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理工大学布局分析(1)

浙江理工大学布局分析(1)

浙江理工大学选址与布局分析一、浙江理工大学简介浙江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理、工、文、经、管、法、艺术、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坐落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市。

浙江理工大学的前身——蚕学馆,是杭州知府林启为实现其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宏愿于1897年创办的,是我国最早创办的新学教育机构之一。

1908年,因办学成绩卓著,被清政府御批升格为“高等蚕桑学堂”。

学校195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1964年由国务院定名为浙江丝绸工学院,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3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

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浙江理工大学。

200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获得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

截至2018年4月,学校占地面积2100余亩。

下设17个学院(教研部),举办1所独立学院,有本科专业65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6个,专业学位类别10种,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500余人、留学生400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职称880余人,正高职称270余人。

二、浙江理工大学选址因素(一)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分析浙江理工大学位于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2号大街928号,下沙高教园区位于杭州下沙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是浙江省最大的高教园区分为东、西两区,西区濒临下沙镇。

园区占地10.91平方公里,拥有14所包括理工科、文科在内的高等学校有浙江理工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浙江传媒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警官职业学院以及杭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高校。

目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下沙高教园区正在规划建设全省最大规模的大学科技园区。

占地1平方公里的大学科技园区将构筑起下沙高教园区15所高校和开发区产业互动发展的平台,主要承担起IT、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的孵化功能,促进产学研有机结合,提供高校科学研究和技术交流基地。

开发区管委会将为进入园区的创业者提供一流的创业、居住、生活环境,建立政策引导和激励机制,鼓励省内外高校、出国留学人员、开发区企业到大学科技园创业。

所以总体来说浙江理工大学所在位置,因远离喧闹的市区,与高教西消防主题公园相邻以及附近的多所高校,所以安静的环境、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众所高校烘托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身心具有有益的影响,在这样条件下培育出来的学生会具有很高的涵养以及不俗的气质。

而且处于高教园区内的高校很多,资源共享可以更好的帮助学校的发展。

1.经济因素为什么浙江理工大学建在的郊区,而不是繁华的市区,是因为要节省资金的投入。

原因是我国现在的大学土地面积是非常大的,动辄上千亩的大学也有很多,有的大学甚至面积已经破万亩,这么大的土地面积建在市中心的话必然是不行的,首先我们要考虑杭州市中心是否能找出这么大面积的空闲土地,如果没有就得与居民商谈搬迁事宜,而且这得需要补偿巨额的搬迁的费用。

另外付出的也不仅仅是资金的投入,更是漫长的时间,虽然说浙江理工大学处于的下沙高教园区发展非常不错,但以前的下沙区可没有现在发展那么好。

而且大学建设在郊区的益处也颇多,直接就是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毕竟一个杭州城市的人口是相对饱和的,如果高校园区建设在郊区就会发生突然间涌入了数十万万名大学生,对当地经济发展必然是存在好处的。

2.交通因素杭州下沙区的交通十分便捷,目前有下沙路、德胜快速路通往主城区,沿江大道、九沙大道分别在建,建成后将又多2条便捷通道。

区域内B1、B支4、320、401、223、210、104、865、868、611、682、683、375等多条公交路线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同时,2012年开通的地铁一号线在街道范围内设下沙西站、金沙湖站、高沙路站,为连接中心城核心区的骨干线,也连接着杭州火车站以及杭州东站。

3.竞争因素因为高教园区内具有众多的高校存在,高校之间的竞争更是激烈。

浙江理工大学相近的本科院校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电在中国本科院校综合排名是前百的存在,所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竞争力还是非常高的。

4.基础设施完善下沙高教园区的城市交通、通讯、供电、供水、以及防灾规划等非常的完善,这可以获取学生信任,也为下沙高家园区的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浙江理工大学布局(一)校园布局概况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位于杭州下沙,占地2100余亩。

校舍规划采用对称格局,以图书馆所在位置为中轴线,注意轴线关系,使总体规划中布局风格尽量统一、协调。

学校大致分为以下四个区:教学试验区、学生生活区、体育设施区以及服务设施区。

每个分区都有每个分区功能,以适应学校的发展要求。

在校园布局上做到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形成良好的校园氛围,并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构筑完整的空间形态。

主体布局1.教学实验区教学试验区主要分布于中轴线两侧。

15号、17号、3号、19号、21号、10号、7号、6号楼作为浙江理工大学下沙校区各学院地址,并且也承担一定教学任务。

2号楼作为教学楼,学生的主要上课地点也位于此楼。

浙江理工大学图书馆是以纺织、服装等特色学科馆藏为基础的一个综合性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教育厅确定的浙江省高校数字图书馆下沙地区中心馆。

因此作为学校的一个标志,位于学校中轴线上,也位于教学区中央位置,为学生提供了良好舒适的学习环境。

教学楼楼层适中,内部设施齐全,功能完善,为上课、实验等提供便利。

风格也较为统一严谨,向人们传递出一种严谨的态度。

2.体育设施区体育设施区位于学校最东边,包括两个体育馆、一个标准足球场,若干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以及室内游泳馆。

体育设施区北面就是学生生活区,相对于教学区,体育设施区更加靠近学生生活区,这样的布局大大方便了学生锻炼。

体育馆中有不同球场,如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同时还有舞蹈场地、跆拳道场地等,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在下雨天也能让学生有锻炼的机会。

而万人体育场则设有看台,在运动会期间学生可以在看台上观看选手比赛,在呐喊鼓舞中刺激学生对运动的积极性。

3.学生生活区学生生活区包括学生公寓、餐饮中心、大学生活动中心等。

学生生活区并没有位于校内,而是位于学校外围东北方向。

根据马路将生活区分为一区(女生生活区)以及二区(更加细致分为二区以及三区,二区为男生生活区,三区则为男女混住)其中一区和二区之间还包括了一个研究生宿舍楼。

在各个区都配有餐厅和超市,方便学生就餐以及购物。

学生大多通过小北门从生活区进入学校进行学习。

而学生活动中心就位于小北门西侧,并且具有一片较大的空地,为学生业余活动的举行提供场所。

学生活动中心内部设有会议室、礼堂,为学生召开会议以及举行展出提供便利。

4.服务设施区学校设有后勤大楼、行政楼等、大剧院等服务场所。

后勤大楼设有校医院,为学生看病就医提供便利。

它位于学生生活区以及体育设施区之间,这样的布局让在体育锻炼中受伤的学生能尽快就医。

同时后勤大楼还具有缴费、补办饭卡能功能。

行政楼和大剧院位于学校南大门两侧。

行政楼具有处理学校日常事务,举行会议,举办比赛等功能,因此位于学校较为显眼的地方。

大剧院则设有展览,同时为学校举行活动、学生观看活动提供了场所。

(二)道路系统如图所示,浙江理工大学主干路有如上两条。

左边的一条从南到北贯穿学校,从主路延伸出许多支路以与个功能区相联系。

这条主路较为宽阔,让学校看起来非常大气,同时在开学季或是举办大规模考试人流较多的时候,能最大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让车辆能有停放地方,也让人群能够随意走动,不至于堵塞。

右边一条干路作为学校另一条相当重要的路,连接学生生活区、教学区以体育设施区。

学生大多通过这条路从生活区进入校园内部,道路的布局也就关系到校内交通的通畅以及学生生活学习运动的便利程度。

因此学校在道路规划时也就遵循了便捷性、舒适型、安全性等等原则。

浙江理工大学的低下车库位于整个大学底下,在大北门、小北门、东门设有地下停车场入口。

但是停车场入口并没有特别明显,因此有些时候驾驶者会选择地上停车位进行停车。

除了教学楼,基本每条路上都有停车位标线,方便车辆停车,在开学季等人多的情况下,大大缓解了校园内的拥堵状况,让校园显得整洁并井然有序。

三、校园绿化以及美化以建筑现代化、高品味的大学校园为目标,强调景观的现代感以及文化品味。

绿化、场地、雕塑灵活布局,体现理工人的审美意识和价值需求,突出独具学校特色的校园内涵,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结合。

(一)校园绿化校园的绿化体统由绿带、绿园、绿道和绿点组成。

1.校园景观沿着道路两侧设置林荫道以及多条绿化休闲带,形成绿化休闲系统的基本框架。

绿化为庭院绿化,以装饰性的景观树、花蕊、草坪为主。

绿化和绿带为公园式的自由绿化,以疏林草地和景观植物群为主,与绿化步行街道相结合,形成校内联系的主动脉。

2.绿园是校内大型的集中绿化区,主要集中在校园的西北角。

3.绿道是指校园内的景观林荫道,种植着较高的行道数,形成绿化走廊,增强视觉效果4.绿点是分布与校园内布局自由的小块绿化,为提高校园的绿地率,在所有可能安排绿化的绿地上都种植绿化,让校园内基本不存在裸露的空地。

营造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优美环境。

(二)校园美化1.建设了一些能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办学理念、办学思想、文化内涵丰富的雕塑,分布在校园内,体现校园文化内涵2.校园内设置灯柱、自行车停车场、宣传栏、指示牌、垃圾箱、室外音箱等校园文化的物化组建四、布局改进建议我觉得浙江理工大学在布局上有三点值得改进的地方。

1.小北门太小。

由于小北门位于生活区与学校之间,因此会有大量学生从小北门经过。

尤其是在早上上学以及中午放学时段,人流量特别大。

学校偶尔也会安排志愿者在小北门前面马路口引导学生过马路,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

但是在那个时段,拥堵仍然是避免不了的。

因此我觉得学校应该要扩大小北门大小。

2.地下停车场入口不够明显。

在开学季或者校园内人流量较大的时候,或许很难在校园内立马找到停车地方。

3.教学区按照中轴分布,严谨但缺少自然气息。

安静的教室,良好的学习氛围当然有利于学习。

但是在美丽舒适的大自然环境中也能让自己心静下来学习。

因此我们建议可以在某些环境比较好的地点安排上座椅。

相关主题