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收支数据质量控制及规范

国际收支数据质量控制及规范

国际收支数据质量控制及规范
[ 文献标识码]A
:Balance of payments statistics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verall national economic balance ,and it is also a basic tool for understanding the economic conditions of foreign countries. The accurate BOP information is important basis to grasp foreign trade trends ,to formulate correct foreign economic policy ,to prevent BOP risks effectively . This article listed the current relevant BOP statistics policies ,combining with the problems found in the daily work ,summarized the verification method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BOP data.
Keywords:BOP ;Data Quality Control ;Verification Methods
一、国际收支统计制度框架逐渐完善
自2014 年施行修订的《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办法》以来,国际收支统计制度框架进入完善和优化阶段,国家外汇XX局,XX
局修订完善了一系列配套制度。

涉及间接申报的有《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实施细则》(汇发[2015]27 号),与之配套的有《涉外收支交易分类与代码(2014 版)(》汇发[2014]21 号)、《境
内银行涉外收付凭证管理规定》(汇发[2014]19 号)、《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16 年版)》(汇发[2016]4 号)。

相关的核查制度及核查规则是《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核查制度》(汇发[2015]48 号)、《通过银行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核查规则》(汇综发[2017]67 号)。

至此,对于国际收支间接申报建立了较完善的统计框架,从申报原则、申报流程、对申报内容的要求,到代码解释分类、凭证填报方法,再到专项业务、特殊案例的分析明确,为银行提供了全面的间接申报制度规范和实务操作指引。

二、申报数据常见错误类型
(一)国别错误一是交易对方国别错报为中国(剔除交易编码为999998 轧差为0 的跨国公司业务虚拟交易);二是同一交易对方名称完全相同,但是国别不同(剔除企业在不同国家注册的情况);三是交易对方中包含的国家/ 地区缩略语与国别不符。

(二)“ JN/JW”标识与交易编码、交易附言不匹配一是交易对方名称标注“ JN”,但交易附言不包含“收到境内非居民款项”或“向境内非居民支付款项”,或是交易对方名称标注“ JN',但交易编码为“ 822030”;二是交易对方名称标注“ JW,但交易附言包含“收到境内非居民款项”或“向境内非居民支付款项”。

三)交易币种与金额错误
一是币种为人民币,但“其他金额”为0,或币种不为人民
币,但“其他金额”大于0;二是银行代客境外结购汇业务,币种不为人
民币;三是申报金额填报不平衡,如涉外收入中“交易金额”与“结汇金额” +“现汇金额” +“其他金额” +“国内扣费金额” +“国外扣费金额”不等。

(四)申报主体类型错误一是交易编码为“ 822030”,但申报主体类型为“对公居民”或“对私居民”;二是交易编码非“ 822030”,申?笾魈謇嘈臀?“对公非居民”或“对私非居民”,剔除
“QFII”“ RQFII”以及“驻华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等非居民申报的特例。

(五)收/ 付款类型与交易附言不符
一是收/ 付款类型为“退款”时,交易附言中不包含“退” 字样,或不包含原申报单号;二是收/付款类型为“预收/ 付货款”时,交易附言中不包含“预收/ 付”字样;三是交易附言中明确体现“退款”或“预收/付货款”的内容,但是收/ 付款类型不能与之相符。

(六)交易编码及交易附言的错误该类准确性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有:留学费用的交易附言填报为“学费”,未描述年限,或交易编码与交易附言的填写不匹配;“ 421010 个人间捐赠与无偿援助”的统计范围错误出现为居民个人间的交易;与境外的投资或借贷往来未正确区分关联关系;混淆旅行与运输、就医及健康旅行与医疗服务、留学及教育旅行与教育服务、研发成果转让费与研发成果使用费、保费与保险赔偿等。

三、非现场核查方法探讨
(一)逻辑关系比对法
在申报数据比对过程中,该方法是最常用的核查方法,上述常见错误类型中诸如JN/JW 标识与附言、收付款类型与附言、编码与附言、编码与主体类型等要素的比对,均可发现逻辑关系不符的情况,从而判断出错误数据或可疑数据,需进一步与银行进行核实。

(二)主体交易比对法通常情况下,同一主体的交易性质较为集中,可以按主体进行核查,提取历史交易数据进行比较,发现疑问数据。

如非现场核查发现某企业与境外同一公司的往来普遍报送在
“ 621021 与境外子公司的贷款及往来”项下,但偶尔发生一笔
“ 622021 与境外母公司的贷款及往来”,经与银行确认,该笔数据编码?笏陀形蟆?
(三)系统交叉比对法将国际收支涉外收付款系统中的数据与外汇账户系统等其他外汇业务系统数据进行比对,交叉核对可以发现数据漏报、错报问题。

例如,核查对外投资资金性质为资本金或增资,支付境外资金的性质为借款本金或利息。

(四)专项业务比对法
国际收支申报相关文件对于某些专项业务如何申报有明确规定,如境外承包工程、保证金、跨国公司集中运营等,通过对专项业务数据的提取比对,能够发现疑问数据。

例如,业务指引中对于境外承包工程业务的申报分为五种场景,核查重点为:贸易项下交易附言是否体现“(未)设立境外实体、项目办公室” 等,收回资金是否超过原投资额以判断为撤资或投资收益,区分签订合同主体以判断资金性质为投资款或借贷往
来。

提取附言中包含“保证金”的申报数据,核查是否按照保证金指向目标交易性质进行申报。

(五)易错项目关注法通过总结日常核查经验,对于常见错误进行重点关注,如“421010 个人间捐赠与无偿援助”是否出现交易双方为同一个人或包含企业的情况,交易金额较大的交通工具租金是否包含工作人员,借贷资金及利息是否属于相同的交易双方关系项下等。

四、对策建议
(一)“内部加强、外部督促”,提升银行业务水平一是督促银行开展内部培训及持证上岗制度,认真学习规范性文件,避免人员轮岗、业务能力不足影响申报数据质量;二是鼓励银行开展自查,充分发挥自查错误不纳入考核的激励作用;三是外汇局按月开展通报考核工作,提示常见错误类型,明确申报要求,对于差错率较高的银行下发提示函或约见谈话。

(二)加强与银行的沟通交流,定期开展案例征集工作
银行通过进行《国际收支统计申报业务指引(2016 年版)》及《国际收支统计间接申报实例分析(2015 年版)》中的业务实例分析,给银行的实践操作起到较大指导作用,随着涉外业务发展,新型贸易融资类型、交易模式等不断涌现,建议从银行一线征集案例并下发答疑,为银行提供业务指引。

(三)充分利用核查模块各项功能,保证核查工作的全面和有效性涉外收付款数据核查模块正式上线运行后,在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核查以及非居民主体国别核查等方面将充分发挥其优势,辅以人工鉴别
疑问数据、深入核查数据的准确性。

这种“人工+智能”的核查方式将大大提高非现场核查效率及数据质量,同时关注软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功能和核查规则,有效提升数据质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