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定风波》ppt1

《定风波》ppt1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此 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已近三 年。以罪臣之身受到看管,俸禄微薄,生 计无法维持,躬耕躬作。
《定风波》ppt92
也归回山微料
无去首头冷峭
风,向斜,春
雨 来照 风
也 萧却 吹
无 瑟迎 酒
晴 处。 醒
.,

一 蓑 烟 雨
谁 怕 ?
竹 杖 芒 鞋
何 妨 吟 啸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苏公手持竹
杖 杖,脚著草鞋,
芒 分明是一身山民
鞋 野服。而达官贵
轻 人朝廷命官,往 胜 往是高头大马。
马 轻——无官一身轻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上阙刻画了怎样的抒情主体形象?
刻画了一个穿着草鞋, 拄着竹杖,迎着疾风骤雨, 缓缓而行,时而吟唱时而又 长啸的潇洒旷达的抒情主体 形象。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 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 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可见苏轼的人生态度是:
乐观、旷达
1.你觉得何为乐观、旷达? 2.你是怎样面对生活中的风 雨(坎坷)的?
• 雨具先去:拿雨具的仆人先离开了。
•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上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雨, 苏轼是如何做的呢?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情?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定风波》ppt92
下阙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 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 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下阕文中运用哪些字表达词人变化 的情感?
料峭春风吹酒醒, 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置之不理 雨大
无所畏惧 气定神闲
《定风波》ppt92
挑 轻松 怡然 战 欢快 自若
15
《定风波》ppt92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 行。”这两句明写诗人道中遇雨时置风 雨于不顾、吟啸徐行的镇定态度,暗示 他在政坛风雨中遭贬后仍泰然处之的心 态。“莫听”有外物不足萦怀之意, “何妨”见俏皮的挑战色彩。
•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悔, 兹游奇绝冠平生”。
频遭贬谪,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里,走过 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处如天堂,他说“此心 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同道 反目,见识了人世间万千丑态却说“眼前见天 下无一不是好人”。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 “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可见苏轼是潇洒 超俗的,乐观开朗的,旷达的。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但终其一生,苏轼从未有过真正 意义上的退隐。他一生宦海沉浮,刚 直如一,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支撑他的是什么力量?
(1)儒家入世思想 (2)为民请命的道义担当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
晴”,你如何理解句中的“风雨”和“晴”的? 这三句是此篇的画龙点睛之笔,请谈谈这是词 人怎样的一种顿悟和启示?
定 风 波
苏 轼
学习目标
1. 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达的胸怀; 2.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 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
•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 宋代文学家、书 画家、政治家。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
如果我们用词中的概括作者思想情感的核 心所在,你会想到哪个字?为什么 ?
“归”
那就是: 作者不怕任何风雨, 也不在乎风雨阴晴多变, 一心渴望退隐,是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情。”颇有点超凡脱俗的味道。 这其实也是归。 ——回首。实指刚刚遇雨之处,虚指自己平生经历过 的宦海风波的感悟和反思,反思的结果是归去。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感受上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能 表现出词人的心境?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 任平生。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上阙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 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 蓑烟雨任平生。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小结
《定风波》这首词记叙出游时途中 遇雨的一件小事,以一语双关,以小 见大的手法体现了作者洒脱、旷达的 人生态度。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 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黄庭坚并称“苏黄”。
艺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
才 米芾[fú]并称“宋四家”。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 晁[cháo]补之。
人生境遇: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莫 听 穿 林
定 风 波
任 轻 且 打苏Biblioteka 平 胜 徐 叶轼 生 马行声
。 ,。,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小序:写作缘由 上片:冒雨徐行的情景和心境 下片: 雨后天晴的情景和心境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小序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 此。
• “风雨”比喻人生中的逆境,如各种政 治打击和人生险途。
• “晴”比喻春风得意的顺境。
《定风波》ppt92
《定风波》ppt92
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界的风雨 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出人生大 哲理。
《定风波》ppt9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