中以S型、斜交型和复合S型前积结构;
海盆浪控三角洲以叠瓦状前积结构为特征;
三角洲的发育
形成条件: 河流要搬运大量的沉积物作为物源 海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
(2)决口扇的形成与三角洲的延伸
密西西比河
影响三角洲形成和发育的主要因素
1.气候的作用
气候是控制三角洲发育的重要因素,三角洲的形成与 降水量及风化作用关系密切,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风化作用产生大量沉积物,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干旱 地区降水稀少,沉积物和流水均为间歇式供应。
指状砂坝横剖面呈透镜状,下伏的前三角洲泥常被挤 入指状砂坝而成为泥丘。
指状砂坝的几何形态是确定古代三角洲的重要标志。
鸟足状三角洲又称舌形或长形三角洲,是以河流作用 为主的极端类型,是最典型的高建设性三角洲。
河流输入的泥砂 量大,悬浮负载 多,砂泥比值低; 有较发育的天然 堤和较固定的分 支河道; 沉积巨厚的前三 角洲泥; 向海推进快、延 伸远,分支河道 和指状砂体长短 不一地向海延伸, 形似鸟爪。
现代三角洲沉积实例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长江口属中等 强度的潮汐河口,波浪作用较弱。属河流—潮汐类型三角洲。长江 全长约6300km,水量丰富,年平均输砂量大,约为4.86亿吨。
长江三角洲位于构造沉降区,携带的大 量泥砂能持续沉积,三角洲规模大,总 面积约5180km2。长江口地形复杂,浅 滩沙岛呈雁行状展布。最大的崇明岛将 长江分成南北两支。北支为长江即将废 弃的河道;南支地形复杂。多次进行分 支,中心有长兴岛、横沙岛和铜沙浅滩 首尾相连,将南支又分为北港和南港。 南港的河口沙坝再把河床分为南、北两 槽。北支、北港、北槽和南槽共同组成 了现代长江主要入海口地貌。
三角洲的主要类型
由于主要受河流、波浪和潮汐作用的控制,故根据 三种作用相对强度三角洲可分为:
建设性三角洲:伸长状(鸟足状)三角洲:河流 沉积物向海堆积速度>海浪潮汐改造;朵状三角洲
破坏性三角洲:尖头状(鸟嘴状)三角洲:海浪 作用>河流沉积物输入作用;河口状三角洲:潮汐 改造作用>河流沉积物输入作用
三角洲名称
长江
黄河
陆上面积 ×104km2
平均速度m/a
2.28 20
12.2 300~400
长江三角洲和黄河三角洲面积和增长速度对比(据史密斯,1966)
3.蓄水体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
(1)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高密度流动,沿底部 平面喷流,如高密度浊流形成海底扇。
(2)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等密度流动,属轴状 喷流,如河流进入淡水湖形成湖成三角洲
非骨架相:包括废弃的汊道河床、汊道河间地和前 三角洲相,沉积物以砂泥互层为特征,并含有泥炭 层、古土壤层、钙结核层和铁钙结核层等。干旱区 有萨布哈沉积,热带潮湿区有红树林沉积。
伴生相:包括滨岸堤和滨岸平原沉积、三角洲边缘 的泻湖海湾等,沉积物以砂泥互层居多。
三角洲沉积特征及其相模式
(一)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及其相模式
岩性:主要由暗色粘土和粉砂质粘土组成。
构造:常发育水平层理及块状层理。
化石:见广盐性生物化石,如介形虫、双壳类
与油气的关系:前三角洲暗色泥岩富含有机质,可 作为良好的生油层。
三角洲平面相组合 及垂向层序
(1)平面相组合 ������ 河流—三角洲—深水 浊积扇������ ������ 河流—三角洲与滩坝 沉积体系(河控朵状 三角洲或浪控三角洲) 三角洲内部相结合由 陆向海依次为三角洲 平原、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地貌特征是海岸曲折,呈锯齿状,有广阔的 三角洲平原和较发育的滨海沼泽。
朵状三角洲形态呈向海突 出的半圆状或朵状。
与鸟足状三角洲相比,朵 状三角洲在形成时泥砂输 出量相对较少,砂泥比值 较高,波浪作用有所增强, 但河流输入沉积物的数量 仍高于波浪和潮汐作用改 造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